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觉醒•长大的儿童•生命——读《儿童立场》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儿童是美的,儿童立场便是美的,教育便是美的。”———摘自《儿童立场》

        当第一眼看到《儿童立场》这本书的名字时,目光就被深深地锁定。作为一名教育者儿童无时无刻不簇拥在我们眼前和周围。儿童,再熟悉不过了,但儿童立场?我迟疑了,突然意识到身边看似熟悉的儿童,此时又好似陌生起来。记得法国女革命家、思想家卢梭说过:“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而我以为,在最不完备的“人”的知识中,最突出的又是关于“儿童”的知识。”此刻,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场解决教育困惑中的及时雨,促使我迫不及待地去阅读。

        从《儿童立场》这本书的自序中得知:此书是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成尚荣老先生退休后写的关于揭示教育规律的一本哲学论著。他从理论与实践、儿童本身与教师视角,阐释了作者的儿童立场,即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是教育的基本立场。书中还指出如何做到策略引领,更指出了作为教育者必须关注的儿童研究视角的确认、调整与发展走向。从这本书中能找到研究和日常教学的若干连接口,让人如沐甘露,茅塞顿开,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注入新的积极元素。读后反观日常教育行为,浅谈粗浅感受与君分享!

                       控告与觉醒

        立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什么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是指教育者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应基于儿童,从儿童出发,即把儿童当主语,一切从儿童出发,把儿童发展当作评判教育的根本的、唯一的尺度和原则。正如书中所说“教育的大智慧就是认识和发现儿童。”认识和发现儿童就是儿童立场。

          法国女革命家、思想家卢森堡曾经批评那些革命家,在急急忙忙赶往伟大事业的路上常常没心没肺地撞倒孩子,她认定这是一件罪行。而作为我们呢?我们也常常在赶往教育事业的路上,一次次撞倒孩子,因为我们不知道儿童是谁,儿童在哪里。在严竣的教育现实中,儿童立场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成人们(当然包括教师)以惯有的思维,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最终以牺牲儿童为代价实现自己预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儿童在儿童立场上的缺位,成人在儿童立场上的越位,最终是儿童立场异化为成人立场,最后只剩下成人立场。在《童年的秘密》中,蒙特梭利指出:“成人应被控告!父母要站在被告席上!因为他们不理解儿童,妄自尊大,以为儿童是一张白纸,上面等着自己填满优秀的字符,以为他们是儿童的引路人。他们不能谦卑自我,像个巨人一样,随时准备扑上去,掐灭儿童活泼的天性。他们也带着偏见、傲慢看待儿童,他们不能克制自己的怒火,对其他成人不会做的事,却会做在毫无反抗力的儿童身上。他们不能揉干净自己眼里的尘埃,却非要抹去儿童眼里的沙子。这么无知又洋洋得意、卑劣的成人,不该被控告吗?!”不管这些行为是自觉的还是无意的,我们也会“犯罪”——这是站在儿童立场上勇敢的自我发现与自我批判。让教育回到教育应有的立场上去——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这才是教育的本义。

                儿童——自由•探索•可能性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题为《小孩不小歌》的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教育思想。成先生提出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他用12个字概括出儿童研究主题的核心: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成先生说:教育的大智慧正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促进儿童的发展。回到儿童去,首先要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去。“儿童”原来的意义是自由。其次,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去,儿童的最伟大之处是创造性。第三,是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第四,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中去。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避免一味的强制灌输、简单的“告诉”和机械重复的训练。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做长大的儿童•让儿童成为他自己

      儿童与成人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儿童立场向教师发出了严竣的问题:“教师你该是谁?你该怎么做?”著名教师李吉林做出了最简洁和鲜明的回答:“我,一个长大的儿童。”

          陶行知先生曾应陈鹤琴邀请为“儿童教育社”写社歌,社歌的名字叫《教师歌》。这首歌也鲜明地回答了教师应有的教育立场。

      “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发现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你发现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了解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了解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解放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解放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信仰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信仰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

        成人不可能变成儿童,但他是已长大的儿童。 “长大的儿童”是在更高的程度上再现儿童本质,其旨意是更好的了解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发展儿童。“长大的儿童”是在提醒我们要与儿童共成长。可以说,“长大的儿童”是对教师在儿童立场上角色、作用最形象最生动最准确的定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儿童是人类史诗的草稿。”,教师要帮助儿童修改草稿,帮他们写成大文章,因此,教师的视野应该更广,价值坐标应该更高。“长大的儿童”正用大爱与智慧筑高儿童立场,瞭望儿童未来,续写儿童与“长大的儿童”之间最纯最美的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