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参与”助力生命成长——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刍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2017年10月11日,虽然是个秋雨如丝的日子,但激情与梦想依然奔涌在淮滨高中的教学课堂上。

      下午第一节,高二政治学科的教研活动在2号教学楼2025班如期开展。首先观摩了一节体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接着,全组成员对公开课进行了评课大讨论。下面针对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公共参与”要素谈谈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点。

      “公共参与”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他是指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深入探讨公共参与培养路径,努力践行公共参与行为,让青年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灵魂、敢担当的中国公民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淮滨高中的教学课堂是依托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式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这正好契合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的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其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离不开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依托小组建构,建立友爱互助的生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友好相处、情智交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想方设法促成既友好合作又良性竞争的课堂机制,创设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推动学生公共参与。

      课堂教学要唤起学生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目前,2016级高二政治组在“让学习发生”的课堂教学思想引领下,以学习小组的建构为基础,大力实践“三段六块、立体交叉”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模式,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注重主体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实现生命的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政治学科的教学改革应致力于通过变革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等,紧密结合实际,把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作为重要目标,从整体上探索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规律和有效途径,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题,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更是提升学生生命品质的必然要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