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镇的科教文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文化
1982年2月,建成容纳观众1000余人影剧院,经几次改造,集图书室、游艺室、阅览室、广播录相室、老年活动室和门球场、影剧院、农民业余学校于一体,藏书近3万册。每逢春节、元霄节各村组织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唐二、唐三、后七、兴旺、薛庙等村以高跷、旱船、舞狮、花轿、花鼓
、花杆等扮玩耍最活跃。同济万鑫幸福小区演出的小品《赶鸭》,西毕村自编自演的小吕剧《争爹娘》被市电视台采访、播放,文艺汇演获县一等奖。1988年,境内32个行政村均设广播室,广播喇叭3500只。1994年,电视机在农村普及,广播喇叭陆续停播,镇电影队撤消。2002年,全镇拥有电视机15000台,其中彩色电视机13000台,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以上,覆盖率达100%。户均电话普及率达85%,覆盖面达100%。教育
1988年,全镇有29处幼儿园,48个班,入园幼儿1521名,3至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87%,1999年年,各村幼儿园合并为12处,38个班,儿童入园率达97%。2002年,全镇幼儿园13处,40个班,在园幼儿1316人。幼儿入园率达98%。1988年,全镇有27处小学,132个班,在校生3350人,1998年并校合班后,小学调整为11处,73个班,在校生246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100%。1988年,全镇有7处中学,45个班,在校生2520人。1991年,新建唐山二中。1994年,境内中学调整为3处。2002年全镇初中学校调整为1处,48个班,在校生2423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
1988年,全镇教职员工有390人,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42%;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67%,到2002年,全镇中小学教师325人。其中大专学历153人,本科学历35人,中师学历137人。中小学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7.8%、100%。高级职称教师36人,中级职称教师155人,助理级以下职称教师134人。
卫生
镇设卫生院1处,于堤、西毕、西马、后七、楼一、大有村设分院,其它26个村设卫生所。镇卫生院所辖东岳、同济万鑫幸福小区、海天(唐一)、街里(唐二)、郭家5处门诊。有24个村实行合作医疗,占总数的75%。
镇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1988年,有职工26人,业务用房900平方米。设床位15张,配x透视机一台。2001年6月,投资260万元,对卫生院进行整体搬迁,建有占地15亩,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至2002年,卫生院配置救护车2辆,拥有国内最先进的200ma光机、日本产光电心电图机、中美合资b超诊断仪、西班牙产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产血细胞分析仪、心电监护仪、脑电地形图仪等大中型设备26台(套)。
体育
全镇有老年门球活动场2个,篮球场48个,排球场8个,乒乓球场室内26个,室外17个。农村和企业以下象棋、打篮球、乒乓球等体育娱乐活动居多,有组织开展活动较少。学校体育活动普及。1999年10月,在全县田径运动会中,中小学各组均获第一名。2002年2月,获“发展桓台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计划生育
1995年8月,镇政府投资150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内设优生优育门诊,综合门诊16个科室。育龄妇女每年4次,无生育条件妇女每年2次,已怀孕育龄妇女每月一次健康查体。1988-1990年,计划生育率在96%,人口自然增长率在8‰。2002年,有180对夫妇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晚婚、晚育率保持在99.8%以上,出生率12.6‰,计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4.2‰。
宗教信仰
镇内有天主教、基督教。天主教以王茂村为中心,辐射徐店、宋店。王茂村设有教堂,教徒155人。基督教南片以于堤村为活动中心,辐射楼子、东周、石店、郑家、西毕、西马、八里等13个村。1996年教徒集资9000余元在于堤建立教堂。北片以前七村为活动中心,辐射后七、莫王、大有、后大、唐一、唐二等16个村。1991年教徒集资35800余元在前七建教堂一座。基督教徒从1988年的460人发展到2002年的1168人。
社会新风
1989年,为淄川、博山两区遭受旱灾捐献小麦60吨,现金1万元,粮票1000多斤。1990年,全镇抽出50多台收割机、脱粒机支援高青县麦收。同年7月,于堤村村民伊茂义,为抢救晕倒在酒糟池内村民献出生命,中共桓台县委追认伊茂义为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全镇捐款25000元,帮助王茂村一名患有肾病村民治病。1996年3月,全镇捐款200万元,建成两幢40户的教师公寓。同年6月,为沂源县遭受暴风雨灾害捐款18万元,小麦28吨。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