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和老实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0
01

如今,“老实人”似乎越来越多的成了一个贬义词。说谁谁是老实人,就跟骂人似的,得在背地里嘀咕,都不能当面儿说。你要当着面儿说谁是老实人,你差不多也得是个老实人,小心跟你急。

生活中混的越不好的,自尊心往往就越强。所以老实人尽管伤疤不少,但自己不愿看,别人更说不得。因此,这里不谈老实人,就说说聪明人。也好通过聪明人的事儿,让老实人好好掂量掂量,免得天天惦记着去做聪明人,既自虐,又被人虐。

“人的痛苦大多数源于自我认知的缺乏。”荣格这句话说的肯定是老实人。所以,希望老实人可以读读这篇文章,以事观事,以身观身,以便能在聪明人主导的 社会 里,更好地保护自己。

还要说明一下。本文所说的聪明,是指世俗意义的聪明。那些专业能力很高,但与世俗生活不大合拍儿的人不在此列。用聪明来形容他们也不大尊重。这种人,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02

我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主要是看他的脑子是否好使。就像远古时代动物种群内部,身体强壮就可以决定一切。现实中一个聪明的头脑,也足已解决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所以一个脑子好使的人,一定是个聪明人。

当然,如果你发现一个老实人,脑子还很好使,那只有一种可能,这是一个比聪明人更聪明的人。

在我看来,聪明人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普通的聪明人,升级版的聪明人,高级版的聪明人。

本文先来说说普通的聪明人。

《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就很典型。一个 社会 底层的小人物,却有“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的眼光。一般人很难进得去的贾府,刘姥姥大门儿难进走后门儿,大人不行问小孩儿,然后通过中间人牵线搭桥,成功迈进贾府,并最终见到了自己想见的人。

进了贾府,又能察言观色,面对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各色人等,人话鬼话,真话瞎话,也大致说得滴水不露。刘姥姥最终也达成了目标:足够满足全家人一年生活的20两银子到手,外加凤姐的一吊“打车”钱。由此,本来年关难过的一家人,变成了高高兴兴过大年。刘姥姥,是个聪明人。

和绝大多数老实人囿于生存的挣扎不同,在今天,一个聪明的成年人,你真的很难发现有谁会受限于这种最底层的需求。他们往往都能小日子过的不错。只要愿意努力,又别发疯,小康中产大多是跑不掉的。即便赶上不好的年代,也能像刘姥姥那样,可以凭借聪明的头脑去抓住更多的生存机会。

在不同的领域,他们也往往都是基层的骨干力量,各种规则的实施几乎都要通过他们落地。但他们往往又讨厌规则,总以为 社会 上各种规则对他们这个阶层针对或约束过多。却又总能通过各种关系和规则攀上亲戚,时不时还会揩规则点儿油。

按照马斯洛的说法,当人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社交,受尊重,自我实现等,就会随之而来。于是,作为各阶层中需求跨度最大的一类人,他们渴求改变的愿望总是更加迫切, 社会 表层的喧闹往往与他们有关。尤其在当今互联网自媒体时代,他们要表达的诉求总是很多,不痛快就更多。

我一直觉得怀才不遇这个词,肯定是这种人的前辈发明的。因为他们在实力不济的前提下,眼中紧盯着的,要么更好,要么更高,要么更强。所以郁闷。

当然也有慧极必伤的。无非是玩儿大了,过火了,超出了规则许可的范围,以及自身能力。

你看,水泊梁山108条好汉,有几个是因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的老实人?还不是一水儿的不安现状玩大发了又收不住的聪明人?

从这个角度,带头挑事儿的都是聪明人,老实人,顶多是迫于生计,被裹挟着去造反。往往还是老实人冲在前面,聪明人藏在后面。老实人是没有能力自己造反的,逼急了,最多匹夫一怒,血溅五步。然后被砍头。别说是劫法场了,连说情的都不会有。老实人,还是好管。

03

不知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欺负老实人渐渐的成为了一种风尚。碰到一个老实人,你不欺负一下,都显得你不够聪明。

也没办法,老实人讨厌,聪明人讨喜。孙悟空任劳任怨干了那么多,唐僧还不是照样不喜欢他?时不时的还要拿出紧箍咒念一念。说到底是因为孙猴子长了个猪脑子,太实诚。

而猪八戒则是猴精猴精的,尽管干活不多,但什么时候烦过师傅?面带猪相,心头嘹亮可真不是白说的。

其实,相比较猴子的闹情绪使性子,八戒可是犯戒,性质严重多了,但即便如此,师傅都不带多说一句的。

唉!只管老实人,不管聪明人,真不明白佛门是如何订的规矩?就连天庭也一个样,没关系的赶尽杀绝,有关系的网开一面,真让人看不懂。

凡界也差不多。制定规距的都是很高级的聪明人,老实人肯定是被排除在外的。但规矩订得再好,老实人碰到规距时,需要面对的往往是一个又一个的聪明人,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耍着各式各样的花腔。反正老实人都看不透,也听不懂。反正一旦摊上事儿,最终受欺负的,都是老实人。

其实很多人都相信,聪明是一种天份,是老天爷根据一个人的前世或者家族的善缘,用算盘打出来的。按理儿说,为了长远考量,真是应该善待老实人的。

善良则是老实人的天份。我一直以为“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讲的很对,不过也只是说给老实人的。

如果你在老实人的身上越来越少的看到善良,那只是因为他们越来越多地把善良给藏了起来,小心翼翼,害怕见光。因为,善良总是受到欺负,变成了良善可欺。因为善良,往往不得善终。

这在把善良作为文化倡导和传承的 社会 ,显得有点儿拧巴。

还有,当善良变得必须和实力挂钩的时候,老实人身上也就很难再看到善良了。因为他们没有实力。当成年的老实人只能祈求英雄或者青天大老爷什么的从天而降时,说明真正有实力的人,他们并没有做到真的善良。至少,做的很不够。

感觉生活中变得不善的老实人越来越多了,也对,泥人还有个土性子呢。一些人是被迫带上了一种很不好看的冷冰冰的面具,给自个儿壮胆。一些人则可能真的变得不善了。

前者还好说,无非是让生活中少了些真实的暖色调,变得愈发的冰冷和不那么真实。后者则很不妙,因为老实人发起飙来,多是不管不顾的。这点儿比起善于自控且爱惜羽毛的聪明人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更何况一个善良的老实人,也真的没有那么多好爱惜的。

04

话说回来,其实呢,普通的聪明人也是普通人,所以他们和老实人打交道的机会也是最多的。

现实生活中,主角儿往往是聪明人,老实人一般都是配角儿,聪明的老实人往往都是丑角儿,老实的聪明人最终都是反角儿。工作中,斗的最厉害的往往是聪明人。生活中,聪明人之间反倒不怎么斗,狭路相逢,不过虚晃几枪,然后各自拨转马头。

斗的最狠的反倒是老实人之间。撕扯最多的却总是聪明人和老实人之间,当然吃亏的肯定是老实人。他们一起,共同构成了 社会 基层的生活百态。写实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中,也大抵如此。

不过,他们都不是能够真正的决定自己命运的那类人。他们往往只是所生活 社会 的附庸,喜怒哀乐也往往取决于 社会 的扯动。而且,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凶猛来袭,按专家们的说法,不久的以后这个 社会 只会剩下两种人:极少数“天人合一”的精英阶级和极庞大彻底出局的无用阶级。

所以,终归都是普通人,普通人还是不要难为普通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