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27
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城市的发展阶段,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若干的城市群。在这一进程中,其中为城市提供劳动力的农村已经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迁徙出现了所谓“农村病”,把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的压力的希望寄托于新农村建设。
  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通盘考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工农差距、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和社会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从社会和谐发展前提下,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应当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并不对立,而是相互统一的进程。

  有学者认为,解决我国目前“三农”问题有内生性发展和外生性发展战略两种思路,前者是由政策改善、科技创新、政府投入、制度变革等因素作用于农业内部推动的发展,而后者则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来推动的。前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后者则是城市化进程的体现。而目前“三农”问题的主要问题或矛盾是农业发展滞缓,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有效需求不足。

  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按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在预期收益高、城市劳动力需求充分的情况下,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可以通过转移给城市得到解决的,但当前我国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关键在于我们不能遵循传统二元经济发展思路,新农村建设应该跳出农村农业找出路,城市化也不能仅在城市找出路,必须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农村来看,仅仅依靠农业生产是难以提高农民收入的,我国农村始终存在着增加积累、扩大投资、推进工业化、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社会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在除城市化之外,努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依托小城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主要途径。因此,农业产业化、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城市化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统一进程。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不仅仅是城市的现代化,并且也应包括农村的现代化。从国家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大背景来看,新农村建设可以理解为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城镇化良性互动的过程,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不断积累起城镇化、城市化所需要的经济社会动能,城市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高级形态和必然趋势。

  如何实现中国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与世界城市化发展不同,不是采取由农村向城市的单向路径,而是采取“双轮驱动”的方式,一直以来由于固有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国的城市化存在着两个层面:一是城市工业推动的城市化或城市现代化;二是由乡村工业推动的城镇化或初次城市化。前者是后者的发展目标,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基础。从历史经验来看,单纯发展大城市不足以吸纳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也不能解决城乡对立、城乡差距所引发的社会矛盾。过去实行的“严格控制大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方式,也是违背城市化发展的经济规律的,既不利于配置资源,也不利于城市结构的优化,我国的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必须选择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途径:

  第一,城市规划与建设要有步骤,不能盲目。因为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及方式。目前国家应彻底纠正抑制大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路,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大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纳能力,特别要着力培育城市群(圈)的形成。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像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城市圈(带)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应大力推动以省会城市或地区经济中心城市,由若干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或城市圈,通过发展大小不同的城市圈(带),优化我国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增强我国中心城市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在不同城市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工业园区,形成有地区特色的支柱产业,以特色企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劳动者收入水平,吸引劳动者就近就业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良性循环。

  第二,继续加快小城镇的城市化发展。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目前要努力克服城镇规模发展有限、经济结构单一、城市功能欠缺,以至于无法形成对劳动力有效吸纳能力的缺陷。小城镇要改变过去单纯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局面,应成为城乡之间各种产品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交汇场所。调整小城镇原有的产业结构,在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产业,强化第三产业的发展,完善小城镇的服务体系,增加公益性岗位的设置,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自主创业,提高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快农村人口的转化。小城镇建设应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逐步使得农村小城镇发展成小城市和中等城市。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世界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应该反哺农业。城市应该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其次,统筹城乡发展应该是具体的、全面的,既包括财政投入和资源分配,也包括城乡环境、文化上的统筹;既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商品市场,也包括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要素市场;既包括城乡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当前应重点考虑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卫生事业,应通过建立农村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公共卫生的投入,建立大病统筹与保健相结合的医疗服务制度;应逐步建立与推广农民最低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差别;应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培育优秀的农村人力资源;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农村居民老有所养。最后,统筹城乡发展还要克服几种倾向:一是要继续大力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建设新农村并不意味着国民经济发展重点的转移,而是以更为全面、协调的观点,统筹城乡发展;二是要克服形式主义,建设新农村不能只是建设农村新村,而是要着力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福利,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起同享改革成果;三是不能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把农村建成城市,使农村居民过上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水平,而是在现有的农村人口基础上,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的前提下逐步使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闲暇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标准、教育文化等等与城市文明接近,使城乡差别缩小。但也不意味着要改变农村现有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城乡统筹的目标是使国家全面现代化,通过城市化、工业化和建设新农村,使城市人口郊区化、农村生活城镇化,城乡逐步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统筹城乡发展,人民生活安康,社会全面进步。

  通过新农村建设,未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村都能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降低城乡与农村的落差,最终建设一个平等繁荣、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