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朋友圈限三天的人在想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6

图片来自网络

文 by 小绿

每一条秒删的朋友圈里,都包含了犹疑、发泄、期待、焦虑、后悔等情绪。

现如今,朋友圈成了陌生人窥探别人生活的地方。每一个初次的相见,总会以一句“加个微信吧”来结束,好像这次的相谈还意犹未尽似的。

而加微信的动机却不完全是因为”高山流水遇知音”,仅仅是人们用来表达友好的手段。似乎,存在在对方的微信微信通讯录里,互相就真的成为朋友。

然而,朋友圈的动态不仅仅是展示给真正朋友的圈子,还有一大堆因为各种因缘巧合之下结实的人。眼花缭乱的通讯录,有的甚至连备注都没改,早忘记当初为什么互加微信。

躺尸的人还会时不时发来测试好友的消息,这就使本就微妙的关系更加尴尬。

01

想到网络空间刚出来的那几年,吃饭塞了牙都得在网上哀嚎到像是被隔壁的狗撵了。

而现如今,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发朋友圈了。

为什么?

怕露怯。害怕别人因为自己三言两语的一时感想臆想整个人,从而对自己错误地盖章定论。

怕失望。充满期待地分享心情以后,底下的评论空空如也,自己所认为的朋友没有一个表示关心,徒增尴尬罢了。

刚刚换了一个工作环境,我工作非常努力。

之前也从来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新单位的前辈也只是大概交待工作方向,做事情大部分靠自己摸索方法,

虽然每天像黑猫警长似的监视着招聘网站的动态,简历投递量还是太少。合适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心急如焚,又没有更好的方法。

便只能主动出击,在茫茫招聘网站上筛选出较为合适的候选人,再一个一个地拨打电话。

国企的资质还不错,理论上是比较具有吸引力的。但由于人的防备心理和说话方式的不周到,再加上公司的薪资不具备竞争力,我的主动遭到了不少白眼。我只好积极地参加校园招聘会、人才交流会,牺牲周末的时间奔波在招聘现场。

在每次碰壁以后总结经验,调整自己的电话沟通话术,摸索增加企业招聘信息曝光量的方法。招聘情况终于有所好转,我摸索到了工作的窍门,成功完成了招聘指标,再也不用紧张兮兮地盯着职位而无所适从了,也不怎么加班了。

因为平时就是一个喜欢玩的人,初来到陌生的城市工作,我到了周末便像以往一样跟好朋友出去玩。按照惯例,我分享了一些外出游玩的照片。

相比之下,公司的其他员工却常常加班,周末也很少能正常休息。

有一次,一个同事跟我说,工作要努力,招不到人不要怨天尤人,再这样下去工作上不了正轨,很可能有人因为人员不足压力太大的原因辞职。

我仔细品了一下这句话,这是在埋怨我工作不努力,给公司拖后腿。

可,工作不努力?这从何说起?

天知道我是怎样付出自己的洪荒之力去做到。从一个HR小白,到后来完成总经理大部分的招聘指标,我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好吗。大量搜索查看简历到眼睛泛花。一遍一遍打电话给目标人选被拒成常态。好不容易遇见一个按时报到的都以为是观音菩萨显灵。报到当天转眼又放鸽子,翻脸简直比翻书还快。

从身体的疲惫到心理的崩溃,每天都得经历一次三观的洗礼。下了班之后对着镜子大声喊三遍我不是坏人,才能原谅一万次被拒的自己。这一切的纠结和痛苦竟然被一句“不努力”轻描淡写地盖过?如果这些努力全都没有结果,可能我的愤怒还会有些心虚。可新进人员的入职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

思前想后,我们平时的工作地点不在一起,从进入公司以后,连见面都只有过一次。他所有能了解我的渠道只有我未分组的朋友圈动态。所以他的结论,仅仅是因为看见我分享了周末的休闲时光而不是苦逼加班的囧样,就轻易地得出了。

五味杂陈之后,我迅速整理了朋友圈的分组,拉黑了说这句话的人,也在心里默默地拉黑了他。

02

也许你只是因为一时的心情,想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发布了某条动态。

却不想会被有心人当成窥探你内心世界的蛛丝马迹。

也许你只是习惯了报喜不报忧。

却会被人误会没心没肺。

也许你只是想要抒发一时郁闷的心情。

却被人说是玻璃心滚粗。

你想要与真正的朋友在动态底下一来一往地对话,却不想会被丝毫不想给你评论的人品头论足。

朋友圈对陌生人显示十张照片,对朋友仅显示三天的动态再公平不过了。

至少陌生人对你没有丝毫了解,不会随意对你的生活发表意见。

而有些所谓的熟人,却仅仅凭借跟自己不完整的交集,就臆测整个人的生活状态,大加指点。

大家现在在朋友圈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一开始只想自己的情感,到后来瞻前顾后,考虑每一个看到动态的人可能会有的情绪。

这个快节奏社会,人和人之间的了解已经不再通过耐心地面对面聊天,而是通过社交工具。

认识没有几天的人想要了解另一个人就看他的朋友圈动态,似乎把里面所有的照片翻遍了就能全面了解这个人似的。

可是,充斥在朋友圈的正能量鸡汤和二十四小时元气满满的生活状态,这些看起来随性实则矜持十足的动态真的代表一个人真正地内心世界吗?恐怕差了不止一个珠穆朗玛峰吧。事实是,宁愿真心话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它在朋友圈中暴尸荒野,一不小心,万箭穿心,而已。

偶尔,人们也会抑制不住,想要说一些真心话,又怕落人话柄,便选择在发出之后秒删。

晚上,是人的情感最丰富的时候,这个时候偶尔你会看见,平时看起来光芒万丈的人忽然发了一条很颓丧的动态,积极乐观的人发了悲观厌世的内容,一些总是做老好人的人发了一些骂人的说说。

而仅仅只是一时而已。片刻,恢复理智以后,这些东西就不见了,朋友圈又剩下那些不夹杂感情的不带任何态度的动态。

他们的心里话,其实是,我也不想这么清醒,只是不想,一颗真心袒露出来,任人宰割。心这种东西,伤一次就长记性了。朋友圈毕竟只是一个人生生活里很小的一部分,既然大家都喜欢世界和平,何不奉陪到底。

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若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作者:小绿说

来源链接:http://www.jianshu.com/p/46f80c711ef5

第2个回答  2017-12-26

最开始接触微信朋友圈时,我总喜欢发一些生活中的小细碎,路上的一朵小野花、偶尔吃到的美味食物、雨后天空中那朵形状奇特的云、欣喜或沮丧的即时心情……

慢慢地,许多文章开始纷纷吐槽,“层次越低的人,越爱发朋友圈”“真正有品位的人,从来不发朋友圈”“忙的人都在创造价值,只有闲人才发朋友圈”“高情商的人,都是这样发朋友圈的”。

原本以为发个朋友圈,就只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放松方式。

可是当如此简单的事情,被附加条条框框,过度解读后,我的朋友圈又走向另一个奇怪的极端:许多朋友要么干脆关闭了朋友圈,要么很少发布个人状态。

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导致了原本寄希望通过社交网络,来拉近距离的我们,上演着最陌生的熟人这一幕。

彼此之间越来越不知道对方的动态,也越来越陌生。

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人的了解,未必需要面对面地真实接触。

大多数情况下,正是通过对方发布的微信朋友圈,恰恰就能看出这个人的生活状态:

哲学上有个说辞:一切的根源在于自我。

面对同样一条朋友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有的人读出了“炫耀”“装B”“卖弄”,但有的人也会读出正面意义上的东西。

换句话说,你如果是一个狭隘的人,你看到的朋友圈,不可能宽阔。

近些日子,我遇到了很多关于朋友圈的负面说辞。

有人说上面各种秀晒炫,微商横行......那就屏蔽啊朋友!

有人说刷朋友圈浪费时间......那就自律一点啊朋友!

比如我规定自己,一天只看两次朋友圈,中午和晚上。半天不刷全留着晚上刷,一次性刷完可爽了!

对这些人来说,真相也许是这样的。

他们根本不是在讨厌朋友圈,而是在讨厌不自律的自己。

有人嫌朋友圈太吵,越刷越焦虑……归根结底,是自己内心的不平静。

利用朋友圈消耗自己,一天什么正事都不干就知道刷社交网站。从来没有试过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自己,稍微完成点小事就又逃回去刷刷刷......

于是,一切的不如意都好像是朋友圈害的,其实是自己出了问题。

爱分享的人,心情都不会太差。

朋友圈本身是一种真实的记录。

有一部分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发朋友圈本身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不为了别人的点赞,不为了别人的褒奖,纯粹地为了记录。

我在什么时候读了一本书,书里的某个句子令人惊艳,触动到我内心的某个部分,于是我发朋友圈。

健身是我一直想做但没毅力去做的事,今天第一次尝试,健身完真爽,看见了不一样的自己,于是我发朋友圈。

再如,冰箱里放了一些食材,我今天早晨用它们做成了美味的早餐犒劳自己。关键是早餐的颜值还很高,拍在照片里五颜六色的真好看,我发现自己是个天才。

为了庆祝平凡生活里的伟大胜利,发了一条朋友圈。

就这样,你的每一次改变,每一次突破,都在朋友圈里留下了足迹。

生活呈现了新的样貌,这是记录,也是纪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