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县的历史变迁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白狄族的鲜虞国在今河北省境内以正定为核心建立,国都设在新市(今新城铺)。公元前489年,鲜虞国被晋国灭后,正定归属晋国。战国初期,鲜虞人在该地建立中山国,设立东垣邑,后来中山国被赵国灭,正定成为赵国领地。
秦朝统一后,改东垣邑为东垣县,位于今石家庄市古城村附近,隶属于钜鹿郡。汉代,东垣县更名为真定县,汉高祖时期为恒山郡管辖。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恒山郡更名为常山郡。汉武帝时期,真定县成为真定国的一部分,直到东汉建武十三年,真定国被废,真定县划归常山国。
三国时期,正定县属魏国的常山郡。晋代,常山郡治所移至真定,正定成为河北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魏时期,郡治移至安乐垒,真定县的名称沿用。北齐和北周时期,郡、县治所多次迁移,直至隋朝初期,真定县与常山县分离,再归属恒州。
唐朝时期,恒州改名为镇州,真定县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行政区划调整。直至宋庆历八年,镇州被废置,改为真定府路,正定县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元朝改为真定路,明清时期,正定县作为府、路、专区的属地,一直隶属于省级行政区,直至1913年废府存县,正定县隶属于直隶省范阳道观察使署。
民国时期,正定县归属多次变动,最终于1949年归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正定县归属石门专区。历经合并、撤销专区、改名为石家庄专区等变革,直到1986年,正定县划归石家庄市,沿袭至今。
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故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石德铁路、石太铁路、307国道、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坐落境内的石家庄机场已开通20多条国内外航。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