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一口井——听吴正宪教授讲《比的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坚持分享第389天。

        周末在江左镇中心教研群看到吴正宪团队赴内蒙讲学的网络活动通知,就迫不及待地点开了,听完还真学到不少东西。

        吴正宪工作室于2008年成立,如今已有十余载,十年只干一件事,一张蓝图画到底。工作室秉承大道至简的理念,以儿童的幸福为底色研究数学的本质,理论,认为老师只有掌握了这些道,数学才能有所发展。

        上午吴正宪老师先上了一节示范课——《比的意义》,又做了一场讲座,对《比的意义》这节课做了深刻的剖析。

        听完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吴老师那句:要深挖一口井。把一口井挖深,比随处挖井要节省精力,随处挖井,挖不深,会让孩子感觉精疲力竭,失去学习数学的的兴趣。

        由于上的是六年级的课程,用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比又是一个新慨念,课堂刚开始学生显然显得比较吃力,中途也曾出现未曾预料的困难,都在吴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解决了。所有的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说出来,自己总结到黑板上的。 

        认识了比之后,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它不仅仅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倍数关系,不管这个比怎么变化,它的倍数是不变的,这为后续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比例打下基础,又间接地渗透了函数思想,以比为桥梁,沟通了旧知和新知之间的联系,使这口井挖的更深。通过水与粉的比是3:1,让学生明白比是有序的,前后项不能随便交换位置。用几杯糖水中糖与水的比,使学生发现比是一把看不见的尺子,具有测量功能,这也为后续学习比例尺奠定基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比的例子,学生发现比无处不在,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真谛。在结束时用埃菲尔铁塔和维纳斯之美让学生了解了黄金分割点0.618,吴老师说:我们在课堂上提供的素材要尽量丰富,新鲜,以此来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见识中拥有能力。

        这节课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震撼。就如同听岳老师讲《圆的认识》一样,本来是新一知识点的第一节内容,相对来说较简单,知识点较少,以前在我看来真没有多少东西可讲,只需认识一下比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它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理解它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即可,没想到他们既能讲出那么深层次的内容,又能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接受。那一刻我不禁感叹专家不愧是专家,确实有惊人的地方。

        这节课给我的第二个感觉是——真。以前听示范课,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专家老师都是一味地表扬鼓励,没有一句批评。而吴老师则不同,除了鼓励,偶尔也批评,吴老师说教育孩子就如同呵护小树苗,小树要长大,必要的时候就要培培土,削削枝,但是我们批评的时候要把握度,注意自己的语言,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本节课给我的第三个感觉是——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吴老师只做一个引导者,规律是孩子们观察总结出来的,结论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的,成果是由学生自己写到黑板上的,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吴老师的话说:我们要给孩子机会,这样孩子们才能有所悟,有所悟才能有所出。在最后的小结环节,有的孩子就说:比呀比,你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研究的倍数关系吗?有的孩子说:比呀,不管你有多少奥秘,我们都能把你揭开。

        本节课给我的第四个感觉是——深刻。吴老师用丰富的内容,新鲜的选材,上了一节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的数学课。一节课抓住了本质,既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与之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又为之后的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学习了因数倍数,就能发现本节课的奥秘,这也是为什么吴老师敢用五年级的学生上六年级课程的原因。吴老师说:有思想的数学课才能越上越深刻,越上越厚重。以后再上课时,决不能仅看教材,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挖掘教材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使自己的课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深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