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应该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在我的幼年时代,我大概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与文字有如此的亲密的接触,我不会预料到我这么喜欢她。也许是因为总是在稚气未脱的阶段受到老师的启迪,总是被他们的气质与魅力所折服,尽管他们不曾陪我走完我所有的学生时代,不曾参与我所有的欢笑与痛哭,不曾了解我所有的喜悦与悲伤,甚至可能不曾注意到讲台之下的座位中有一个很敬佩很喜欢他们的学生,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用他们身上的气质与魅力折服我,感染我,以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启迪我。 在那段目标不甚清晰、丝毫不觉时间珍贵,亦不会对过去有多么怅惘的时光里,是他们用那种被时光打磨过的温润气质和经过岁月洗礼的高雅风度来影响我们,来开启我们认识人生的第一课。

每个人应该都会有一个很敬重的老师,他们在我们的心中也许儒雅,也许严厉,但总是有着共同的形象: 敬业,爱护学生,高风亮节,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渊博的学识……这些似乎构成了一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德条件。

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吗?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是的。他们是“传道授业者”,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曾经一度以为他们总是带着一身正气的傲骨无悔的骄傲的在自己的讲台上肆意飞扬,意气风发。一直到看完《放牛班的春天》, 我突然明白,他们在如今的时代,却是孤独的。

关于教师与学生的题材,在影视片里总是不会缺少的题材,作为观众的我们总是愿意为这样的题材买单,因为我们的心中都记着一位可敬的老师吧。可惜的是,这些题材,大多塑造着拥有完美形象的万能式的教师形象,他们总是无视强权,总是对自己的学生呵护有加,最终也都有着受众人尊敬的美好结尾,或许这些影片剧情不一,但最终总是殊途同归,拥有着一样的结局。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有这样万般美好的事情呢?又怎么可能每一个老师都那样完美呢?这才是我喜欢《放牛班的春天》的原因——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老师真实的现状。

电影讲的是教师马修来到一所抚育学校担任教师,这里的校长自私且凶残,这里的学生都是被父母抛弃的难以管教的野孩子。他在这里细心呵护所有的孩子,通过教他们唱歌,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一步步来教会他们善良正直,最终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尽管最终他被校长解雇,但却取得了 精神上的胜利。

如电影所述,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受到尊敬,都有按照自己理念(当然我指的是正确的理念)去教导学生的自由。而最让我感到悲哀的是他们不被人理解, 他们在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的时候,他们自己的梦是灰色的,他们,是孤独的。

如今的社会,还有多少人不是出于生计考虑,第一原因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去做老师呢?又有多少人站到讲台上之后,学着去爱上这方寸之地,去爱上那一只粉笔呢?答案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做到不辜负教师这一称呼已经很好了。

但这是我们可以责怪他们的理由吗?一个真心喜爱学生的教师,一个怀有梦想的教师,当他走进学校,面对的是在乎学校升学率的上级领导,面对的是在乎孩子成绩的家长,面对的是现实的社会,所以本来该对老师的尊敬有加的行政领导和家长才能对老师无所顾忌提出要求。

没有人在乎一个老师的真实感受是什么样的,没有人去问一问,“老师,您的梦想是什么?您把它实现了吗?”没有人关注过一个老师的内心,即便是他的学生,也未必可以理解他。

失去了教师原应该有的尊敬和职责,所以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发自真心的去成为一名老师,越来越多的教师失去了本该谨记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慢慢的就忘记了最初的初心,也偏离教师的轨道越来越远。

我们总是对教师要求多且严格,从不思考我们对他们有多少敬爱和关怀。我们必须明白, 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梦想,有个人的情感,他们还处在没有知己的孤独之中。

但依然还是有人愿意走上讲台,执起粉笔,用自己的力量去打开下一代的心灵,也许,他们的内心就像电影里的马修一样,相信着每一个孩子,在吟诵着希望之歌:

哦 黑夜刚刚降临大地

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

簇拥着的影子多么温柔甜蜜

多么温柔是你歌颂希望的音乐寄语

多么伟大是你把一切化作欢梦的神力

哦,黑夜仍然笼罩大地

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

簇拥着的影子多么温柔甜蜜

难道它不比梦想更加美丽

难道它不比期望更值得希冀

……

            ——节选自《放牛班的春天》插曲中文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