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加工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0

中国是生产大国,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型大国。一直以来,海外人士都希望借助中国生产型大国来促进本国经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带动了国内经济效应是人人所知的。但由于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高,物价,工价直线飙升,资源丰富型大国,渐渐资源耗尽,简单的说,服装行业,棉来说,已经单靠自家生产足足不可满足国内及海外市场,由于国内政策品名追求经济发展,高楼大厦飘飘都是,乱砍乱伐,导致资源渐渐用尽。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因而导致成本的提高,人均工价增长,对于海外客商来说,中国已经失去了之前的生产型资源型大国了,所以导致加工产业逐步走入匮乏阶段。已没有吸引外商到中国去发展。所以今后的加工行业,该去何从,应该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2个回答  2018-01-10

五金加工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现在都在说制造业转型,已经是国家战略部署了,我也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首先,高铁替代老式铁路、核能替代火力发电,这些没的说,是高端制造业;其次,全自动现代化生产代替人工,比如汽车制造等重工业,机器开始代替人工,提高生产力;但是,我们是做母婴用品的生产厂家,怎么升级?像我们一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人工,想来想去,可能就是在转型过程中被边缘化的,尤其是在人口红利消失的今天,洗牌已经开始了,这个寒冬也许是刚刚开始。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中国的制造业是发展较快、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门类,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益可能性较大的部门。中国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的基本经验有二:一是较早和较大程度的对外开放。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中超过70%的份额投入到了制造业领域。对外商开放投资,开放市场,中国的制造业不仅并未因此而萎缩,而且通过与外商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产业的规模、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扩张、提升和增强,许多产品产销量位居世界前茅,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90%。二是较深层次、较大范围的市场化改革。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放松或放开市场准入管制,鼓励和促进市场公平、有效的竞争,焕发了企业微观主体的活力,尤其是民营经济的进入与发展,在许多行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纯粹的国有企业占制造业产出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76%,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30%。体制改革带来的“内生增长效应”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很大程度地体现。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尽管在不同产业的表现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差异),并处在较大程度的动态转换中。这种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数量庞大、供给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于不断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等方面。这些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并将继续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如果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那么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环境中,将促成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更为充分和有效地发挥,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利益。 当然,在制造业领域中,不同产业的成熟度、开放度和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加入世贸组织对这些产业的影响是不均衡的。从长期来看,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依托于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s),它具有长期性和基础性特征,决定产业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长期趋势和基本格局;二是依托于竞争战略和制度条件的竞争优势 (competitive advantages),它具有明显的战略性和选择性。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工业化进程、供给与需求结构等因素剧烈变动的时期,影响中国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因素十分复杂和易变。从加入世贸组织这个大背景来看,产业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潜力和动态比较优势等因素,对于产业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和明显。因此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方法,以此全面评价加入世贸组织对各制造业部门的近期和中长期的影响。其要点包括:一是寻求构建一个普遍适用于工业部门的统一的世贸组织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方法,使得所有工业部门能够放在一个坐标系上进行横向对比;二是将短期对策研究与长期趋势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放宽研究视野,以求准确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后各行业发展的长期方向;三是通过世贸组织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价,廓清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第3个回答  2018-01-10

卫浴类五金价格继 2007 年第四季度的一波上涨然后,已于 2008 年 3 月初再次小幅上涨。 2007 年开始,国际铜价涨幅达 66%; 伦敦期货生意业务所铜的启动价格从本轮最初的 1800 美元 / 吨上升到 7300 美元 / 吨,累计上涨超越 300%; 生产不锈钢所需要的五金加工镍等金属质料的价格均大幅度上涨; 2008 年 5 月份儿开始,陶瓷企业纷纷提价,瓷片平均涨幅为 8.6%, 海内市场五金加工方面。局部出现缺货;宝钢与世界上主要铁矿石生产商之一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就 2008 年度铁矿石基准价格告竣了一致,力拓的 PB 粉矿、杨迪粉矿、 PB 块矿将在 2007 年度价格基础上分别上涨 79.88% 79.88% 和 96.5%, 这一结果无疑把海内的钢铁企业推向了紧急重要关头… 这些数字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五金加工行业原质料的价格在不时增长,五金加工产品的高价运行也就不足为奇了一直拥有制造工具五金加工的原质料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多年以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几年出口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使患上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具五金加工制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可是跟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去年以来主要原质料钢材价格的大幅上升,国家降低进口退税率,以及受国际情况的影响,人平易近币不时升值,再加之 2008 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的劳动力利息增加,使患上海内制造业的情况逐步恶化,对劳动力密布的五金加工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海内五金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严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