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良渚玉器和新疆和田玉的成分相同-和田玉资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3

良渚的玉,究竟是什么玉?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吴沫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良渚文化中的部分玉器已经经过部分学者用科学仪器测试,显示它们是以透闪石成分为主的玉石,和新疆和田玉的成分相同。如果按照今天的国标,这种材质的玉石都可以被称为‘和田玉’。”

良渚的玉,究竟是什么玉?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吴沫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良渚文化中的部分玉器已经经过部分学者用科学仪器测试,显示它们是以透闪石成分为主的玉石,和新疆和田玉的成分相同。如果按照今天的国标,这种材质的玉石都可以被称为和田玉

1 玉有气,与天地通

在长久的中国历史之中,关于玉是什么,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最原始的说法可能是:石之美者,谓之玉。

漂亮的石头就是玉。

广东省珠宝玉石及贵金属检测中心主任、广东省技术监督珠宝贵金属质量检验站站长侯舜瑜,与收藏周刊记者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古人相信万物有灵,而灵气会在某些石头身上显现,让它们具有了和粗糙瓦砾所不同的润泽光芒。这种光芒,古人认为集天地钟灵毓秀之气,是为美玉。

起初,先民对世界的感知,从日升日落和季节交替开始,他们发现温度和光线,似乎对万物的荣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事物和天地的交互之中,他们确信有一种气,在人,称之为精气神,而在物,可能就表现为一种宝光。而美丽的石头玉,正是具有这种宝光。于是,拥有了玉,也就是掌握了气的奥妙,甚至能吸引天地之气与自己的精气神产生某种互联互动,从而达到祈福、健康乃至一切世俗的愿望。

这可能是先民和玉器最初的情缘。

2 至高境界都指向和田玉

在距今10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无一例外都有玉器的出土,而且以玉器为主要的文物载体,所以有学者甚至把这一时代的文明称为玉器文明。著名的红山文化,距今6000-5000年,就出土了中华第一龙C形龙。红山文化中有部分透闪石成分的玉器,侯舜瑜在其所著的《老侯说玉》一书中写道。

透闪石,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词,因为它和我们所说的玉关系极度密切。它的释义是这样的:透闪石(角闪石变种)(Amphibole var. Tremolite),常含铁,单斜晶系。晶体呈长柱状或针状;通常呈放射状或纤维状集合体,呈隐晶质致密块状集合体者称为软玉。白色或浅灰色,玻璃光泽或丝绢光泽,硬度5.50。

和田玉,就是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的多矿物集合体。业界普遍认为,至少从周朝开始,最受统治阶级珍视的玉,绝大部分都可以指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和田玉。

长久以来文人墨客所歌咏的玉人玉德,对标的至高境界,指的都是和田玉。

翡翠,大致是从明朝开始进入中国,它与和田玉不同。

侯舜瑜介绍,1863年,法国矿物学家多玛,研究了中国市面上种类繁多的玉石后,认为只有两种玉石能被称为玉,即透闪石成分的软玉和辉石成分产于缅甸的硬玉。通俗点来说,前者就是和田玉,后者就是翡翠。

现在,其他如蛇纹石(岫玉)、黝帘石化斜长岩(独山玉)、大理岩(汉白玉)、绿松石(土耳其玉)、寿山石、玛瑙、石英岩等,都不能称之为玉。

尽管,在古代,以上种种美丽的石头,都曾经被冠以玉的称谓。

3 良渚先民已具备分辨好玉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良渚的玉,究竟是什么玉?

根据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吴沫的介绍,良渚文化中的部分玉器已经经过部分学者用科学仪器测试,显示它们是以透闪石成分为主的玉石,和新疆和田玉的成分相同。如果按照今天的国标,这种材质的玉石都可以被称为和田玉,因为国标中定义的和田玉仅是指以透闪石成分为主的玉石,而无产地指示意义。

然而,良渚文化中玉器的原料是否可能来自新疆和田地区呢?答案是否定的。吴沫指出,虽然现在还未明确发现良渚玉器的玉矿,但目前学界的普遍观点仍然认为当时的古人多是就近取材,不太可能在距今4000多年前从相距数千公里的新疆地区采集玉料。

实际上,现在已知的透闪石质玉的产地还是相当多的,除了新疆和田、于田、且末、皮山等地,还有甘肃马鬃山、青海格尔木、四川汶川、辽宁岫岩、广西大化、贵州罗甸等。我们今天虽然还未明确发现良渚玉器的产地,很可能是因为一些古玉矿随着岁月流逝,早已湮没殆尽。透闪石质玉是一种质地细腻,光泽温润的玉石。我们可以认为,当时的良渚先民,已经具备了分辨好玉料的能力。

4 由真玉和假玉构成?

良渚博物院院长蒋卫东则在其所著述的《杭州全书良渚丛书-玉器的故事》中分析称,良渚文化玉器由真玉和假玉构成。

他说:良渚文化玉器的材质,根据反山、瑶山、福泉山、荷叶地、草鞋山、张陵山、寺墩、张陵山、东山等多处遗址出土玉器的矿物学鉴定,以具有膻状交织纤维显微结构的透闪石-阳起石系列闪石玉为主力军,其他诸如蛇纹石、叶腊石、萤石、绿松石、菱镁矿、迪开石、玉髓等丰富多样的美石类假玉,也被不同程度地使用。依据反山、瑶山、福泉山与荷叶地四处良渚文化墓地中用真假玉的比例,结合《考工记》天子用全,上公用駹,侯用瓒,伯用将的文献记载,认为按比例应用真假玉的制度在良渚文化即已有之,且至少可分出四个等级。

侯舜瑜对于良渚玉器的材质,则判断为它是就近取材,而且相对于岫玉而言,这种玉器的硬度会更大。楼钢的部分观点与侯舜瑜的相同,他也认可了就近取材,但楼钢认为,良渚古玉的材质,应为太湖石,亦类似于如今大理石的一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