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尚彪现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30
丁尚彪
“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苏芮《牵手》
上海的一间平民屋里,收音机一直在循环播放着这首歌。这是一位老父亲送给女儿的成人礼物,此时的父亲远在日本,心却和女儿还有妻子系在一起。
这位父亲叫丁尚彪,现如今已经年过花甲。15年前,他离开妻子女儿,
远赴日本只为完成女儿的梦想,
那就是送她到国外一流的大学读医,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这是华人导演张丽玲花费十年的封山之作《含泪活着》纪录片中的发问。
纪录片的最终章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丁尚彪一家,虽普通却有着深入人心的感动。
命运纵如此,吾应当自强
20世纪60年代,16岁的丁尚彪下乡至安徽省农村,那里荒无人烟,甚至连一粒稻米都无法结出。
这种环境使丁尚彪的抱负无处施展,
反而愈渐颓靡。
就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个坚强乐观的女孩,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陈忻星。她的积极乐观感染了丁尚彪,
两个人在下乡的日子中暗生情愫
,并在当地举行了婚礼,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叫丁晽。
1989年开春,丁尚彪一家有机会再次回到上海。可他发现,由于长时间的在农村“体验生活”,
他已经严重与上海社会脱节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无法保证一家的生活来源,沦为了上海的底层人。
可丁尚彪并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在五毛钱买来的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日本语言学校的招生信息,
萌生了想去日本留学深造的想法。
他将想法与妻子陈忻星说明,好在妻子没有怨言,并且支持他的决定。虽然丁尚彪不忍心将妻子和刚上小学的女儿留在上海,但是为了一家人以后能够更好地生活,
他还是选择了独自赴日本深造这条路。
可高昂的学费再次让丁尚彪一家止步,42万日元,相当于丁尚彪与妻子不吃不喝十五年的工资。
丁尚彪深思熟虑了几天过后,开始四处奔走借钱。两个月里,他舍下脸面,借遍了身边的朋友与亲戚,终于凑够了这42万日元。
1989年6月12日,上海虹桥机场里,
丁尚彪与妻子女儿不舍离别,踏上了日本东途。
可当到了日本这所语言学校时,丁尚彪才发现事实并没有报纸上所说的那么华丽。
这是一所地处日本偏僻地区阿寒镇的改造废校,而他签证上所介绍的“番外地”则是日本编制外用地的意思。
在这所学校里,全部都是“慕名而来”的中国人,而教学质量没保证不说,就连衣食住行都无法得到正常供应,甚至学校还要求他们不得外出打工。
这让本就负债累累的丁尚彪雪上加霜,他开始和其他学生计划逃课,一次不成就两次,终于逃出这所荒僻的学校,
也造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北海道大逃亡”事件。
经过这次“逃亡”事件,丁尚彪的签证也被迫废除,
他成了日本名副其实的“黑户”。
而一旦丁尚彪以“黑户”的身份被发现,他会立即被遣送回国,轻则罚款,重则入狱。
但他不甘心就此回国,为了高昂的债务,也为了女儿日后想要出人头地的梦想,他毅然决然留在了东京。
寄托与希望并存
1996年,日本东京的樱花开得正好。此时的丁尚彪已经42岁,
距他离家已然是第七个年头。
这七年里,丁尚彪除了每个月定时给妻子邮钱用来偿还债务。
他未曾听过妻子或者女儿的声音,更别提见面。他忍受着对妻女的思念,一个人蜷缩在20平米不到的小房间,床头是女儿小学时的照片。
好在这七年里,丁尚彪已经还清了在亲戚朋友那里的所有债务,
他现在唯一的梦想与坚持就是供女儿丁晽到纽约州立大学读医。
心中有信念,才是人活着的动力。
丁尚彪更加努力地在东京打工,白天他是东京郊外车床厂的一名工人,到了晚上,他便匆匆赶到市区餐馆,成了一位掌勺的厨师。
除此之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日语,并且考下了电工、吊车工、清扫工等证件。
生活的艰难并没有使这个顽强的男人低头,为了女儿,为了这个家庭,他可以付出一切。
好在丁晽并不负父亲与母亲的期望,她自小成绩优异,在17岁时已经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优秀高三生。
而当《含泪活着》节目组找到陈忻星母女时,才发现她们母女也过得并不如意。节目组不解,丁尚彪在日本的所有积蓄都打给了她们,
为何她们的生活还会如此拮据?
原来陈忻星为了给女儿攒下出国留学的费用,生活上能省则省,甚至连看病都不愿意去。
她在上海的一家制衣厂工作,几年都是一身衣服,缝缝补补也就如此搁过。但她对女儿却是百般呵护,寄予厚望。
节目组为之动容,这是怎样的一家?
为了女儿的梦想付出了所有
,只求女儿前路无阻

他们为陈忻星母女带来了身在日本的丁尚彪的录像,录像中的他已然老了许多,岁月在他脸上划出了许多痕迹,并且已经被生活的艰辛压弯了脊背。
看着这样的丁尚彪,陈忻星默然流下了眼泪,而女儿丁晽早已泣不成声。七年未见的父亲,如今为了她的梦想,却如此不计付出,这让她既心疼又愧疚。
1997年6月28日,这个普通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好消息,
那就是丁晽的成绩迈过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门槛,顺利拿到了offer。
一向节俭的陈忻星破天荒地的带女儿来上海的高级餐厅,是为送别,也是为了丁晽即将18岁的成人礼。
而远在日本的丁尚彪虽不能见到妻女,但还是在上海广播电视总局,
远洋为女儿点了一首苏芮的《牵手》
,他对女儿的祝福是这样的:
“丁晽,今天是你的18岁生日,虽然爸爸不能在你的身边陪你,但是希望你在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想起这首歌,想起爸爸和妈妈会永远在你身后。”
虽是简短的祝福,但是字里行间都是父亲对女儿的关心与爱护。丁晽明白,
父母的付出不求回报
,只希望她能够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短暂离别是为了更好重逢
1997年9月,
上海虹桥机场,陈忻星再次送别女儿丁晽。
8年前的她送别丈夫,至今未逢;8年后,相同的地方,她再次送别女儿,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
中国向来注重团圆,但是在这个普通的家庭,分离却是常态。好在丁晽飞往纽约的班机会中途在日本东京转机,她有24个小时和父亲见面的时间。
八年的时间,
丁晽从未见过父亲一面,
她既期望见到父亲,又生怕时间冲淡了原本的亲情。而此时的丁尚彪又何尝不是内心忐忑的?
他特地收拾了一下自己,不想让女儿看到自己狼狈苍老的面容。
但因为丁尚彪“日本黑户”的身份
,他无法进入机场,只能和女儿约好在“日暮里”站台见面。
当父女重逢的那一刻,没有泪水,没有悲伤,只有见面的喜悦。丁尚彪看着已经和他一样高的女儿,感叹道
:“都长这么高了.....怎么长白头发了,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了......”
女儿笑容满面地看着父亲,宽慰他说一切都好。丁尚彪看着懂事且优秀的女儿,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这就是他的女儿,他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
丁尚彪带着女儿来到了他工作的餐馆,逢人便用一口流利的日语介绍他的女儿。
由于同事们八年都未曾见过丁尚彪的家人,
一度以为他是在欺瞒大家
,如今真的见到了他的女儿,真的是既羡慕又钦佩这位伟大的父亲。
丁晽看着向她介绍工作环境的父亲,一股心酸涌上心头,她的父亲是如此骄傲的一个人,却为了供她留学忍辱负重在异国他乡呆了八年。
但她不能将难过之情表现出来,只能默默陪伴着父亲,
毕竟十几个小时如此短暂
,下一次再见不知何时。
翌日,丁尚彪送女儿上了开往羽田机场的地铁。一路上两个人相顾无言,因为他们都知道,分别即在眼前。
离羽田机场还有一站的时候,丁尚彪不舍地下了地铁,由于“黑户”的身份,
他只能送女儿到机场的前一站。
父亲的身影越来越远,丁晽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她发现八年未见并未冲淡亲情,反而让她更加心疼父亲默默地付出。两个人仅一窗之隔,
而丁尚彪此时的眼眶里也噙满了泪水,
此去经年,再见不知何期。
接下来的日子,丁尚彪更加努力地工作,
早出晚归同时打着三份工,
工资只要攒到一定数目就会邮给上海的妻子和远在纽约的女儿。
而他自己,由于经年累月的高强度工作,头发日渐稀疏,牙齿也将近松动,现在的丁尚彪只剩下了八颗牙齿。
但他并不后悔,现如今三个人天各一方,走着不同的奋斗路,却怀着相同的恩情,
一切都是为了日后更好地重逢。
2002年6月,丁妻陈忻星第12次申请美国的签证,这五年来,她一直想去美国看留学的女儿,还想去看看13年未见的丈夫。但星条旗像是没有听见她的祷告,
五年的申请竟未有一次成功。
当最后一次申请的时候,或许是上天垂怜,陈忻星终于拿到了签证,她终于可以见到心心念念的女儿与丈夫。
13年未有一件新衣服的她破天荒地去制衣店定做了一件衣服,她想以最好的仪表见自己的亲人。
此次飞往纽约的班机在日本有最长七十二小时的转机时间。
在日本的丁尚彪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妻子陈忻星到达的前两天,丁尚彪就开始着手查询东京的著名景点,他翻看各种路线,自己在笔记本上做了满满一本的攻略。
与妻子13年未见,他想尽他所能弥补他们之间多年的遗憾。
相隔十三年,再次在日暮里站台见到妻子陈忻星,丁尚彪的眼里是满满的爱意,这么多年他对妻子的思念深埋在心,在相见的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可七十二小时转瞬即逝,时间的齿轮飞速运转,甜蜜的时光很快便过去了。
丁尚彪再次面临着和妻子离别的痛苦,
两个人在开往羽田机场的地铁上默默挨着,眼泪无声地掉了下来。
五年前的场景再一次上演,丁尚彪在羽田机场的前一站下了车,在窗外看着列车上的妻子渐行渐远。
苦尽甘来,美好将至
2004年6月,丁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读博,纽约州立大学的奖学金已经足够她的学费,并且在医院实习的工资也可以保证她的生活来源。
对于丁尚彪来说,这漫长的十五年终于要结束了。
女儿的梦想已经实现,现在丁尚彪所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回到那个十五年未曾踏入的中国。在回国之前,他做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回到北海道阿寒镇看看。
对于丁尚彪来说,阿寒镇是一个令他又爱又恨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这里,他不会以“黑户”的身份待在东京十五年;如果不是因为这里,他也不会忍耐十五年的苦楚与寂寞供女儿留学读医。
但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
丁尚彪已经从十五年的苦海中解脱
,马上就要回到祖国,回到上海,回到那个他想念了多年的家。
2004年6月28日,丁尚彪终于踏进了东京的羽田机场,这个他十五年都不敢靠近的地方。
他拿起身份证递给机口的工作人员,以为会有被扣留的插曲,
谁知工作人员默默向他表示了敬意,放他入行。
原来因为张丽玲的这部纪录片《含泪活着》,日本的大多数人已经认识了这位伟大的中国父亲,即使他违背了日本的律法,
但是他的父爱与坚持感动了所有人。
甚至有一位因失去工作和人生方向的49岁男性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他这样说道:
“几个月前我因为公司倒闭失去了工作,生活和心理压力一度非常大,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可当我看到《含泪活着》的男主人公,我发现我的困境与他无法相比,我会永远以他为榜样,坚强不屈!这部纪录片是我人生的路灯,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然而丁尚彪虽然被顺利放行,但他毕竟违反了日本的律法,
此后永生他不可再踏入日本半步。
丁尚彪在窗口望着这个他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心酸、委屈以及太多复杂的感情都化作泪水噙满了眼眶。他对东京有太多不舍,但是此刻没有什么比家人重逢、女儿幸福更重要。
丁尚彪回国之后,
他用这十多年攒下的剩余的钱在上海买了一栋大房子,
为了弥补妻子,也为了实现他十五年前让家人过得更好的承诺。
可对于妻子陈忻星来说,与丈夫团聚才是最幸福的事,没有什么比团圆更让人安心。
2006年3月,丁尚彪申请的美国签证也已经通过,
他与妻子一起前往纽约看望女儿。
而丁晽也已经如愿成为纽约州立医院的一名出色的妇科医生,她终于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009年6月,丁尚彪夫妇办下了绿卡,
随着女儿丁晽在美国定居,
而丁晽也已经结婚生子,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尽管丁晽与丈夫的收入很高,足够养活父母与孩子,但丁尚彪十五年的奋斗经历让他不愿在家养老。
他还是干着当年在日本的工作,洗碗、厨师、清扫、送货等等,每份工作都做到极致,
甚至拿到了“优秀员工”的最高荣誉。
2019年9月,
65岁的丁尚彪退休了
,但他还是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苦学英语,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双语版的回忆录。
2020年1月,新冠疫情于全球爆发,美国宣布禁止中国旅游者入境,计划回上海探亲的丁尚彪夫妇就这样被困在了美国。
而丁晽所工作的休斯敦也爆发了疫情,一家人又被疫情隔在了仿佛两个世界。
为此,丁尚彪思索良久,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立下遗嘱。
他留下了保险箱、银行卡的密码,又嘱咐女儿若是自己不幸染病去世,
便将遗体火化撒入大海
,不给后世留下任何的隐患。
即便是面对疫情,丁尚彪仍是这般的不屈不挠、积极面对。
而身处波涛汹涌的我们,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也应该以丁老为榜样,有梦想才会有坚持,只有坚持,才会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
要相信,天不负有心人,梦想终会结果!
参考资料
《中国侨网》2016年8月6日,《在日本打“黑工”15年,仅与妻女见过一面,让这个中国男人坚持下去的究竟是》
《视觉志》2019年11月5日,《从月薪100元到上海买房,他打黑工15年只为了两个女人》
《中青在线》2011年2月16日,《华人“黑工”感动日本 生涯诠释“中国式父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