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大约100万人死于自杀,中国每年自杀人数高达28.7万。因学业,工作,婚姻等问题自杀的人群比例,大约是因精神疾病而自杀的10倍以上。
自杀的原因固然和原生家庭的养育方式,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有关系,但是和人的本身气质也不无关系。
我在G市一家医院的急诊科工作了十多年,发现有自杀倾向的人群中,以下这三类人自杀的机率更高。
1,完美型
莱昂纳德・科恩说:“不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可惜,有些人再也没机会见到光了。
那是2010年5月20日清晨,我从急诊科下早班后,往五楼精神科去有点事,走到四楼时,忽然一个白影从楼梯窗口直直地迅速地坠下,我连忙扒在窗口往下看,只见一副骷髅标本般的身体,坠落在水泥地上,身体和地面产生对冲力,再从地上往上反弹1米多高,复又高高的落下。我似乎听到了骨骼散落的声音。
我一眼就认出了她,是明雅,前一天被我第二次收进来急诊科。一年前,她因为厌食症被急诊收进来过一次,在精神科治疗过一段时间。
我之所以都她印象深刻,是因为她是我入职两年中收治的最高学历的病人。
也正是因为她,我见识了高级知识分子的样子,豪华小区和豪华住宅的模样。
家里的全家福上,明雅高挑漂亮,笑得明艳动人,和瘦骨嶙峋,风吹即倒的她判若两人。
听明雅妈妈说,明雅从小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性格比较要强,不但学习成绩好,琴棋书画样样都拔尖,可以说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的宠儿,同学们心中的女神。
在国内上完大学后,又考去美国读研究生,继而在一所著名的大学读博士。
然而,学霸明雅恋爱了,喜欢到对方说“你太胖了,不适合我。”后,拼命地减肥,以致于得了厌食症。
明雅在我们医院治疗后有明显好转,回到美国后不久,厌食症复发,又被父母接回了国内。
明雅坠地的那一幕,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
这是一个典型的完美型人格的孩子,人生一路高歌,只要她想要的,几乎没有得不到的。
当爱情得不到满足时,她突然间对人生失去了方向,变得十分卑微,执念越炽,陷得越深。
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执着地想得到。受到打击,无力掌控时,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容易走极端。
林清玄先生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人生有些东西,就是求而不得的,要学会放手,越早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越早受益。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一些痛苦和挫折,才会懂得明辨是非,洞悉真假,内心才会变得更强大,更豁达。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我时常戒自己:比起失去Ta,我宁愿要一个平凡的孩子。Ta在学校是不是名列前茅,优不优秀,都不重要。如果Ta愿意坐在路边鼓掌,只要Ta开心,我依然爱Ta。
2,冲动型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凡有过与人激烈吵架经历的人一定知道,人在吵架时,血往全身各处跑,大脑是空白的,很难理性思考,更难做到“忍”。
有一天大清早,在附近的菜市场买菜,一对卖肉的夫妻在吵架,声音越来越大,言辞越来激烈。
老婆愤怒地说:我没有!就是没有!你不相信我,我死给你看!
老公:有种你就死!
妻子迅速从台上抽出一把刀,朝自己脖子上一抹,顿时血柱直冲,血花四溅,射到肉铺四周都是。
我赶到跟前,女人倒在地上抽搐,没几下就不行了。
男人的表情由愤怒转为发呆,继而抱头痛哭。
人生难免会因为琐事与人起争执,不能因为当下被人冤枉,不忿,就做出“证明给你看”的过激行为。
人死了,还能证明什么呢?
另一方面,恶语伤人六月寒,就算自己有道理,咄咄逼人上绝路,有何益处呢?
有些夫妻吵架动不动说:你去死吧,死了就清净了。
有些家长动不动对孩子说:你怎么不去死!
Ta真去死了,你会不会后悔?
冲动的人,其实是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情绪主宰了理智。
在情绪最激动的时候,学会转身去上个厕所,洗个脸再回来,悲剧就可以避免。
3,敏感型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人。
桃子是我们村的媳妇,话不多,心思重,几乎不参与扎堆传播家长里短的事。
别人家婆媳鸡飞狗跳,桃子家从来没有发生过。
但是,桃子嫁过来三年都没有孩子,越来越不快乐,脸上的忧伤越来越重。
婆婆一边喂鸡一边骂:你个不下蛋的,明天就宰了你炖着吃。
桃子认为是在骂她,默默流泪。
有时候,大小媳妇一块儿聊天,桃子经过时,一时没了声音,桃子心里想:她们肯定在议论我。
桃子和我母亲的关系好,偶尔会说婆婆偏爱小媳妇,什么好的都紧着小儿子家。别人对她都另看相看,老公不懂体贴。
母亲让她凡事看开,不要什么都往不好的地方想,也不要以为人家都是针对她。把人家的无心当成有意,只是让自己更难受。可桃子并没有因为母亲的话就变得开朗起来。
有一天,邻居和她婆婆吵架,邻居骂婆婆:你个断子绝孙的坏婆娘,不得好死。
桃子认为邻居在指桑骂槐,那天晚上,桃子喝了农药。
象桃子这种带抑郁体质的人,是我在急诊科见过的自杀最多的人群。他们的内心比较封闭,疑神疑鬼,加上不愿意与人交流,就会加深他们对一些事情的误解。
红楼梦中“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一章中,生动地描述了宝林两人用假情试探真意,结果一颗心反而变成了两颗心的故事。
人性经不起不断的试探和考验,因为,没人愿意来猜你的心思,就算猜,也可能猜错。
和人相处的过程中,有事说事,吼出来,别人知道你怎么想,你也了解了别人是怎么想,更容易解决问题。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和孩子沟通,多带出去运动,交友,孩子的心胸打开了,就会有更积极,乐观的能量。
佛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能渡的只有自己。
别那么轻易的放弃生命,走过一道坎,就是另一片天。
END
作者简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营养师
长期关注亲子关系,两性关系,情绪和压力等身心问题,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