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弟子书一一致中医专家及学者王宗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宗明:

        台见!

        现就你所涉要议探讨于下:

        你问:

        老师,关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有不同的看法,请老师斧正。

      我认为:古之学者为己是学一个字,就做一个字,也就是知行合一。

      今之学者为人,是讲的是夸夸其谈的意思。就如赵括纸上谈兵一样,知行分离。

      不知道对不对?

      我切: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一语出自孔子《论语. 劝学》。

      其中“为己”,即自己不断修行、修为;“为人”,即是为了给别人看一一这两个“为”的读音和意义迥然不同:第一个“为”与“人不为己,天殊地灭”的“为”意思一样一一专指修为、作为。

        这里讲的是古今学者学习之目的:古之学者勤学苦修是真诚地为了提高自己,寻求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而后来的学者只是为了装点门面给人看,将学问作为邀名买利的工具一一前者为正人君子,后者为道貌岸然。

        “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它与“致良知”皆为其文化理论的核心。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

        由此,我窃以为:你上述所悟之要议极是一一真不愧为一个中医专家和笃学学者!

        故,更期望你能继续把此深邃的思想精髓融汇更好、运用更好一一无论在救死扶伤或学术修养还是其它方面都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谨言,浅见。

        冬安!

                            袁峰(天然)

                  2022.1.12.晨,专致于遵

注:王宗明,男,汉,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贵州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脾胃病肝病内科工作,精于消化内科各种疑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肝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症有独特诊治经验,用中药控制POEMS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有明确疗效。结合太极拳理论,探索独特的太极内镜术,以此指导下娴熟操作胃肠镜、超声内镜、ESD、EMR、EVL等消化内科先进技术。潜心探索古医道,并将其与内镜前沿技术结合,探索出食管、胃肠早癌中西医结合诊治、预防技术。

        他酷爱传统文化,热衷于“天然文化”,是遵义市政府引进的高级人才和中医专家。现为遵义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天然文化”传承人。

丨黔北静乐斋闲人:天然(袁峰),2022.1.12.凌晨,浅析于凤凰山麓、湘江河畔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