吃的方式能否反映一个人的教养、内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6-18
一个人的教养和内涵,并不是看这个人的穿着打扮有多奢侈,衣食住行有多豪华。
相反,即便只有粗布披身,残羹入口,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个人的言谈举止等众多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他的教养与内涵。
1
以前在香港上大学的时候,学院请了一个多年前的港姐来教我们餐桌礼仪,这位女士边用餐在饭桌上给我们讲了许多。
包括如何喝咖啡,如何且切牛肉,如何用餐巾,如何叫服务员。
这顿饭让我吃得很是脸红,心道原来这一顿饭还有这么多讲究,以前我却从未注意过。
一直待最后上甜点的时候,这位女士说课了一句让我受用至今的话。
她说的话大体如此: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我还没告诉你们,那就是:
如果同你用餐的人违反了之前任何一条,哪怕他全部都没做对,不要放在心上,忽略掉就可以了。
因为一旦你因餐桌礼仪而产生了对别人轻视的念头,那便是最大的失礼。
第2个回答  2020-06-18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描写一篇有关食物的文章中说道,“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而我觉得,不仅仅是吃的内容,吃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格,这种人格,就是教养。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恩格尔系数总是很高,爸妈对我的教育大多和食物有关,特别直白。

记忆中小时候的某一天,妈还在厨房里做最后一道菜,饿极了的我就拿起饭碗自顾自地吃起来,爸严厉地教训我,“放下碗,你妈还没上桌呢。”自此和别人吃饭,都要等到饭菜全部上桌,每个人都坐到餐桌边,才肯动筷。

有一年过春节的时候,我和爸妈去奶奶家,我看着摆在桌子上的糖果和零食,贪婪地不停塞进嘴里,妈凑到我跟前,非常严肃地说,“不要像什么都没吃过一样。”自此知道,不管走到哪里,在谁的面前吃东西,都要吃得适度,吃得体面。

中学时朋友来家里做客,妈做好晚餐,席间我吃得酣畅,朋友却不好意思动筷,妈一边告诉朋友“就当这是自己家”,一边在餐桌上对我说,“快给你朋友多夹点吃的。”自此有了习惯,招待客人的时候,餐桌上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尽力做到周全。

长辈庆生的时候,爸妈在旁边提醒我,“要先给长辈夹菜”;爸妈和朋友聚餐,餐桌上不忘教育我,“不要把盘子里的最后一块肉夹到自己碗里”……这些有关吃的朴实道理,让之后的我不管走多远,都一直记在了心里。
第3个回答  2020-06-18
“有教养”往往体现在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能做出恰当的反应。那么“吃的教养”也就是在吃的时候能常常考虑别人。
首先很多东西你要知道哪些食物的哪一部分是好的哪些不好。比如说一整块圆形芝士,切成了扇形后最好吃的部分就是扇形的尖部,这一部分叫“nose”,对于一块整芝士来说湿度最均匀,香味最浓烈的部分就是芝士的中心。所以在我们待客的时候一开始是不吃“nose”的,要吃也是等客人动了刀叉,最后才吃。如果你对面坐的是一个很懂吃的人,你所呈现的这些小小的细节会透出一种非常谦逊又非常懂吃的感觉。
其次,不让他人难堪。之前看到一个知乎问题,大概就是某题主问“女朋友去牛排店点八层熟怎么办?”怎么办,劝分呗,知乎不都这样?有个回答深得我心——“和她点一样的。”吃饭本来就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吃什么固然重要,和谁去更重要啊!何必一时呈口舌之能丢了爱情?
更何况本来牛排就只分“rare”、“medium rare”、“medium”、“medium well”和“well done”,对应熟度“二四六八十”是好过“一三五七十”的。所以饭桌之上,保留份谦虚是坠好的。
最后,稍微提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之前我们组guest dining课上邀请了永利皇宫的餐饮副总裁在教学餐厅共进午餐。他是我见过餐桌礼仪最好的人,有两个细节供我受用终生:1.他在餐桌上每当别人问他一个问题,他都会轻轻放下刀叉自然地交流,再问回我们一个问题,这个方法在我们老师的口中叫“table tennis”,问题打过去打回来好不贴切。2.他的用餐速度前几口偏快,后面越来越慢,直到和最后一位女同学进度相同。前面速度快是因为他来我们学校的餐厅做客,要说明这里的饭菜很合我口味;后面速度慢是不想让那个大家都吃完了她还没吃完的那个女生难堪,因为一般客人放下刀叉了我们所有人都要放下刀叉。
谁说西餐的用餐礼仪不讲究“教养呢”,你若觉得难,不如把这些当成种习惯吧。
第4个回答  2020-06-18
苏东坡曾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的教养和内涵,并不是看这个人的穿着打扮有多奢侈,衣食住行有多豪华。

相反,即便只有粗布披身,残羹入口,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个人的言谈举止等众多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他的教养与内涵。

以前在香港上大学的时候,学院请了一个多年前的港姐来教我们餐桌礼仪,这位女士边用餐在饭桌上给我们讲了许多。

包括如何喝咖啡,如何且切牛肉,如何用餐巾,如何叫服务员。

这顿饭让我吃得很是脸红,心道原来这一顿饭还有这么多讲究,以前我却从未注意过。

一直待最后上甜点的时候,这位女士说课了一句让我受用至今的话。

她说的话大体如此: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我还没告诉你们,那就是:

如果同你用餐的人违反了之前任何一条,哪怕他全部都没做对,不要放在心上,忽略掉就可以了。

因为一旦你因餐桌礼仪而产生了对别人轻视的念头,那便是最大的失礼。

『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契诃夫

我就说一句:“恪守礼仪”和“讨人嫌”中间隔了八百个教养,大家不要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我有个姨娘,60多岁的人了,姨夫去世的早,她一人独居乡下。

有次来城中看我们,中午带她去饭店吃饭,这农村的老太大字不认一个,但真是有涵养。吃菜只夹靠近自己的盘边的;吃的骨头用餐巾纸垫着,把骨头放上面;盛饭的时候让我们先来...

说话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问她有什么爱好,她说农闲不忙的时候看看电视和睡午觉,说就“嗜好”这两样,老人家“嗜好”这两字在这里用得太妙了,温润。我说那怎么不和村里的人打打牌啥的,老人说看电视好,能知道世界上好多的事...

不记得在哪里见过这样一句话:想了解一个人先和ta吃顿饭,确实是这样,有些人吃相很难看,吃了碗里看了锅里,长辈还没有动筷他就先动筷,吃饭吧唧嘴,瞅准自己爱吃的,一筷子就夹没...

这样的人多数是自私的,少相处为妙。人生是一面镜子,照亮着自己也照亮了别人。一日三餐,看似简单的事,可人的涵养不就体现在这方方面面的细节里了么。
第5个回答  2020-06-18
吃饭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教养,但评价一个人不能完全从餐桌上看,否则会有失偏颇。
一个人的餐桌礼仪,往往是从小在无意识中养成的,能够反映他的家庭教育情况和性格修养情况。例如,父母不注重餐桌礼仪,不懂礼貌尊重他人,那上行下效,子女在幼年时期很可能也会养成不良的餐桌习惯。
此外,一个人在餐桌上的表现,往往是无意识的行为,能够反映他意识深处的东西,未加伪装掩饰的那部分特质。举个例子,在吃饭时,拿着筷子在盘子里滑来滑去,挑肥拣瘦,体现的是他意识深处的自私自利的特征。
但是,我们切忌完全从餐桌表现评价一个人。每个人的性格特质都是多面立体的,餐桌上表现不好,他可能在其他方面会有闪光点。过早下定论,会有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之嫌。
希望能帮到您,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