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4-08-19
石龙镇,位于东莞北部,紧邻惠州博罗和广州增城,是东莞面积最小的镇,经济规模亦相对较小,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却极为显赫。自宋代开始,这里便有人定居,至明嘉靖年间形成集镇,称石龙墟,属东莞县文顺乡第三都管辖。在以水路为主要运输渠道的年代,石龙成为了东江运输的交通枢纽,控制着大米、木材等主要农产品的流通,对广东粮食流通价格起到决定性作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后,由县戎厅管属。广九铁路的建设于1906年开始,石龙站作为广九线上的主要站点,1911年广九铁路开通运营,石龙成为了东江和广九铁路的水陆交通要道,工商业繁荣起来,跻身于清末民初的广东四大名镇(佛山、广州、陈村和石龙),成为东江流域的商贸中心,石龙进入了其最辉煌时期。
石龙镇在东莞历史上是最早的建制镇,曾三次设市归省直管。民国元年(1912年)先后设石龙警务区和石龙镇。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期间,石龙曾作为东征军的大本营,为东征的胜利做出保障,孙中山、周恩来、蒋介石等数次到访。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为石龙市,由省直辖,同年11月撤市复镇,仍属东莞县管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东莞沦陷前后,石龙一度改为市,不久后又复镇。1949年10月石龙解放,曾设石龙市,直到1950年5月改为县辖镇。三度设市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说明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1959年7月成立石龙镇公社,1983年10月撤社改镇,成立石龙镇至今。
石龙镇在2008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入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东莞唯一获此荣誉的镇。全镇共有文物建筑22处,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处(广九铁路石龙南桥),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1处(石龙公园史迹)。石龙中山路具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东莞现存最完整的岭南特色骑楼群建筑,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石龙博物馆是全省镇级馆中唯一的国家三级博物馆。《石龙古镇》图百米浮雕于2003年建成,长128米、高7米、总重量约1700吨,再现了清末民初时作为广东四大名镇—石龙的繁荣景象,勾画出石龙的“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历史。
石龙镇被誉为“举重之乡”,是全国著名的举重运动发源地,石龙籍举重运动员陈镜开创造了新中国第一个世界纪录,曾国强是中国第一位奥运会举重冠军,石龙人先后获世界冠军29人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19人次。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举重运动专题博物馆—中国举重博物馆落户石龙正在建设中。广东省人民政府在1984年授予石龙镇“举重之乡”的荣誉称号,并在石龙中山公园侧竖立了举重塑像。
石龙水陆交通优势显著,石龙火车站改名东莞火车站,旅客发送量为1000万人次/年,轨道交通R2线与东莞火车站无缝接驳,形成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换乘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东莞对外联系的主要门户和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石龙港口拥有专用铁路线,开通铁路货运(一类)口岸和水路货运(二类)口岸,始发石龙的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贯通欧亚。
石龙镇是广东省中心镇,全镇土地面积13.78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14.59万人,辖7村3社区。2022年石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8亿元、税收23.04亿元,地均生产总值(9.69亿元/平方公里)、税收(1.67亿元/平方公里)、规上工业增加值(4.07亿元/平方公里)、先进制造业占比(52.3%)、高技术制造业占比(56.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83%),均居于东莞前列。近年来石龙分别被评为国际宜居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信息化试点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
石龙镇产业结构较合理,形成以电子信息、医药食品、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2022年全镇三大产业比重为0:45:55。全镇有世界500强企业3家(京瓷集团、柯尼卡美能达、日本电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8家、上市公司2家(众生药业、开普云)、超过19000户市场主体。1987年京瓷集团创始人稻盛和夫将在中国大陆的第一笔投资投放在石龙镇,推动石龙发展成为全市日资企业最为集中的镇街之一。广安电气公司被授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开普云公司成为全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石龙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初见成效,成功纳入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联动拓展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首批12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落地、破土动工,支持诺威利华新型兽医生物、众生新冠特效药等项目落地量产。与金融机构等合作共建“亿元级”生物医药市场化子基金,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金融支撑。石龙医药产业将成为石龙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2023年争取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达50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
石龙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背靠珠三角7000多万消费人口,以文旅促消费成为正确的发展道路。以中山路为支点,联动中山公园、中国举重博物馆、石龙博物馆、东征博物馆等特色文化场所,打造“中山路非遗一条街”,创新“非遗+文创”、“非遗+直播”等方式,壮大非遗经济,凸显“老石龙、新魅力”。举办骑楼墟市、骑楼文化节,升级更多老城小店,开展石龙美食评选,从“衣食玩赏”多角度活化老城区文化和消费体验。
利用好“举重之乡”的品牌,着力发展竞技体育,加大对石龙体校、举重训练基地的投入和支持,健全“引入、留住、用好”体育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强举重等体育项目后备人才培养选送,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争取承办2024年全国举重锦标赛和2025年全运会举重比赛。大力发展体育消费,立足石龙体育馆、黄洲羽毛球馆等核心资源,为镇内及周边镇街群众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体育健身场所、器材,融合体育、文化、娱乐、艺术、生活等五大业态,打造综合性体育主题商业圈,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
展望未来,石龙经济将越来越好,石龙人民生活将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