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分析乡村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自11月21日北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后,各区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新版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认真研究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我首先对目前乡村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

1.统筹规划缺乏。乡村规划应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但目前有些村没有规划;有些规划编制简单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还有些村根据上级政策调整,多次规划,实施起来无所适从,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在顶层设计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研判,没有科学合理规划,公共空间绿化美化率低,乡村整体风貌不协调、不统一。

2.基础设施薄弱。虽然近年来各级对农村投入的水电路等设施力度较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仍存在农村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较差问题,有些村庄道路、供排水、环卫、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难以适应村镇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需求。

3.私搭乱建较多。有些村庄居住的多是农民、老人、外来租户,生产生活所需物品多、居住面积有限、村两委管理不严,导致私搭乱建成为普遍现象,圈地变成自家后花园,门厅外延扩建停车库,沿边搭棚盖小房,形形色色的违建成为农村环境的“减分项”。新时代“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以坚决的态度拆除违建,很好地控制了新增,但历史遗留的私搭乱建太过普遍,村容村貌受到严重影响,仍是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4.生活方式落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进步,但仍有较多村庄沿袭着以往保守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烧炕睡觉、烧柴做饭、烧煤取暖,这就造成了环境问题,看似炊烟袅袅,实则污染严重,还有些村民不注重卫生整洁,生活存在陋习,随手丢弃垃圾,乱扔烟头、口香糖,养的猫狗随地大小便,农民的文明观念、环保意识没有被唤醒,习惯了以往的方式,不愿去改变,影响着农村环境。

5.资金支持不足。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主要靠政府投入和村民自行解决,政府投入毕竟有限,不可能全包全揽、面面俱到,村民大部分又不富裕,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农村还是比较落后和发展缓慢。有限的资金投入在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对环保队伍的资金支持就相对薄弱,受资金影响,环保队伍建设不到位,在清理村庄环境卫生上便无法做到快速、准确、干净。

6.长效机制欠缺。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重一时整治而忽略长期有效的管理。目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较为普遍,常态化的环境治理保持的不够,往往是治理完了,脏、乱、差和“牛皮鲜”又再次回潮,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没有有效管用的长效管理机制。

7.村级作用不强。村两委干部由于工资待遇、能力素质、工作强度等原因,有些存在“能干的不想干,在干的不想出力干”的现象,工作“慢半拍”,执行力和工作效果差。很多村民对乡村建设主体认识不清,认为是政府行为和工程,与自己不沾边,“等、靠、要”思想严重。村级的堡垒攻坚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村民的自治和主体意识不强,政府对村级的激励和约束还很不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