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镇的村情结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1995年撤乡建镇、由冷水铺、上宜乡、东城乡和云谭乡合并组成冷水镇。现辖68个村。
【匡家】 Kuāngjiā
以匡姓定居而得名。村委会驻匡家,辖匡家、下尹家、上尹家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15.4公顷,307户,1290人。
【冷水铺】 Lěngshuǐpù
立村位于冷水河边开铺得名。村委会驻冷水铺,辖冷水铺、贺家屋地、塘铺上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43.3公顷,402户,1689人。
【欧家】 ōujiā
欧姓定居而得名。村委会驻欧家,辖欧家、新岩头、老岩头、天鹅塘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36.9公顷,276户,1161人。
【三角砠】 Sānjiǎochóu
因村后砠山成三角形而得名。村委会驻上三角砠,辖上三角砠、下三角砠、安乐冲、刘家山、洞尾、苦竹山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24.4公顷,224户,940人。
【沙洞】 Shādòng
1958年以洞名命名。村委会驻沙洞陈家,辖沙洞陈家、肖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38.7公顷,277户,1165人。
【东山】 Dōngshān
因村东边有一座古庙而命名东山庙,后改为东山。村委会驻东山庙,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40.2公顷,237户,995人。
【毛家】 Máojiā
以村民多为毛姓命名。村委会驻毛家,辖毛家、新毛家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25.2公顷,215户,905人。
【五马】 Wǔmǎ
以村后山头似五马归槽得名。村委会驻五马归槽,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14.7公顷,123户,515人。
【十里铺】 Shílǐpù
因村庄位于县城近十里而得名。村委会驻十里铺,辖十里铺、塘边、下十里铺、青山下、于家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36.7公顷,247户,1037人。
【百美】 Bǎiměi
以春来定居时百花盛开、美丽多彩而得名。村委会驻百美,辖百美、大塘尾等17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49.4公顷,389户,1632人。
【淌头】 Tǎngtóu
以村头淌井得名。村委会驻上淌头,辖上淌头、下淌头、青山尾、白面砠、蜈蚣下山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23.1公顷,389户,1632人。
【李铭远】 Lǐmíngyuǎn
以祖先姓名得名。村委会驻李铭远,辖李铭远、碑木下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40.3公顷,242户,1016人。
【海江】 Hǎijiāng
以河命名螃蟹江,后改为海江。村委会驻海江,辖螃蟹江、沙洞铺、浪庙脚、真武砠、后干岭、野鸡窝、李家、曾家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50.6公顷,286户,1203人。
【唐家】 Tángjiā
以唐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唐家,辖唐家、月江湾、大坝头、十五里湾、胡家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59.5公顷,397户,1668人。
【大屋地】 Dàwūdì
以地势宽敞而得名。村委会驻大屋地,辖大屋地、观音寨、旱河洞、上江头、下江头、大塘湖、连子砠、雷家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55.3公顷,250户,1472人。
【下岭】 Xiàlǐng
以驻地命名。村委会驻周家,辖周家、塘头下、大井头、鸡公庙、刘家、田头李家、小水洞、杨家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57.5公顷,387户,1626人。
【宝山】 Bǎoshān
村后大石山陡峭似挂一块板,故名挂宝山。1980年更名宝山。辖杨柳屋、挂宝山、岩门口、隔洞、狗巴头、交子园、蛇形山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51.7公顷,307户,1288人。
【卜家岭】 Bǔjiālǐng
以卜姓在岭边定居而得名。辖卜家岭、乐家洞、许家、新屋地、吕婆冲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67.5公顷,491户,2066人。
【锡海】 Xīhǎi
以村后锡河而得名。村委会驻天堂福,辖锡海、冯家、天堂福、陈家、大宜山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54公顷,428户,1798人。
【金钩挂】 Jīngōuguà
以山名命名。村委会驻下金钩挂,辖上金钩挂、下金钩挂、过路坝、南风坳、沿溪洞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21.8公顷,185户,776人。
【云峰】 Yúnfēng
1958年以驻地命名羊江头,1962年改为云峰。村委会驻新屋场,辖大井头、肖家岭、马子桥、土地堂、羊江头、新屋场、新庵子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15.4公顷,140户,589人。
【上宜】 Shàngyí
因土质不佳,雨天泥泞路难行,故名上泥,后雅化为上宜。村委会驻上宜,辖上宜、石盘井、庄屋、陈家、许家、丛树山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31公顷,271户,1140人。
【上毛家】 Shàngmáojiā
以毛姓定居得名毛家。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原上宜乡、冷水乡、东城乡、云谭乡四乡合并为冷水镇,因同一行政区内冷水有一个毛家村,上宜有一个毛家村,为便于区分,将上宜毛家村命名为上毛家。村委会驻上毛家,辖9个村民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34.5公顷,271户,1138人。
【骆家】 Luòjiā
以骆姓定居而得名。村委会驻老骆家,辖老骆家、新屋地、隔洞等15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46公顷,440户,1849人。
【四方井】 Sìfāngjǐng
以村前水井而得名。村委会驻四方井,辖四方井、半田洞、猫仔湾等3个村民组。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12.6公顷,92户,385人。
【甘石坝】 Gānshíbà
村前石坝干旱期长,故名干石坝,后改为甘石坝。村委会驻甘石坝,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22.7公顷,175户,736人。
【琴棋】 Qínqí
因村境有一漆树,得名金漆场,后雅化为琴棋。村委会驻琴棋,辖9个村民组。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42公顷,230户,968人。
【竹岭脚】 Zhúlǐngjiǎo
以村立岭上,竹多而得名。村委会驻竹岭脚,辖竹岭脚、竹山园、新塘脚、彭家、风吹落带、大河坝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29.9公顷,253户,1064人。
【冷水】 Lěngshuǐ
由石城迁居,因村边泉井水流入冷江而得名。村委会驻社下洞,辖冷水、社下洞、千家窝、大罗湖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32.1公顷,258户,1083人。
【中元】 Zhōngyuán
原名狗爪窝,后改为中元大队。辖中元、上元、王家、夏家岭、马婆寨、猪罗凼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29.5公顷,250户,1048人。
【上山脚】 shàngshānjiǎo
以村立山脚上部而得名。村委会驻上山脚,辖上山脚、洞心、元木山、白山脚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50.7公顷,394户,1655人。
【下山脚】 Xiàshānjiǎo
位于上山脚之下而得名。村委会驻下山脚,辖下山脚,老人砠等3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12.6公顷,91户,384人。
【油麻岭】 Yóumálǐng
以当地适宜种植油麻而命名。村委会驻油麻岭,辖油麻岭、狗治坪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20.2公顷,140户,586人。
【桐子山】 Tóngzǐshān
以立村时曾有一片桐子树而得名。村委会驻桐子山,辖3个村民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14.7公顷,60户,248人。
【神东】 ShénDōng
该村原居有唐、朱、陈、李四姓,后只剩下从嘉禾迁来的李姓,故名剩下,又名城下,最后演变为神下村。因人口众多,为便于管理,后划分为两个村,东为神东村,西为神西村。村委会驻神东,辖神东、上李生、下李生、东毛砠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60.1公顷,479户,2013人。
【神西】 Shénxī
村名来历同神东。村委会驻神西,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50.3公顷,397户,1668人。
【下宜】 Xiàyí
由李森分居定为下宜,后又分居故称老下宜。村委会驻老下宜,辖老下宜、新下宜、油榨岭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23.2公顷,158户,662人。
【长冲】 Chángchōng
从神下分居以冲口得名。2003年经上级批准从下宜村分出,设长冲村。村委会驻长冲,辖老长冲、新长冲等2个村民组。总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17.5公顷,78户,329人。
【庄屋】 Zhuāngwū
从江西鹅井塘迁居立村得名。村委会驻老庄屋,辖老庄屋、后头庄屋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54.9公顷,485户,2035人。
【鸡公寨】 Jīgōngzhài
由蓝山迁居以地势得名。村委会驻水源头,辖鸡公寨、水源头、下赤源、上赤源、坳子山、棕树脚等15个村民组。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52.6公顷,399户,1676人。
【翟家】 Zháijiā
明朝从西坪迁居,以翟姓得名。村委会驻翟家,辖翟家、田眼头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58.8公顷,399户,1676人。
【夏壁】 Xiàbì
从蓝山白竹塘迁居,以华夏之壁命名。村委会驻老夏壁,辖老夏壁、新夏壁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52.6公顷,552户,2320人。
【东城铺】 Dōngchéngpù
以住户多开铺面得名。村委会驻成家,辖东城铺、成家、刘家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27.9公顷,216户,908人。
【寨村】 Zhàicūn
村立寨下得名。村委会驻寨村,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18.2公顷,176户,715人。
【高壁】 Gāobì
因地势比夏壁高得名。村委会驻高壁,辖12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40.7公顷,319户,1339人。
【下胡家】 Xiàhújiā
胡姓从江西迁居,与上胡家分居得名。村委会驻下胡家,辖下胡家、河背砠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57.2公顷,429户,1801人。
【绵羊砠】 Miányángchóu
以村后石山形似绵羊得名。村委会驻绵羊砠,辖绵羊砠、狗头岭、彭家、门竹山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26.7公顷,215户,904人。
【上茶】 Shàngchá
以村立中茶上游得名。村委会驻上茶,辖上茶、莲花洞等6个村民组。总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36公顷,184户,772人。
【隔江】 Géjiāng
因与老庄屋隔江而命名。村委会驻隔江,辖隔江、骆家、张家塘、黄泥桥、上白田、下白田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29公顷,287户,1206人。
【堂屋】 Tángwū
因位于中茶村的下游,原名下茶,为美化村名,后改名堂屋。村委会驻堂屋,辖堂屋、塘扶岭、杨子洞、田眼头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55.1公顷,304户,1278人。
【于家】 Yújiā
于姓定居得名。村委会驻于家,辖6个村民组。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19.9公顷,147户,617人。
【上胡家】 Shànghújiā
由江西萍乡迁居,立村冷水江上游,以胡姓得名。村委会驻上胡家,辖上胡家、大山伏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38.7公顷,212户,889人。
【培泽】 Péizé
由江西迁居,以祖先名得名。村委会驻老培泽,辖老培泽、新培泽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27.1公顷,356户,1496人。
【油村口】 Yóucūnkǒu
以村周围油茶树较多而得名。村委会驻油村口,辖4个村民组。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24.5公顷,142户,595人。
【杨柳塘】 Yángliǔtáng
以村旁塘边杨柳树多而得名。村委会驻中茶,辖杨柳塘、周家田、大水田、中茶、牛形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9.1公顷,212户,889人。
【云潭】 Yúntán
以地形似塘,林木繁茂,云雾飘绕,下有水潭而得名。村委会驻云潭,辖云潭、丛树湾、鲁塘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66.2公顷,556户,2337人。
【六十砠】 Liùshíchóu
以村周石砠约有六十之多得名。村委会驻六十砠,辖六十砠、唐家、六梅砠、环佳山、猪楼坪、大砠脚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22.2公顷,162户,682人。
【贺家】 Hèjiā
以贺姓定居而得名。村委会驻老贺家,辖老贺家、新贺家、贺家生、贺晚、成背刘家等12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63.3公顷,379户,1591人。
【大陂岭】 Dàpílǐng
以大陂洞和村后山岭得名。村委会驻佛观音,辖大陂岭、田前坪、佛观音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34.1公顷,288户,1209人。
【老张家】 Lǎozhāngjiā
以姓得名。村委会驻老张家,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33.7公顷,291户,1221人。
【梅翠】 Méicuì
以村旁杨梅树多得名。村委会驻梅翠,辖梅翠、谭佳山等16个村民组。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57.9公顷,478户,2006人。
【盘市】 Pánshì
以村后石头似盘状定圩得名盘石圩,后演变为盘市。村委会驻盘市,辖盘市、山塘、乐土园、荒塘湖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59.6公顷,396户,1665人。
【毛坪头】 Máopíngtóu
立村时是一块茅草坪而得名。村委会驻毛坪头,辖毛坪头、大岭山、大山里、刘家等17个村民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53.2公顷,385户,1618人。
【石佳坪】 Shíjiāpíng
以村旁有石山和平地得名。村委会驻石佳坪,辖5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28.6公顷,220户,926人。
【新张家】 Xīnzhāngjiā
从老张家分居而得名。村委会驻新张家,辖新张家、梨山头等13个村民组。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49公顷,426户,1790人。
【奉佳山】 Fèngjiāshān
以村周山岭环抱得名环佳山,因奉姓定居,更名奉佳山。村委会驻奉佳山,辖奉佳山、老屋地、参加源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29.7公顷,220户,926人。
【旺溪】 Wàngxī
以村旁溪水命名。村委会驻上旺溪,辖下旺溪、上旺溪、缸缶砠、朱木山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74.6公顷,401户,1685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