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太细」慢性病也会找上门!腰腿比大于1.8,糖尿病、癌症风险增加2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大家都知道「过胖」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可能会造成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但其实「过瘦」也可能是一个造成慢性疾病的因子,像是台湾流行病学的研究就发现,如果「腿太细」,糖尿病、失智症、肾脏病,甚至是癌症的风险都会增加。

腰腿比大于1.8,或是腿围小于 50 公分,慢性病风险都会增加

长庚大学副校长许光宏说,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或是追求外型好看,很多人会希望自己腿细、腰细,尤其是会想要有一双「鸟仔脚」,但这些人不只看起来瘦,事实上也真的「太瘦」。

「我们在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就发现,其实腿太细容易得到糖尿病,如果腿细,但腰偏粗,也比较容易得到内脏的癌症。」许光宏说,除了要顾及体重、体脂肪之外,其实还要看这些脂肪、肌肉分布的位置,才能真的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

比如流行病学学会曾在 2017 年公布一项研究,分析长庚医院 1 万 1000 多名健康检查的受试者的资料,结果发现「三围」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包含胸围、腰围、臀围、腿围。

腰粗、腿细:容易得内脏癌。

腰细、腿细:容易有慢性病。

腿细、胸大:容易有心血管疾病的问题。

腰细、腿粗:反而是比较健康的类型。

而会造成这样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在这些部位出现的脂肪类型、肌肉类型都不一样,许光宏说,人体还是需要脂肪来帮助维持正常的内分泌;而在周边分布的脂肪,因为有「骨骼肌」在帮忙,所以多半是皮下脂肪,而这些脂肪反而会分泌抗发炎激素。

一般来说,腰围会希望控制在男性 90 公分、女性 80 公分以内,但即使腰围在正常范围中,腰围/腿围的比值大于 1.8,还是会有慢性病的风险;而如果腿围小于 50 公分,也算是「过细」而不太健康,上述 2 种状况,罹患糖尿病、肾脏病等慢性病和癌症风险,都会增加 2 倍。

大腿脂肪会分泌抗发炎激素;大腿肌肉可以帮助降血糖

而腿的粗细为什么这么重要,许光宏说,第一,因为大腿的肌肉可以帮助降低血糖,第二,肌肉够多,就会有足够的皮下脂肪,可以帮助身体增加瘦体素(Leptin)、跟脂联素(Adiponectin)的分泌。

因为肌肉特别容易消耗糖分,所以也能把血糖变成「储存糖」,如果有很多肌肉,表示身体可以储存很多糖份,血糖就不容易升高。糖尿病卫教学会理事长杜思德说,但如果肌肉减少,等于身体对「糖」的需求也减少,这时候摄取的糖分就会留在血液中变成高血糖,或是转成脂肪、造成体重增加或是脂肪过高。

再来,脂肪分泌的瘦体素可以让身体的脂肪、血糖代谢维持一个平衡,保持「脂肪不会太多、血糖也能稳定」的状态;脂聯素则可以避免胰岛素阻抗,增加血糖的代谢,同时抑制血管的发炎反应,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但如果是腹部脂肪,因为多半会包在器官外面,反而容易 *** 器官发炎而产生癌症;上半身的肌肉过多,会让身体会分泌正肾上腺素,导致短时间内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导致血管更容易变硬。

台湾流行病学学会常务理事邱弘毅说,相对来说,下半身训练会比上半身训练更安全,但其实上半身训练并不是不好,正确来说,应该是要「全身性的训练」,对身体才是最好的。

「比如练完上肢,还可以再去跑个步、练个有氧,或是深蹲一下,因为全身性的训练,同时也可以增加身体对于氧气的使用程度,把刚刚受损的部分修复过来,对血管更健康。」邱弘毅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