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正面教养》里看作家刘墉的教育心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一个很小却很感人的新闻引起人们的讨论和感慨。事情是这样的:

停在某一小区的车主发现自己的车子被划了。车主马上报警并调监控,发现围着这辆车曾走过一周的是一个孩子,他还对着车做了一些看似像划车的奇怪动作。虽然孩子极力解释,他并没有碰车更没有划车。但车主和孩子的爸爸都认为就是这个孩子划的。

事情不大,赔钱了事。但是,这个孩子回家后,他的爸爸观察到孩子表现得有些异常,情绪低落,不说话也不笑。他向当时办案的警察反映了情况。这个警察非常重视,经过他三天追查发现,这辆车在停在这里之前就已经有了划痕,证明划痕的确不是这个孩子造成的。车主退回了赔偿金,孩子的“冤枉”得以洗清,孩子重新抬起头来。

这个看似不大的事情,也充分暴露了人人们对于孩子内心的重视问题。就算在生活里有被冤枉被误解,或者真的犯错而不被了解原因时,很多成年人都忽略了事情对于孩子内心的影响和伤害。

对于孩子的养育是潜移默化地融合在生活细节里的。那些看似简单的日子,却也是孩子一步步成长的积累。有的时候,一件小事,可能看起来很快过去,却无形中给孩子的内心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印记,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人生轨迹。

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因为没有注意到而不知道什么时候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最近看到一本书,里面讲得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而每一件小事背后,有着一个父亲深深的爱子之心。他用心地记录下这些小事,并把这些事情延伸出的道理,温柔地告诉孩子,他对他们有着殷切的希望,有着温柔的爱怜,也有着满腹的担忧,所以,他把他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希望给孩子更多的指导,也也给读者更好的引导。

这本书就是励志大师刘墉的《正面教养:少爷小姐要争气》。

刘墉,是知名的作家、主持人、是高校名师也是知名画家,还是励志大师被人称为“人生导师”。他也是华人家教的典范,因为他教育出了一对优秀的儿女。

儿子是刘轩,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总冠军。

女儿是刘倚帆14岁获美国“总统奖’,并获得沃顿商学院MBA学位。

刘墉不只在于个人的成功,也在于家庭教育的成功。从《正面教养:少爷小姐要争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与孩子们的相处模式,适时的引导,合理的“假的纵容”,知道如何给予孩子爱,也懂得如何放手。

看书名,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写给男孩女孩的。少爷小姐看得出刘墉作为一个爸爸,对孩子的珍视。封面也挺有特色,两朵沐浴着水滴滋润的花朵,倾斜而下的雨滴预示着父母的照顾,一半的雨伞象征着父母的爱护。艳丽的色彩展示着生活的美好。养育孩子就是这样培育花朵的过程,适度的滋养很重要,适当的保护也很重要。

在内容设置上,与其它讲教育心得的书籍不同,这本书的是刘墉写给自己女儿的书,也适合每个人的儿女看。在这本书里作者告诉了我们他的教育理念:要引导而不是训诫;要疼爱而非纵容;要疏导而非围堵。

在这本书中,共涉及28个话题,每一个都跟着一个日常生活故事。有孩子的表现,家长的反应,有他们共同的情绪沟通,也有作者刘墉的智慧总结。

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读书学习、处事、责任、竞争、自重、青春、亲情、规矩还有关于对待病痛的态度,对于人生的态度,对于自己的态度,等等。每一篇的篇幅不是很大,加上作者口语化的叙述,全书不到五万字,读起来很轻松。适合家长阅读,也适合孩子学习。

在谈到关于 “竞争” 时,作者的心得是“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因为孩子本身是很在意输赢的,但是在应对挫败的时候对于应对打击没有经验就会表现的很失落。教会孩子做个”输得起“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篇里,刘墉的女儿溜冰比赛时候摔倒了一次又一次,得了第三名。她很失望,但是她是笑着去领奖的。因为爸爸用关颖珊的的话告诉她:“冠军,就是能接受失败的人。”而你“处理低潮的方法,会造就你下次的成功。”

刘墉告诉他女儿,摔跤的时候,不要怨,应该要想想为什么摔跤。每个比赛都是比技巧、耐力、体力和运气,如果有一项没有发挥好,结果就不理想。所以,在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认真地改变,坚定地去奋斗,跌倒再跌倒也是有机会再站起来的。

其实孩子的每一次跌倒,作为家长的都会担忧和操心。但是,有的家长用埋怨的方式表达,会说“你怎么那么不小心。”有的家长可能就会要求更严格,“哭什么哭,脸都被你丢尽了。”

相比于急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恨铁不成钢“的鞭策,不如这种温柔地爱怜,暖心地鼓励来得更有效果。毕竟,孩子的路还是要他们自己走的,我们无法跟上他们的脚步,除了祝福,我们只能教给他们更多挫败时的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变得更好的能力。

在说到“读书”时,刘墉的观点是:活读书而非死读书。你要成为真正爱书的人,读书需要活学活用、融会贯通,而非死记硬背。把书与书之间串联起来,各种知识技能要与世界联机,学习是为了沉淀学问。学习的同时,不强塞,给大脑留下思考和发挥创意突破自己的空间。

在谈到“创意”的时候,作者告诉我们绘画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画。那些与众不同的部分,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去表达,才更具有创造力。这也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要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和珍视孩子独特的观点。

在谈到“病痛”时,作者说“生病就像下一场春雨”。 说得很有诗意,但是生病一点都不美好,我们又拒绝不了,该怎么办呢?坦然接受。

健康,别人帮不上忙,生病的时候自怨自艾,也是过,泰然接受也是过。“病不可悲,可悲的是觉得可悲这件事。”你认为它可悲,它就是令人悲伤的,你认为它是身体对自己发出的警示,需要我们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它就是有益的。

哪怕是生活中很日常的一件小事,刘墉把它都写下来了,他把生活给的经验、教训、道理和对孩子的爱和担忧都写下来拿给孩子看。这是很好的一个事情,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重视所有的小事对于孩子的影响,重视孩子的感受,试着让他们从生活中学习经验,并能悟出深刻的道理,让孩子知道以后该往哪个方向走,引导助力他们以后的人生。

这也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