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围绕城市社区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50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9-05
引言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社会的细胞、前沿和缩影。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和居民自治的兴起以及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已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尤其是在当前全民动员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积极创建和谐社区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1社区建设的涵义、原则及内容
1.1社区建设的涵义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对城市社区的定义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保、卫生、福利、安全等多种功能,对城市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1.2社区建设的内容
对于社区建设的内容,各地的提法不尽相同,有六个方面的,有八个方面的,还有十个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可以概括为“四个面向”: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社会贫困户、儿童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二是社区卫生,包括社区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等。三是社区治安,包括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四是社区环境,包括绿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五是社区文化,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六是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建设。
1.3社区建设的原则
1.3.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都在于社区里的人,社区里的居民。推进社区建设,一是要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一是要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把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部发挥出来。
1.3.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资源共享就是要使社区内所有的单位和人,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主意出主意,有什么本事拿什么本事。要把社区内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都开发出来,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1.3.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对社区居委会来说,要给一定的权和利。主要是通过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社区的功能,使市、区、街、居之间责任明晰,权利明确,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以便于充分发挥基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社区建设工作搞好、搞活。
1.3.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坚持按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1.3.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
要根据实际确定工作的重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不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2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
余姚市城区共设有20个社区,40个社区居委会。社区成立5年多以来,在街道党委、办事处、民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各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对社区建设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按照“面上打基础,点上出精品,硬件上档次,软件创特色”的社区建设思路,围绕组织制度健全、社会风尚良好、社区服务优质、文体活动丰富、环境整治优美、社会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的目标积极开展新型社区创建,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关于社区建设意义的认识问题
中国城市基层社区居委会工作一直都是依附在基层政府行政体系下工作的,加上我国缺乏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和基层社区工作相结合的传统与经验,导致当前社区建设中工作方法单调落后,社会单位和社区居民自主性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较低。社区设置行政化的直接后果是,作为社区治理两大主体的政府和自治组织出现功能失调、角色错位。居委会的行政化使它对城市基层社会的代表性不足,与居委会行政功能的上升相应的是它的民主自治功能下降。一方面政府承担了社区建设的所有成本,另一方面社区组织与社区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被压抑,社区组织自治能力的提高受到阻碍。在实践中,政府在社区层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与社区组织应协助承担的任务划分不够明确,社区功能定位需要进一步理清。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2.1.1职责不明确
长期以来,社区居委会既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的自我管理职能,又承担政府重心下移后的行政管理职能。辖区内原企业单位不少下岗职工,游离于社区管理之外,致使社区管理难;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可度相对较低,在遇到矛盾纠纷时,社区调解协调化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2.1.2投入不充足
城镇社区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承担大量社会事务,因“费随事转”得不到落实,经费短缺,致使相关工作难以开展。
2.2关于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
当前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方法仍然是主要靠行政化方法为主,结合一定的群众教育、居民组织和机构间的协调。所谓主要是行政化方法,是说现在居委会的工作仍然是通过每周的街道召开的工作例会布置工作任务,居委会主任再通过召开居委会工作会议和社区民间组织工作会议,把任务布置传达下去。各个社区的民间组织是布置落实上级工作任务的非正式的组织依托,大部分由老党员、退休人员和老居民以及申请政府福利救助的居民组成。虽然任务是布置下去了,但却不开展相应的动员、发动工作。如像这次凤山街道季卫桥社区第六届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一样,选举工作本是一项十分严肃而又神圣的工作,向社区居民作好宣传与发动对选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工作,然而,社区工作者仅仅把一张张选举证送入每家每户的邮箱就算完成工作了,也没有来确认选举证是否真正发到每个选民手中,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有关此次选举工作的宣传发动资料,对此,有些居民就会认为,一张选举证只不过是形式一下而已,自己参不参与无所谓。
社区建设是一个培育居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关系着社区成员的切身利益,如果只有政府主管部门和社区工作者的努力,而没有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显然是不可想象的,虽然有大部分居民对社区建是理解、支持 、配合的,但由于社区民主自治制度尚不健全,有不少单位、居民民主意识淡薄,只顾自身眼前利益,无大局观念,或对现实不满,身在社区却缺乏对社区应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不够。尽管社区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可本该是参与主体的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却常常置身于事外。社区建设仍停留在“政府推一推,单位动一动”的状态。
2.3关于社区建设投入的来源渠道问题
现在,各社区都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开设了一系列的服务项目,如社区医疗服务站、社区治安联防队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社区成员的工作、生活。但社区由于财力、物力、人力有限,不能有效解决各种矛盾,使社区在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社区基础设施差异大,也影响着街道社区建设平衡推进及整体效能的发挥。对于刚开发的新村、小区来说,由于基础设施齐全,管理到位,社区服务相对要好一些。但在大多数开发时间较早的新村、小区,则是基础设施差,管理难到位,小区内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那些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形成的小区,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状况更差。尽管一些居民怨声连连,但社区就是无能为力。除此之外,有些社区的办公条件较差,如阳明街道胜山社,至今,该社区仍没有自己的办公场地,还是阳明街道向胜山股份经济合作社租用的,六、七个社区工作人员集中一室办公,办公条件比较艰苦。
2.4关于社区建设工作的机制创新问题
其一,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建设的认识不清,至今还搞不清是管理居民还是服务居民,往往以“干部”自居,行政化倾向严重,服务意识淡薄,热衷于应付上级,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处理解决居民群众的一些实际问题。较之原来小居委来讲,社区干部与居民的关系不是拉近了,反而变得疏远了,以致居民群众觉得社区干部难找了,也不了解他们到底在忙啥?
其二,社区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社区服务大多从事的都是无偿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性服务。社区服务队伍不够健全,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3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社区建设情况复杂,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现实出发,从强化服务意识入手,从健全机制着力,通过理顺各种关系,拓展各项功能、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社区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
3.1明确职能,理顺体制
积极探索政府与社区互动的运行机制,真正处理好政府和社区的“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认真贯彻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健全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社区工作新机制。
3.1.1理顺关系,明确居委会职责
进一步理顺与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界定好政府与社区的职责权限,让社区充分行使内部事务的自治权。加强社区居委会的建设,规范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真正履行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事务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改变社区居委会的政府“代言人”的角色,各部门不得在社区建立对口组织机构。
3.1.2减轻社区工作负担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支持帮助社区开展工作不得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向社区居委会布置工作,不得单独下指标、派任务、压担子、开展各种检查评比。要改进考核检查方式,把现有的各种检查考核统一纳入到年终综合性考核评比之中。要严格控制会议,凡需社区居委会参加的会议,能不开的尽量不开,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心须开的,要坚决压减与会人员和时间。要规范台账档案,坚决压缩重复、无效、流于形式的台账档案。
3.1.3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
什么工作、什么事情可以进社区,什么工作、什么事情不该进社区,应有一个统一的准则和审查部门,否则社区有权拒绝。总之,社区要主动与辖区单位、联系帮扶单位加强联系沟通,增强辖区单位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使其自觉参与和支持社区工作,营造良好的“共建共享”氛围。
3.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服务队伍的人力不足以及整体素质低下,是制约城市社区福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必须实现社区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就目前来说,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2.1完善社区民主制度,提高居民社区意识
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日渐深入,社区意识的培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社区意识是社区成员对本社区的关心、认同、依恋等心理感觉和价值观念。培育社区意识主要是培养社区人员既服务于自己,又服务于社区的意识和能力,使社区成员与社区形成一种良性的相互依存关系。
3.2.2强化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知和认同
强化宣传教育要同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决百家难,设计社区标志,宣传社区好人好事,组织居民参与讨论社区问题等形式,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凝聚社区方方面面力量。社区工作者职业的第一个特点是有明确的价值观,也就是主要帮助或援助社会弱势群体。但并非包办代替,而是强调“助人自助”。因为一个人只有当他能够自己面对并且着手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他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这就是职业化的“助人”。社区工作者职业的第二个特点是科学的助人、职业化的助人。这就需要专业知识―包括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作为社区工作者必须有敬业精神、责任感、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协作精神等。
3.2.3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增强居民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社区文化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社区开展的文体娱乐活动,应以居民欢迎、自主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为出发点,以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为内容,满足不同层次社区成员的精神文化需要。这样,社区成员在社区就能得到便利的服务,感到身心愉悦,自然对社区就有满意感和归属感。
3.3推进社区基础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社区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服务功能的强弱。为此,一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关心和支持社区建设,从社区现状出发,积极投入资金,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增强社区综合功能,切实承担起建设社区的责任。
二要实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区内人财物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动员社区成员,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通过资源共享和社区设施共建,社区成员还可在其过程中,增强沟通和了解,密切相互关系,可谓一举二得。
三要加快老住宅小区整治改造步伐。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资源,统一社区成员思想,积极推进老小区封闭改造,着力为居民群众营造一个生活方便、环境优美、安定舒适、管理有序的居住环境。
四要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通过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社区共建共享与政府支持相结合、专业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方式,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等,逐步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
3.4整合投入资源,强化社区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根本目标,把社区工作从繁重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来抓,不断丰富社区的服务内容,强化社区的服务功能。根据目前社区情况,社区服务的首要任务是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进而组织广大社区居民学习并参与社区生活的自理,就是要培养和提高社区居民即服务于自己,又服务于社区的意识和能力。它的完善过程将是社区居民一起建设一个互爱互助、尊老爱幼、知礼立德的高尚精神文明的过程,也是共同营造一个和睦成风、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环境的过程。深化社区服务工作,要重点把握:
3.4.1增强服务意识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原则,把工作的根本点、出发点、落脚点放到为群众任务上,切实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做好为民服务文章。
3.4.2丰富服务内涵
根据群众对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从深化安全服务、深化文化服务、深化健康服务、深化就业服务和深化生活服务上下功夫。社区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就是确保社区长治久安。有了安全还要有健康服务,要做到看病方便,一般的小病不出社区,就近解决,一些保健方面的教育、培训、讲座,都需要社区来深化、细化。同时,现在居民富裕了,对文化精神生活需要很强烈,已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文化设施。此外,对下岗职工来讲还有一个就业问题。需要通过就业途径来实现失业群众的多种社会追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通过就业体会到有社会地位,有对社会贡献的荣誉感。
3.4.3拓展服务领域
社区服务要从现有单一的向社会特殊群体救助性福利服务、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化保障服务的基础上,要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面向广大居民,广泛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服务活动。
3.4.4创新服务机制
主要是服务的效益、服务的长效机制、服务的保障,只有建立长效的服务机制和服务效率的不断提高,有了有效的物质和精神的服务保障,我们整个社区工作才会有机制的保障。同时作为上级部门要少一些工作指标和任务,多一些属于社区的时间和空间,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多一些待遇上的提高,来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使之能更加安心地工作。
3.4.5提高服务质量
要以群众满意程度来检验社区建设工作。服务质量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社区是否得到落实,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我们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到不到位。如果三个文明建设搞好了,才能使社区居民得到真正的满意。
总结
由此可见,城市社区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社区是城市的基层单位,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和基石,是产生社会问题的前沿阵地和矛盾冲突的聚集地,社区建设的好坏,对能否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能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能否扩大基层民主,能否推动城市改革与发展,能否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余姚市各级各部门应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努力探索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相适应的管理科学、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文明社区。
【参考文献】
[1]史柏年,郭伟和.社区治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第1版.
[2]谷文峰.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
[3]余姚市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余姚市民政局.社区建设工作资料选编(一) 2002年11月.
[4]郭伟.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中小企业哈尔滨网.www.smehrb.gov.cn
[5]王杰秀.文化理念凝聚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社区 2006年8月25日版
[6]李学举.一篇指导社区服务的重要文献.社区 2006年5月15日版
[7]http://smzj.hefei.gov.cn/n7216006/n7321984/n7327705/n7329575/13481736.html追问

大佬,这个摘重率超过百分之30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