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上山》——平凡人的奇迹:让荒山换绿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纪录片《上山》讲述了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经历和岁月。他与他妻子的执着,朴实,专一改变了一座大山的面貌。

这个男人叫何建平,曾经当过两年兵,退伍后转业到小政府单位上班。几年后,因为单位改制,他下了岗,于是开始了在旁人眼里“一意孤行”的为不可为之事,无论是妻子家人的反对,还是外界的质疑都没撼动他的一件事。2001年,周至县下岗职工何建平只身一人来到距县城20里远的红旗村骆峪乡,承包了7000亩荒山。这一年他三十二岁,承包年限直到他70岁。 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交代”在这座山上,“交代”给这座山了。

山是真正的荒山,灰败的暗黄色而鲜有绿色,也没有适合交通工具的道路。他抱着把荒山变绿山的信心上了山,当然也怀揣着将来能靠山养活自己,甚至收获甚丰的朴实想法。

一个人一双手,两个人两双手,几乎没什么持续的资金支援就想把7000亩荒山变绿?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一切都是个巨大的未知数,甚至像是个黑洞吞噬着所有。

何建平说他一有钱就投进去,也不知道投了多少钱了。四处借钱,到处借钱。就算跟人说好了什么时候来拿钱,到时候去了却发现人家锁门全走了。就这样的日子一直重复。妻子小芳原来在山下县城打工,因为好歹能赚点钱投到山上维持生计。而后来,县政府知道这回事,给夫妻两人办了低保,小芳才也上了山,烧饭,放羊,种树,一起干活。

山上有一块是战友林,何建平邀请当年一起当过兵的战友们来栽下的板栗树,十三年后的如今已经挂果结了板栗。

十三年后的今天,山是怎么一副面貌,何建平夫妇又是怎样的生活呢?随着镜头,我们可以看到荒山换新颜,整片绿色,郁郁葱葱。妻子小芳赶着羊,说现在五十头羊,今年想增加到八十头。虽然口袋没怎么鼓起来,好歹可以不四处借钱,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山上还养了几头猪,肥头大耳胖躯,都是喝着羊奶长大的 。因为山上路不好,羊奶卖不出,只能喂猪了。 猪也不好养,容易跟野猪跑了。原来山上只有很少的野猪,现在也多起来了,还有那种取麝香的麝子等不少野生动物。镜头里,不少色彩,形状各异的鸟儿时常停歇在树梢,这里已经变成它们的安乐窝。

山羊生病了,何建平自己上马充当兽医,他坦言必需自己学会了自己上啊,毕竟兽医太贵了。去市场上买种羊,也只能买小只的便宜的。“大的贵,要5500一只呢。我们两只才1100。”

一开始的独自上山的时光,何建平养了两只狗为伴,山里的岁月孤寂啊,没有人说话,也没有娱乐,有的是这满目的苍凉。

小芳也上山之后,女儿佳佳就住在县城的爷爷奶奶家上学。多年来,只有寒暑假才会上来。如今,佳佳中考,何建平骑摩托车载妻子小芳下山陪伴女儿考试。按小芳的话是,陪陪她,陪陪她,多年不在女儿身边,心中也有所愧疚。而女儿也是有所埋怨,“怎么能好,开始他们常吵架。”多年后的佳佳也开始慢慢释怀, “肯定也会想象以后有多么多么好,但是只要父亲觉得自己值就行。” 另言,高考之后出去上大学,也不会回来干这行的。

小时候的佳佳欢快地在山上,挥着鞭赶着羊,大喊“羊回来!羊回来!”,而长大后佳佳已不觉得大山对她有太多吸引力,按母亲小芳的话说“没办法,毕竟山上没电视机的。” 他们山上的小屋十来年都只能点煤油灯的。

何建平在山间劳作,挥动着电锯除草,辟出一条能走人的路来,说道:“以前用刀割,要一天半才能开出条路;现在用机器,一天就能弄完,人也轻松许多。”

正如俗话说,要致富,先通路。坑洼的道路仍然是制约着他们生活的一块短板。今年山上核桃结好果,本来想请人来帮忙收果的,但是因为下暴雨,山上发了山洪把路都冲泥泞了冲坏了,所以只能夫妻俩自己动手爬上树采摘。妻子小芳惋惜地说“好多都被虫子蛀坏掉了。”

夫妻俩在破屋生活了多年,十三年后的如今终于可以新建个砖瓦平房。建新房在农村是大事,乡里乡邻都来帮忙。何建平把淘来的旧门框放在背面砌上去,他说旧的便宜嘛。回忆起过去,他说一开始的时候也有人偷树偷果子,现在基本都没有什么人偷了,满怀着欣慰和笑意的表情。

何建平期待着有一天,山青了,山里条件也好了的时候,他们朋友们和家属能来山里度假,小孩子们放松嬉戏,吃着山间的野果蔬菜和野鸡蛋,喝着羊奶,嚼着猪头肉,体验着大自然的魅力,使这里成为让人向往的地方。

我也期待着这么一天的到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