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圣人”呢?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在中国历史上能做到“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王守仁(即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王阳明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能够成为圣人呢?
王阳明
首先是“立德”。
王阳明创立良知学说,明确提出“人人皆可成圣人”,要求人们“振作精神,自作主宰”,使人从屈从于圣人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他创立“心学”,提出了“致良知”学说,在世界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他开堂讲学,拥有两万多名弟子。其心学思想流传至今,在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立功”。正德十二年,王阳明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江西盗贼蜂拥四起,王阳明用兵“诡异”、独断,亲自率领书生和偏裨,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斩杀、俘获上万人,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王阳明是神。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消息传到北京后,朝中大臣震惊不已。王阳明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战争开始,王阳明来个疑兵之计,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说朝廷派了八万大军,外加自己的八万大军要进攻宁王老巢南昌,使宁王没有立刻顺江而下攻取南京。而后在鄱阳湖与宁王决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总督姚镆不能平定。于是朝廷派王阳明去平叛,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王阳明用兵如神,十分害怕,便投降了。
最后是“立言”。心学是儒学的一门学派,由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明朝王阳明集大成者。王阳明首次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应该是梁启超吧, 梁启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不一二睹之大人也,意思是再也未曾看到的伟大人物,第二眼再也看不到的大人物啊。
老曾得到梁任公这样的美誉确实不容易啊,确实老曾不容易,有他的独到的地方,难得啊。
曾剃头,能有如此后世评价,在地底下,在阎王那里能笑醒啊。
历史上的“十圣” 酒圣:杜康,夏朝帝王,传说为酒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草圣:张旭,唐代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 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人,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尊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人,是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主要伤口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这问题是看多了市面上的各种流行读物才发的问吧。
这么说让朱熹老夫子怎么过? 真要有圣人的话,也看怎么个标准。如果按照孔庙从祀的规格看,王阳明、曾国藩都不在里面,连自称圣人的康有为都摸不到门槛。
孔庙大成殿里供奉着历朝历代的儒家先贤,正中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皇家礼制。依次是四配,也就是四个圣人,他们是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再下面是十二哲,他们是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看看吧,除了朱熹是宋朝的,其余几位VIP可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朱熹对儒学的发展到底有多大贡献?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
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
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
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一生自举进士至死,凡五十年,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仕于外者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为宁宗讲《大学》。其余四十年过着讲学著书生活。
其著作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此外,还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其易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周易本义》、《易学启蒙》、《朱子语类》等书中。按朱熹《年谱》,《周易本义》成书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启蒙》成书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的圣人是孔子,亚圣是孟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集心学大成的王阳明的确算个圣人,但是曾国藩虽然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完人”,但明显是官场应酬的溢美之词,后来被当代的一些成功学家反复拿来为成功学站台,更是一种文化陷阱。
曾国藩在思想建树上,不用说圣人,连同时代都未必是巅峰。 但是题主提出的问题还是蛮有意思的,为什么明朝有思想家,而汉唐宋元都差一点呢? 汉朝思维跑偏 汉朝不是没有思想家,而是当时的思想家都被玄学耽误了。
比如当时的许多经学家和两晋时代的狂士,在哲学思辨上都有可取之处的。但我们今人的主流思想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所以会觉得那个时代的思辨没有价值。
唐朝牛逼人太多了 唐朝是一个务实的朝代。唐人多是自带老大帝国心态的,同时唐人在文学上创造了迄今为止仍未被超越的高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双峰并峙。
唐朝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而不是一颗太阳光芒照彻的孤星时代。所以没有特别突出的思想家。
宋人开始酝酿着思维的飞跃 宋朝的经济大发展,儒家开始了理学和心学的分流。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状态已经开始了反思和讨论。
从陆九渊和朱熹的“鹅湖之会”开始,中华文明正孕育着一次思想上的跃进! 王阳明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明朝的王阳明是心学大成者,这一点即有王阳明本人的主观原因在里边,更多的是从宋朝就开始的哲学大讨论的结局。 那么剩下的元朝与清朝是怎么回事呢?元朝和清朝都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入侵,如果用欧洲人历史学家的话说就是野蛮人入侵,这对中华文明是一个毁灭性的冲击,造成了整个时代的思想退步,所以大环境恶劣也就很难再出现思想上的巨人,也就不会有圣人出现了。
这世上哪有什么完人,中国人总是有圣人的意淫。自古以来欧洲崇拜英雄,中国崇拜圣人。也许在这个没有英雄的世界里,统治者只能去标榜自己道德的高尚。这么说吧,别说孔子,王阳明,一百年前发生过什么我们都不一定搞得清楚。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人呢???
孔子和王阳明在我看来是个好老师,是个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对人民有用的人。但是请不要去标榜圣人了好吧,这世上没有圣人,圣人只是你自己心中那个虚幻的影像。
还记得笑傲江湖3东方不败冲出江湖吗?林青霞演的东方不败就站在这些苗人的面前,但是他们毅然在拜祭他们心目中的东方不败,而却不接受这个面前的东方不败,甚至说他冒他们心中圣人的名号,是死罪。也许,你就是那群在拜祭东方不败信徒中的一个……哪怕你拜祭的所谓圣人站在你面前表明身份,你也不会认同的。因为你拜祭的,其实是你心中那个虚幻的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