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一座记忆之城,从州府降为村庄,完整保留80年代县城面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快速发展,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都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整体面貌都已经与三四十年前的八九十年代大不相同。但是当我们想要找寻一些曾经的记忆,或者给新生代的年轻人看一看当年的面貌的时候,却发现有些过去场景只能在影视作品或者老照片之中看到了。

而在云南的怒江州福贡县却有个一地方因为特殊原因完整保留了八十年代的真实县城面貌。这个地方就是知子罗,曾经的怒江州州府所在地,曾经的碧江县县城所在地。如今,它只是一座小山村,一座鲜有人知的小山村,但是却是中国最为特殊的一座村庄。

怒江地处横断山脉深处,交通极其不便。在还没修通公路,更没有 汽车 的古代,周围人们都是通过茶马古道互通有无进行各种贸易。而知子罗所在地便正是古代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和集市,当年从西南重镇大理去往缅甸进行贸易,就需经知子罗翻越碧罗雪山从高黎贡山进入缅甸。所以今天这看似破败的村庄在古代那可是极其热闹喧嚣的一处地方。

当然,这样的热闹和喧嚣也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1912年,云南地方政府考虑到知子罗的重要位置,便派遣怒俅殖边队进驻这里,设知子罗殖边公署。1916年改为知子罗行政委员公署,1932年改设碧江设治局。新中国成立后,在此设立了碧江县人民政府。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成立,在此设立怒江州州府。知子罗一度成为怒江州最繁华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1962年,怒江州第一条公路,保山瓦窑-碧江公路通车,1973年碧江到福贡公路通车,怒江州正式进入到公路时代。茶马古道也开始逐渐退出 历史 。曾经作为交通要道的知子罗,反而成为了交通不便之地,孤悬于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于是在197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府从知子罗迁移到了泸水县六库镇。不过虽然不再是州府所在地,但当时的知子罗依然是碧江县县城的所在地。

1979年9月到10月,碧江县连降暴雨,造成60年来最大洪灾,县城出现多处滑坡和开裂,最长开裂达50米,地面下陷1米多。1983年,县城东面又出现了小滑坡后,“知子罗处在巨大的滑坡山体上,很有可能遭受到毁灭性滑坡”的观点甚嚣尘上,因此开始筹划碧江县县城搬迁计划。

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碧江县制,搬迁碧江县城。原碧江县所属古登区、洛本区归属泸水县管辖,原碧江县所属架子底区、子里甲区、匹河区划属福贡县管辖。

知子罗便一路从州府降为县城,又直接变成了一座村庄,退出了 历史 舞台。

县城撤销搬迁之时,周围的许多居民住宅都在人去楼空之后实行了拆除,但是县城主干道上的一些机关单位,行政部门等建筑却被完好的保留了下来。所以今天我们再去探访知子罗,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八十年代县城的面貌。所以到今天,这里也被人们称作是“记忆之城——废城知子罗”。

今天的这座村庄之中,还依然居住着接近三百户村民。据说当年搬迁之时,他们可以选择跟县城一同搬迁,也可以选择留在这里继续居住。很多人故土难迁,就选择留了下来。这也造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知子罗这个村子的村民,很多却是城镇户口。要知道在当年,户籍所属问题还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本来是市民,只是突然城市变成了农村,于是他们就变成了居住在农村的“城市人”,令人唏嘘。

一进到知子罗就可以看到一座标志性的建筑——怒族博物馆,也就是曾经的碧江县图书馆。这座图书馆,于1986年2月竣工,当年还是特意从大理请来的施工队设计建造的,本来是要成为县城的一个地标和活动中心的。可就在竣工当年的年底,碧江县已经不存在了,第二年没用了多久便整体搬迁完毕。墙壁上的竣工纪念碑也就成为了一个另类的纪念,铭记着一段鲜为人知的 历史 。

那么1983年就已经开始筹划搬迁,为什么1986年还有新建筑竣工呢?据传言说,当年县里其实没打算真搬迁,毁灭性滑坡一说也只是为争取建设改造资金而故意强调的,想不到最后弄巧成拙,直接导致了碧江县的撤销。

不过,无论如何,知子罗作为曾经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终将会随着茶马古道一同走入 历史 。而随着怒江州公路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坐落于半山腰的知子罗早已承担不起县城的重任。所以,无论是不是真有滑坡,碧江县的搬迁都是必然的。

而这种摧古拉朽的搬迁,今天看来,反而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真实的可以再现八十年代面貌的珍贵文物。虽然不少的老房子都被现在的一些村民当做杂物间或者鸡舍、鸭舍等使用。但也有像碧江图书馆这样的建筑,成为了重点保护文物被保护了起来。

这里看到的是未经修饰的,不是以现在的思维和技术去复建起来的真正的八十年代的面貌。

有传言说,已经有集团承包了知子罗这个地方,准备打造成一个 旅游 和影视基地。如此看来,废城知子罗可能要焕发新的生命力了。以后它可能就会变成“记忆之城——景区知子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