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小说和电影在情节上有什么不同之处,简单说几点,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关于《狼图腾》的情节改编。
  
  电影《狼图腾》,和小说《狼图腾》对比,虽然大主题上,做到了,基本同步。
  但在一些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处理上,却有很多不同。
  有些情节的改编,是我觉得,电影比原着,改的还要好。
  有些情节的改编,一开始,我觉得,很意外,甚至不喜欢,不接受——但是,细细分析思考之后,我接受了大部分的改编,而且觉得这些改编,都有道理,都有好处。
  
  1、第一个,是巴图之死。
  
  虽然说,可以把它想成,是为了后面,嘎斯迈和陈阵的爱情,做好铺垫。
  但是,细细一想,这个改编,还有它的独特之处。
  
  看过小说的读者,都知道,那一场的“狼群袭击军马”大战,是多么激烈惨烈的一场“生死交响曲”。
  不但马群,伤亡大片。就是巴图两个马倌,也是经历了一场,惊险万分的,生死大战。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悬着心,一直想着,巴图能活么?
  一人一马,面对群狼围攻?直到最后,在大泡子边上放枪的一刻,我都以为:巴图阵亡了呢。
  赶快翻书,看下一章,才知道他只是,昏死过。
  
  所以,“巴图殉职”——这一段改编,我觉得,并不突兀。而且还更感人。
  为一个不惧生死的草原好男儿,谱写了一曲悲壮战歌——也顺带勾画出了,草原生存的残酷艰险。
  
  电影的这一处改编,我觉得,倒算是一笔升华。
  这种人物刻画,情感冲击,更胜于原着。
  ——————————————————————————
  2、第二个,是陈阵和嘎斯迈的爱情。
  
  在看电影之前,有预告片里出现了这一段戏,就有很多观众惊讶或不太接受。
  其实,在小说里面,就有一些蛛丝马迹,能看出,陈阵对勇敢美丽的蒙古姑娘嘎斯迈的,爱慕欣赏之情。
  比如,打围结束之后,嘎斯迈亲密无间的,从陈阵怀里,直接掏大白兔奶糖,放进自己嘴里。
  比如30年后重聚首,嘎斯迈把泪水和锤打的拳头,都雨点般的,落到了陈阵的肩头。
  由此可见——陈阵和嘎斯迈的恋情,也不是空穴来风,无缘无故。
  
  而在电影里,这俩人的爱情,滋生、发展,也都自然而然,合情合理。
  在起黄羊的那段戏里,陈阵和嘎斯迈在雪上,嬉戏打闹,欢畅,开心。
  巴图死后,陈阵给嘎斯迈披上衣服,在领导面前,为巴图鸣冤,仗义直言。
  陈阵被狼咬伤以后,嘎斯迈的生气,担心。
  小巴雅尔被狼咬伤以后,陈阵为了找药救人,几近疯狂。
  
  ………应该说,这一段爱情戏的加入,还是比较自然的。
  而且让人感觉,这一段感情,是很纯,很唯美的。
  
  并且,就在这段爱情戏里,编剧也没忘了,加上“人对狼”的迫害的情节。
  那个拿青霉素,换狼器官的,医生败类,让人看了,恨得牙根痒痒!
  都说,狼心狠,但如此看来——人心的贪婪冷酷,比狼,有过之而不及。
  这样一来,也做到了,从一侧面,呼应主题。
  ——————————————————————————————
  3、第三个,应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改编——那就是,小狼的结局。
  
  小说里面,小狼的遭遇,是非常悲惨,令人泪下的——
  从小被抱离母亲怀里,然后被铁链锁上,成为没有自由的囚犯。
  几次听到狼群呼唤,但却最终,回不自己的家族。
  后来,在搬家途中,被牛车铁链,一路强拉硬拽,搞得浑身是血,勒破喉咙,大口吐血,吞咽困难
  最后,在狼王父亲绝望的唤子声中,小狼渴望回家、渴望自由的心,再次爆发。它最后一次疯狂反抗,拼命挣扎,但也换来了它生命路上的,最后一程,亡命自屠,走向死亡…..
  最后,陈阵不得不亲手结束了小狼的生命,还给它最后一点生命的尊严,也恢复它作为一只真正的狼的荣光。
  
  还记得当时,看书看到这里,我哭得不行,心痛的不行——我为人类伤害狼的行为愤慨;也为小狼,坚强不息的,为自由,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而深深震撼,感动!
  这才是“狼图腾”的最重要的精神光辉。
  也是全书,为人类毁狼伤狼行为的,最终忏悔,和最重哀殇
  
  但是电影里面,则给了小狼另一种,命运的安排——把它放归草原,让它回归大自然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30
电影和原著的情节顺序大部分都不一样,而且,小说中对人性、狼性表现的更透彻深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