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自康熙开始,天子车辂中五辂为必备的,五辂即玉辂、金辂、象辂、革辂和木辂。除此之外,还有玉辇、礼辇、步辇等,下面介绍一下它们的具体形制。
首先是玉辂,木质,基本构造由辂座、辂亭和圆盘等部分组成,主色为天青色装饰。辂盖高将近一米,辂圆盘为金黄色圆顶,镶玉圆版四块,因显要部分用玉装饰故称为玉辂。圆盘垂有镂金垂云,四周贴有三层镂金云版。幨帷用三层青缎制成,每层绣有金云龙羽纹相间。四根金青缎系带绑在车轸上。四柱上绘有金色云龙。车门垂珠帘,四面各三。云龙宝座四周为朱栏,以金彩相间涂饰,栏内四周布有花毯。两轮各有十八根车辐,以金色镂花装饰。前有两根轴辕,两端分别饰金龙的头和尾。后树有青缎太常旗十二面,旗面上分别绣各有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旗下垂有五彩流苏。行驾时用朱绒带子驾象来引车前行。玉辂是天子五辂中所传最久的一种。玉辂作为皇帝郊祀车驾之一,大朝会时陈设五辂在午门外,玉辂居中,以视最为尊贵。
金辂,是天子在封同姓王侯出席宾宴时所乘,用于飨礼、射礼和郊祀还京、饮宴等场合,居五辂第二。主色为明黄色装饰,金辂的圆盖镶四块圆版金,金辂之名也由此而来。与玉辂青缎幨帷不同的是金辂使用的是黄缎幨帷,也是三层。四根黄段系带绑在车轸上。后树有大旗十二面,旗上各绣着金龙。金辂其他的行制都与玉辂相同。明代皇太子也乘金辂,以二象驾之。乾隆时金辂为大辂所改,以一象驾之。
象辂,乾隆朝的象辂为明代的大马辇所改[1],主色为红色。象辂的圆盖镶四块圆版象牙,故名为象辂。乾隆朝的象辂幨帷为三层红缎,也有四根系带,为红缎,绑在车轸上。宝座四周环以朱栏,辂前有三辕,后树有大赤旗十二面,各绣有金凤,与玉辂、金辂不同的是此时的象辂驾以马,中间四匹,两边各三匹,共十匹。在五辂陈设时,象辂位于玉辂之右。
革辂,圆盖方轸,明代的大驾卤簿中无革辂,此时的革辂由明朝的小马辇所改。主色泥银色装饰,镶四块圆版黄革,因皮革相挽而得名。幨帷为三层白缎,有四根白缎系带,绑在车轸上。宝座四周环以朱栏,辂有两根辕,后树有十二面大白旗,各绣有金虎。革辂用一匹服马和三匹常马驾驶,为天子在巡守、征战时所乘。
明初朱元璋为提倡俭朴节约,用木辂代替玉辂,并诏制木辂两乘,一乘以朱漆粉饰,祭祀时用;一乘以皮挽之,行幸时用。但二十年以后,又在大驾卤簿中取消了木辂。从此天子车驾中没有木辂。乾隆年间将小香步辇改造成木辂,木辂之名重现文献记载中。主色为黑色装饰,镶四块圆版花梨。幨帷由三层黑缎制成,有四根黑缎系带,绑在轸上。座四周环以朱栏。辂前也有三辕,后树有军用大旗十二面,各绣有神武图案。木辂驾马中间两匹,两边各两匹,有游环和铃铛。
玉辇,圆盖方座,其中辇盖为青色,上面有四块圆版玉装饰和一金色圆顶。玉辇的四周承吊以镂金垂云,下端为金云叶。幨帷由两层青缎制成每层相间有褶裥,上面绣着金云龙,另有四条黄绒制的细带,绑在座位的四个角。辇门冬天则用青毡门帏,夏季就换成珠帘,座亭上窄下宽,座有二层缀版,上方绘有彩云,下方绘有金云,四周环以朱栏,相间装饰着金彩,栏内也是铺有花毯。云龙宝座在座亭中间,左边放着铜鼎,右边置有佩剑。前有四根辕,中间两根辕各长,左右两根辕稍短,辕两端分别称着金龙的首和尾。抬起玉辇时需要用纳陛五级,由三十六人抬。
礼舆,采用香木做成。它的基本构造和玉辇相似,由穹盖、座亭、宝座、辕杆等部分构成,不同的是,礼舆的幨帷采用明黄缎,绣金龙,四柱以蟠龙装饰,而且左右的窗户夏天用蓝纱遮住,冬天则用玻璃。有两根较长的大横杆,两杆之间有双龙的头相对。前后由左右两边各有两根小横杆架着两根肩杆,肩杆共八根,皇帝出行时采用十六人抬。
步辇,木质,没有车幔,辇的倚栏上有镂空花纹。蟠龙座在中间,冬天在座位上铺着紫貂皮,夏天则用明黄色的妆缎。四柱上有虎爪螭龙(传说中无角的龙)的头,周围绕以云龙。蟠龙座前有踏几,上面铺有黄缎,有两根直辕。其他的同礼舆的行制相同。
天子车驾中,五辂规模大、规格更高、出行时更隆重,出行时意义更在于礼制上作为天子的象征;而辇舆因为规模结构较小,也因为其设计构造更简单乘坐更为舒适,故在作特殊要求的礼仪场合之外,皇帝出行都乘坐辇舆。
以上是皇帝车马的具体形制,这只是宫廷车马礼仪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天子的仪驾制度,即与车马匹配的仪仗和仪卫等级制度,又称为卤簿仪驾制度。
“王者首出庶物环拱而居备物而动,故有仪卫卤薄之制”,清朝初制,有大驾、法驾卤薄行驾,行幸仪仗,行驾仪仗等区别,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根据从简从省的原则,在原定基础上经过增改厘定,更订行驾仪仗为銮驾卤薄,行幸仪仗为骑驾卤薄,最终形成大驾、法驾、銮驾、骑驾四等卤薄的定制。
大驾卤簿,大驾卤薄有玉辇、导盖、盥盆、拂尘、唾壶、马杌、交椅各一件,提炉、香合、水瓶各两件、仪刀和豹尾枪各三十支、各种大小、行制不同的伞盖共四十六件,寿扇等各种不同的扇共七十六,各种幢和幡共三十二件,各种式样的旌、金节、氅和麾共二十八件,各种八旗的纛和有不同代表意义的旗帜共有一百八十三面,钺、星、卧瓜、立瓜、吾杖、御杖、引杖等仪仗共一百一十二件,红灯六个。接着是玉辂、金辂、象辂和革辂各一乘、宝象五头、导象四头、静鞭四根、仗马十匹、后护豹尾枪十支、仪刀十把。
皇帝法驾卤薄所陈列的仪仗与大驾大致相同,法驾卤薄中的玉辇,由金辇和礼舆代替,导盖、拂尘、盥盆各增加了一件变成了两件、唾壶减少了一个、仪刀、豹尾枪各减少了十把变成了二十把,五色华盖增加了十个变成了二十个,双龙扇十六柄增加了十二柄,五色金龙纛二十个,减少了二十个,钺、星、卧瓜、立瓜、吾杖、御杖、引杖等都由十六件变成了六件,减少了十件,其他的都与大驾卤薄相同。
皇帝銮驾卤薄,前面设有导迎乐,先是两根戏竹,接着是六根乐管、四根七孔笛、两根笙、两面云锣、一面导迎鼓和一副拍板。依次是四御杖、四吾仗,立瓜、卧瓜、星、钺各四,十面五色金龙小旗、十面五色龙纛[2]、十面双龙黄团扇、十面黄九龙伞、一柄九龙曲柄黄华盖,接着就是皇帝乘坐的步辇了,皇帝的步辇后是持佩刀和执枪的大臣和侍卫。
皇帝骑驾卤薄出行时,首先在前列奏军中典雅庄重的音乐,间歇有比较清雅的音乐,乐器列有十六个铜器喇叭,大小各八个,八个唢呐,接着是两面云锣、两根龙笛、两根平笛、两根乐管、两根笙、四面铜鼓、“二金”[3]、两个“铜点”[4]等一些其他的古代乐器。在骑驾卤薄中,皇帝可乘轻步辇或骑马,在轻步辇或嘛前面也有各种仪仗,与銮驾卤薄中相同,数量上有些微变化[5],轻步辇前面有十名佩刀大臣导路,后有俩名佩刀护卫,护卫后跟着是豹尾班侍卫,其中执枪者十人、佩仪刀者十人、佩弓箭者十人。
以上各等卤簿中,大驾卤薄用“以郊飨上天,临驭九伐”[6],在郊祀大典,万寿、元旦、冬至三大朝会及诸典礼才陈设大驾卤薄。出行时执事人员执以上各种法器按序排列好,由公卿奉引,大将军骖乘,太仆驭车,加属车八十一乘;法驾“以祭方泽、祀明堂、奉宗庙、籍千亩”, 在北郊大祀和社稷祭祀时天子乘法驾卤薄,出行时由京兆引奉引,侍中参乘,奉车郎御之,有属车三十六乘;銮驾卤簿在天子行幸皇城时摆成;在大阅军队时,骑驾卤薄陈于宫门外,在军营暂停时,皇帝骑驾卤薄中晨时奏唢呐乐,晚上奏典雅庄重的军乐。
三、结语
以上内容描述了乾隆朝时期五辂和各种辇舆具体的行制及特点,比较了清朝天子四等卤薄的异同,天子仪驾规模的庞大,从中可窥见一斑,如大驾卤薄从导盖到红灯等仪仗、法器的排列,各等大臣和侍卫,再加上天子乘的车辂,整个场面逶迤数里,前后不能相望,可谓是浩浩荡荡。其次,是清朝天子车辂规制的严格性,五辂从显要部分的装饰到幨帷的颜色和绣纹到各自使用场合的不同,都有严格的区别和规定。乾隆朝的车马礼制由康雍时期继承而来,并发展到顶峰,这一方面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时学术界礼学研究的繁荣是分不开的,乾隆朝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记载最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8
自康熙开始,天子车辂中五辂为必备的,五辂即玉辂、金辂、象辂、革辂和木辂。除此之外,还有玉辇、礼辇、步辇等,下面介绍一下它们的具体形制。
首先是玉辂,木质,基本构造由辂座、辂亭和圆盘等部分组成,主色为天青色装饰。辂盖高将近一米,辂圆盘为金黄色圆顶,镶玉圆版四块,因显要部分用玉装饰故称为玉辂。圆盘垂有镂金垂云,四周贴有三层镂金云版。幨帷用三层青缎制成,每层绣有金云龙羽纹相间。四根金青缎系带绑在车轸上。四柱上绘有金色云龙。车门垂珠帘,四面各三。云龙宝座四周为朱栏,以金彩相间涂饰,栏内四周布有花毯。两轮各有十八根车辐,以金色镂花装饰。前有两根轴辕,两端分别饰金龙的头和尾。后树有青缎太常旗十二面,旗面上分别绣各有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旗下垂有五彩流苏。行驾时用朱绒带子驾象来引车前行。玉辂是天子五辂中所传最久的一种。玉辂作为皇帝郊祀车驾之一,大朝会时陈设五辂在午门外,玉辂居中,以视最为尊贵。
金辂,是天子在封同姓王侯出席宾宴时所乘,用于飨礼、射礼和郊祀还京、饮宴等场合,居五辂第二。主色为明黄色装饰,金辂的圆盖镶四块圆版金,金辂之名也由此而来。与玉辂青缎幨帷不同的是金辂使用的是黄缎幨帷,也是三层。四根黄段系带绑在车轸上。后树有大旗十二面,旗上各绣着金龙。金辂其他的行制都与玉辂相同。明代皇太子也乘金辂,以二象驾之。乾隆时金辂为大辂所改,以一象驾之。
象辂,乾隆朝的象辂为明代的大马辇所改[1],主色为红色。象辂的圆盖镶四块圆版象牙,故名为象辂。乾隆朝的象辂幨帷为三层红缎,也有四根系带,为红缎,绑在车轸上。宝座四周环以朱栏,辂前有三辕,后树有大赤旗十二面,各绣有金凤,与玉辂、金辂不同的是此时的象辂驾以马,中间四匹,两边各三匹,共十匹。在五辂陈设时,象辂位于玉辂之右。
革辂,圆盖方轸,明代的大驾卤簿中无革辂,此时的革辂由明朝的小马辇所改。主色泥银色装饰,镶四块圆版黄革,因皮革相挽而得名。幨帷为三层白缎,有四根白缎系带,绑在车轸上。宝座四周环以朱栏,辂有两根辕,后树有十二面大白旗,各绣有金虎。革辂用一匹服马和三匹常马驾驶,为天子在巡守、征战时所乘。
明初朱元璋为提倡俭朴节约,用木辂代替玉辂,并诏制木辂两乘,一乘以朱漆粉饰,祭祀时用;一乘以皮挽之,行幸时用。但二十年以后,又在大驾卤簿中取消了木辂。从此天子车驾中没有木辂。乾隆年间将小香步辇改造成木辂,木辂之名重现文献记载中。主色为黑色装饰,镶四块圆版花梨。幨帷由三层黑缎制成,有四根黑缎系带,绑在轸上。座四周环以朱栏。辂前也有三辕,后树有军用大旗十二面,各绣有神武图案。木辂驾马中间两匹,两边各两匹,有游环和铃铛。
玉辇,圆盖方座,其中辇盖为青色,上面有四块圆版玉装饰和一金色圆顶。玉辇的四周承吊以镂金垂云,下端为金云叶。幨帷由两层青缎制成每层相间有褶裥,上面绣着金云龙,另有四条黄绒制的细带,绑在座位的四个角。辇门冬天则用青毡门帏,夏季就换成珠帘,座亭上窄下宽,座有二层缀版,上方绘有彩云,下方绘有金云,四周环以朱栏,相间装饰着金彩,栏内也是铺有花毯。云龙宝座在座亭中间,左边放着铜鼎,右边置有佩剑。前有四根辕,中间两根辕各长,左右两根辕稍短,辕两端分别称着金龙的首和尾。抬起玉辇时需要用纳陛五级,由三十六人抬。
礼舆,采用香木做成。它的基本构造和玉辇相似,由穹盖、座亭、宝座、辕杆等部分构成,不同的是,礼舆的幨帷采用明黄缎,绣金龙,四柱以蟠龙装饰,而且左右的窗户夏天用蓝纱遮住,冬天则用玻璃。有两根较长的大横杆,两杆之间有双龙的头相对。前后由左右两边各有两根小横杆架着两根肩杆,肩杆共八根,皇帝出行时采用十六人抬。
步辇,木质,没有车幔,辇的倚栏上有镂空花纹。蟠龙座在中间,冬天在座位上铺着紫貂皮,夏天则用明黄色的妆缎。四柱上有虎爪螭龙(传说中无角的龙)的头,周围绕以云龙。蟠龙座前有踏几,上面铺有黄缎,有两根直辕。其他的同礼舆的行制相同。
天子车驾中,五辂规模大、规格更高、出行时更隆重,出行时意义更在于礼制上作为天子的象征;而辇舆因为规模结构较小,也因为其设计构造更简单乘坐更为舒适,故在作特殊要求的礼仪场合之外,皇帝出行都乘坐辇舆。
以上是皇帝车马的具体形制,这只是宫廷车马礼仪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天子的仪驾制度,即与车马匹配的仪仗和仪卫等级制度,又称为卤簿仪驾制度。
“王者首出庶物环拱而居备物而动,故有仪卫卤薄之制”,清朝初制,有大驾、法驾卤薄行驾,行幸仪仗,行驾仪仗等区别,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根据从简从省的原则,在原定基础上经过增改厘定,更订行驾仪仗为銮驾卤薄,行幸仪仗为骑驾卤薄,最终形成大驾、法驾、銮驾、骑驾四等卤薄的定制。
大驾卤簿,大驾卤薄有玉辇、导盖、盥盆、拂尘、唾壶、马杌、交椅各一件,提炉、香合、水瓶各两件、仪刀和豹尾枪各三十支、各种大小、行制不同的伞盖共四十六件,寿扇等各种不同的扇共七十六,各种幢和幡共三十二件,各种式样的旌、金节、氅和麾共二十八件,各种八旗的纛和有不同代表意义的旗帜共有一百八十三面,钺、星、卧瓜、立瓜、吾杖、御杖、引杖等仪仗共一百一十二件,红灯六个。接着是玉辂、金辂、象辂和革辂各一乘、宝象五头、导象四头、静鞭四根、仗马十匹、后护豹尾枪十支、仪刀十把。
皇帝法驾卤薄所陈列的仪仗与大驾大致相同,法驾卤薄中的玉辇,由金辇和礼舆代替,导盖、拂尘、盥盆各增加了一件变成了两件、唾壶减少了一个、仪刀、豹尾枪各减少了十把变成了二十把,五色华盖增加了十个变成了二十个,双龙扇十六柄增加了十二柄,五色金龙纛二十个,减少了二十个,钺、星、卧瓜、立瓜、吾杖、御杖、引杖等都由十六件变成了六件,减少了十件,其他的都与大驾卤薄相同。
皇帝銮驾卤薄,前面设有导迎乐,先是两根戏竹,接着是六根乐管、四根七孔笛、两根笙、两面云锣、一面导迎鼓和一副拍板。依次是四御杖、四吾仗,立瓜、卧瓜、星、钺各四,十面五色金龙小旗、十面五色龙纛[2]、十面双龙黄团扇、十面黄九龙伞、一柄九龙曲柄黄华盖,接着就是皇帝乘坐的步辇了,皇帝的步辇后是持佩刀和执枪的大臣和侍卫。
皇帝骑驾卤薄出行时,首先在前列奏军中典雅庄重的音乐,间歇有比较清雅的音乐,乐器列有十六个铜器喇叭,大小各八个,八个唢呐,接着是两面云锣、两根龙笛、两根平笛、两根乐管、两根笙、四面铜鼓、“二金”[3]、两个“铜点”[4]等一些其他的古代乐器。在骑驾卤薄中,皇帝可乘轻步辇或骑马,在轻步辇或嘛前面也有各种仪仗,与銮驾卤薄中相同,数量上有些微变化[5],轻步辇前面有十名佩刀大臣导路,后有俩名佩刀护卫,护卫后跟着是豹尾班侍卫,其中执枪者十人、佩仪刀者十人、佩弓箭者十人。
以上各等卤簿中,大驾卤薄用“以郊飨上天,临驭九伐”[6],在郊祀大典,万寿、元旦、冬至三大朝会及诸典礼才陈设大驾卤薄。出行时执事人员执以上各种法器按序排列好,由公卿奉引,大将军骖乘,太仆驭车,加属车八十一乘;法驾“以祭方泽、祀明堂、奉宗庙、籍千亩”, 在北郊大祀和社稷祭祀时天子乘法驾卤薄,出行时由京兆引奉引,侍中参乘,奉车郎御之,有属车三十六乘;銮驾卤簿在天子行幸皇城时摆成;在大阅军队时,骑驾卤薄陈于宫门外,在军营暂停时,皇帝骑驾卤薄中晨时奏唢呐乐,晚上奏典雅庄重的军乐。
三、结语
以上内容描述了乾隆朝时期五辂和各种辇舆具体的行制及特点,比较了清朝天子四等卤薄的异同,天子仪驾规模的庞大,从中可窥见一斑,如大驾卤薄从导盖到红灯等仪仗、法器的排列,各等大臣和侍卫,再加上天子乘的车辂,整个场面逶迤数里,前后不能相望,可谓是浩浩荡荡。其次,是清朝天子车辂规制的严格性,五辂从显要部分的装饰到幨帷的颜色和绣纹到各自使用场合的不同,都有严格的区别和规定。乾隆朝的车马礼制由康雍时期继承而来,并发展到顶峰,这一方面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时学术界礼学研究的繁荣是分不开的,乾隆朝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记载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