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还能发挥作用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4-03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军事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其产生的时代固然是冷兵器时代,但从战略思想和战术运用原则这两个层面来看,都仍不过时。
譬如孙子兵法开篇即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实这就放到现代国家战略和国际政治中仍有警示价值。对于动不动就言兵动武的国家而言始终充满危机。而一旦诉诸战争手段,则必须严谨对待。二战的苏德战争是德国走下坡路的转折点,英阿马岛战争是由阿根廷独裁政府加尔特里主动挑起,对于那些态势明朗的战争,实际上一开战就注定某一方会失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也”。这段话在现代战争中也往往被引用。那就是军事行动必须由谋略支配。战争艺术是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不是以巨大代价去攻城略地。今天的叙利亚战争之所以焦灼数年之久,在阿勒颇这些弹丸之地消耗双方大量有生力量,除了叙利亚土地有限,战略回旋空间小的原因之外,还要考虑到作战多方缺少政治手腕来化解危机。孙子兵法还强调军事参谋与侦察工作的重要性,所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不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因此军事强国对总参谋部的依赖性就非常关键了。在具体的战术中又有所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不若则能避之”。这些东西看起来是战术中的力量考量,实际上只要领会其要义,合理根据兵力使用合理战术即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人就是典型的不自量力之举。其兵力不能有效地达成战略目的。最后,关键的侧翼竟只有听天由命地依靠战力低下的罗马尼亚军队保护。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斯大林格勒之败就是不自量力之败。其实作为军事思想的智慧文献,不仅古今都有指导意义,就是东西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譬如西方军事思想经典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就强调进攻要适可而止,掌握时机,量力而行。这与前面的合理根据兵力制定战术异曲同工。克劳塞维茨也强调统帅要知己知彼,同样孙子兵法那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是有名了。两相对比,孙子与两千年后异国的克劳塞维茨确有灵犀相通之处。
所以,尽管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是思想自由解放的结晶。今天所谓的大战略、将道、兵学艺术、战争艺术都能感悟其魅力。只不过凡事都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合理灵活地领悟孙子兵法的精髓,不仅对现代战争具有启发和指导的意义,而且对商战、外交、管理等领域都有现实价值。毕竟这部兵书也是经验的总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