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拆掉思维的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23
如何拆掉思维里的墙
这一问题也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封面就是一堵砖墙,墙被拆的部分写着书名,书名后有个副标题----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那么,这本书中提到了什么样的破墙方法呢?
1.提升安全感
小范围的冒一冒险,直面自己的恐惧。背对恐惧最可怕,当你真的转过脸去面对,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可怕。恐惧就是这样的一个懦夫,当你触及他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他大战一场的时候,他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2.做一个趣味主义者
乐趣源于投入,而不是投入的结果。正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有趣之人,生活会对你感兴趣,而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古典老师建议我们去寻找那些深层兴趣,去寻找那些可以陪伴我们一生的兴趣。“为你的生命找一个长期的、深层的、不能被满足的乐趣,让这个永恒乐趣带领你穿透生命的无常。”
梁启超推崇趣味主义教育,他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梁启超在他的《学问之趣味》一文中说,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然后是不息,深入的研究以及找朋友。梁启超最后不无感慨的说“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自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 ”
3.拒绝受害,走出受害者天堂
很多人以自己是“受害者”自居,待在受害者天堂中不愿意出来。他们喜欢“自利性归因”,擅长两件事“这不关我事,那不关我事”。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太累了,是别人不好,是环境不好,是社会不好,便秘一定是因为地球引力不够。受害者自居的人在做坏事的时候也是心安理得的,“这可不怪我哦,谁让别人偷我的东西来着”。受害者这样做,可以给自己找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不必背负罪恶感。
如果习惯了利用自己受害者的身份来获得同情和帮助,就会对自己的“受害者”身份更加认同,并有可能通过自我伤害来绑架别人。小孩子说你不让我看电视我就不吃饭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挨饿吧!
想要走出受害者天堂,可以先找到自己的受害者情景,找到背后的故事模式,给自己一个新的故事。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尝试做出改变啊,最后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心智模式,从固定模式走向成长模式。
4.开始行动
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正如特蕾莎修女说:“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
乐观点,现在开始还不晚,推倒思维里的墙,说不定会变成通往成功的桥。
第2个回答  2022-11-01
你好。
恰好古典出了一本书,就叫《拆掉思维里的墙》。我们一同研读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