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子头饰:表现出女子对时尚的追求,同时还体现出了从众心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宋代时期女性的发饰与唐朝的女性发饰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而很多人认为这种差异是宋代女性发饰变得“拘谨”、“保守”的象征。但其实并不是,尽管从外在风格来看,宋代时期女子的发饰看起来有些“单调”、“保守”,但其实 宋代时期女子的发饰更加“求新”、“求奇” ,甚至 出现了“奢侈化”的基本特征。 因此宋代时期女子的发饰并没有出现所谓的“ 时尚 倒退”,而是处于发饰 时尚 的正常发展过程中,并且还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宋代女性发饰多种多样,并且不同的时期呈现出来的发饰也有所不同。但是从这么多的不同中 探索 到它们之间的一些共同之处。而 宋代女性发饰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无论是对于身边的事物还是对大环境的审美都会有所不同。而女性的发饰就最能体现出人们审美的变迁过程。比如 坠马髻 就是一个典型的特例,这种发髻由来已久。 最早的时候是出现在汉代时期,而它被更多的人知道是因为 《虢国夫人游春图》



图中的两名贵妇人就是梳的坠马髻。但是当它发展到宋代的时候就演变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样式,除了保留了一些“偏坠”的特征之外,已经跟之前的“坠马髻”有了很大的差异。“坠马髻”在一段时间里是宋代女性比较偏爱的一种发髻,但是因为 女性审美的不断变迁 ,它最终还是难逃被其他“改进版”的坠马簪或者是其他更加新式的发髻所代替。

宋代女性的发饰 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特征, 而不同地区主要就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传统来进行梳妆打扮。

这句话中的椎髻主要就是西南地区女子比较常梳的发髻,这种发髻在中原地区是比较少见的。因此就算是同处腹地地区, 各地之间的发髻样式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因为受各地区特定风俗的影响,发式也都呈现出特定的地区风貌。 乾道六年的时候, 范成大出使金国,进入曾今的旧都所在地汴京时记录下了当地的一些风貌。

这段话的描述也是从 侧面反映了宋代女子发饰受地区的影响极大, 不同地区女子发饰有着不同的形制!


古代女子的发饰与现代不同,但是女性的发饰几乎可以随心所欲,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女子的发饰其实与年龄有比较深刻的联系。因此 从古代女子的发饰其实就可以得到一些隐含信息, 比如年龄几何、婚嫁与否。



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女子发饰有着截然不同的样式, 年轻的女子为了追求 时尚 、漂亮 ,常常会选择比较夸张的发髻。一般来说 发髻都比较的偏大,尤其喜欢高大的髻型, 并且还会在发髻上插上很多装饰物!但是中老年女子就更喜欢梳样式 简单的发髻。


但是有时也会有些特殊情况,《春禇纪闻》中就记载有一名 女子年六十,但却还是梳着少女的两髻。 这是因为她用这种少女的发髻 来表示自己还是未婚的身份。


宋代女子的发饰与她们的身份等级有很大的关系,尽管宋代并没有特定的明文规定做出这样的要求。但是现实条件促成了这样的特征! 宋代女子对于自己的妆发是比较重视的, 因此很多女子的发饰不论是梳的方法还是用料都非常的讲究。



又因为年轻的女子都喜欢梳高发髻,因此就常常需要用到假发。而假发在当时的造价极高,因此只有身份 地位尊贵的女子或者是家境殷实的女子才有可能时常用到假发。 而一般的贫民女子是没有办法承担假发的费用的,因此宋代女子的发饰久而久之便 形成了与身份等级相匹配的情况。


宋代女子对美的追求一点也不少于其他朝代,因此女子为了凸显自己的美常常会梳一些造型新奇的发髻。宋代中期有一款叫做 亸肩冠的发髻, 这种发髻的特点在于“两翼抱面,下垂及肩”。这款发髻可谓是造型极为夸张了,因此可以 算是宋代女子追求头饰新颖的典型发饰了。


宋代女子偏爱这种造型夸张的发髻,就是是表明了宋代女性对自身个性的一种追求。因为审美取向在不断的变迁,因此宋代女子也在不断的追求发饰的新花样与新特色。但是 这种“新”、“奇”存留的时间就比较的短,常常是“转瞬即逝”!



宋代女性在追求发饰独特的同时,也会有“求同”思想。这里的“求同”主要就是追随主流审美,因为在大的审 美文 化里,总是会受到别人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在一定范围内的女子发饰是大同小异的,因为从众心理的影响, 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


就如椎髻在中原地区已经不再流行了,但是在川蜀地区依旧流行。因此在有人便在途径川蜀地区的时候发出“椎髻獠面,几不类人”的感叹。这就是因为从众心理让她觉得这种发髻已经不再符合人们的审美了。



宋代女子打扮除了满足自身心理对于美的追求,更重要的其实是为了博取她所依附的男性的欢心。而且因为宋朝时期重文轻武,因此 宋朝时期的男子更加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 这就让宋代的男子 更加的偏好雅致的审美取向! 宋仁宗时期,张贵妃买了番商没入官服的珍珠,并且还以珍珠为饰品。但是在宋仁宗看见她的时候觉得整体的装扮太过于奢华评论到说她看起来像是满头白发,一点忌讳都没有。


从这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张贵妃戴珍珠之类的装饰,宫中的人也甚少购买珍珠。因为珍珠的造价比较高,所以除了皇宫中这些身份地位比较高贵的人之外,很少有人可以消费得起,所以 最终导致珍珠的价格大减! 因此从这里便可以看出 宋代男性的审美观念对于女子发饰有着比较重大的影响。



宋朝时期对于女子的妆发有明显的规定,甚至 颁布了禁令 严厉禁止女子的发饰过于奢侈、奇巧。 因此在宋代曾经火热一时的”鹿胎冠“便在这样的禁令下逐渐的销声匿迹了。进而在景祐三年的时候,宋仁宗下诏。

因为对于女子的发饰造型有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宋代女性发饰的装饰物里才十分罕见“龙形”装饰品。因此 宋朝时期的政府禁令所产生的效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由于宋代时期统治者一直以来都提倡“重文轻武”,因此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女子在这种 社会 氛围的熏陶下,更加偏向素雅的装扮。同时因为 女性一直处于附属地位, 因此女子的发饰在很大的程度上 打上了男性的审美烙印。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见宋代女性在整体的素颜装扮下,还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 发饰形制大多以高大新奇为主。


《中国历代妇女装饰》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