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词的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本能”以及用作同义语的“先天行为”都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明确的定义。由于本能概念的含混性,也因为科学哲学的变化,某些科学家拒绝直接使用这一概念,而另一些科学家则坚持认为本能具有明显的作用。实际上,对本能概念的理解受到了哲学、心理学、生态学等不同科学研究观点和方法的影响。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于本能的理解或多或少有一些变化。

  早在1859年,C•达尔文便提出了一个表现本能主要特征的普遍适用的描述:“我们需要经验去完成一个行为。然而,当这一行为可以被一个动物完成,尤其是被没有任何经验的非常幼小的动物所完成,并且,当该行为为很多个体以同一方式完成,同时它们并不清楚做出这一行为的意图是什么,那么,我们通常称这类行为为本能。”达尔文对本能的看法是与他的进化论思想相一致的,他的描述为本能概念奠定了一个基调。后人对本能的各种理解几首都是在此基调上产生的。

  通常认为,本能性行为与习得性行为是相对立的。习得性行为是逐渐地或突然地出现的,在一个种系的个体间,习得的行为是高度可变的,依赖于多种多样的线索。而本能的行为则是先天具有的,并且是固定的、难以变更的。B•F•斯金纳承认有机体具有本能的残余。他认为,这种本能残余伴随着诸如交配、防卫、照顾后代这类行为,最终,为类行为成为发生性能力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本能残余的伴随是难以进行研究的,因为行为的选择和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况且,在个体的众多经验中去孤立地探寻某一特定行为的前提,并不能提示行为的完整性和多样性。D•莱尔曼(1953)则对“本能”和“先天性”这些概念是否有意义提出怀疑。他认为,没有一种行为完全不受学习的影响,即使在子宫里或蛋壳里的胚胎,也会发生学习。然而,K•洛伦茨对上述见解进行了反驳,他指出,即使如莱尔曼所说,学习在子宫或蛋壳里就能够发生,人们仍然无法解释这些问题:“为什么有些鸟类出壳后便能吸食,而另一些如誉形目鸟只会张着嘴,鸭子会戏水,鸽子会把嘴塞入双亲的嘴角。虽然所有这些鸟类在胚胎期都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随着心跳而头部上下移动的。”

  这样的争论并非出于偶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和生态学家是从各自不同的背景卢步,进行了不同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不同的东西。最初,在达尔文观点的影响下,心理学界一些研究者试图寻找人类特征种系图,以确定在不同种系水平之间行为的类似点或类似程度。因此,很多动物的明显的心理特征被记录下来。这种轶事式的记录方法提供了一些对复杂的动物行为的精确描述,但也有很多弱点。随着数量化手段的发展,以及英、美心理学家,尤其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实验法的强调,轶事记录的手段被摒弃,而强调采用T型迷津、斯金纳箱、辨别学习、条件作用等手段,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精确地记录动物的反应。伴之以对研究策略的“科学性”、“精确性”的追求,产生了这样一个基本假设:行为主要是习得的,如果不是所有种系,至少在绝大多数种系中,行为由相同的普遍原则所确定。只有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才有可能有效地摒弃在非严格控制的环境中观察动物,并且可以把对白鼠、鸽子的实验研究结果作为能够推广的模式。

  另一方面,生态学家们假设,不少行为是遗传确定的,这些行为不仅是物种特有的,而且在种系发生上可能是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他们相信,正是这种大量的、固定的规则化行为促进了种系的各自繁衍,并且阻碍着种系之间的杂交,从而使种系的发展得以严格维持。事实上,这些行为正如解剖特征一样,在区分不同的种系或关系密切的亚种系时非常有用。虽说越是强调物种个体对其所处的独立生态小环境的适应,物种间特征的关联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但一直被普遍认可的、甚至反复说明的观点仍然是:人类的侵犯行为、作爱行为、母性行为等,在低等动物的活动中就有先例,因此就意味着,这些行为是本能性的。事实上,对于本能的理解始终延袭着达尔文的观点。

  “本能”这一术语除了具有普遍性和遗传性的含义外,还有着另一层重要的意思,那就是动机作用。“本能”一词的拉丁语词根是instinctus,即in (向着或关于)+stinguere(驱策)。策动心理学派的创始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本能理论的领袖人物W•麦独孤在批判 社会 科学家和哲学家对本能一词的滥用时指出,当时的专业心理学家的本能观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认为,当人的智力和推理能力渐趋发展时,人的本能就随之衰退了。麦独孤评论道,在持这种观点的人眼里,似乎文明人的本能就像盲肠一样,成为麻烦的遗迹,如有可能,最好切除之。第二种本能观认为,当智力随高等动物的进化而发展时,并没有导致本能的退化。W•詹姆斯就曾主张人的本能至少同任何动物的本能一样多,并且是决定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要素。麦独孤赞同的是第二种本能观。他在1908年给本能下的定义是:“本能是一种遗传的或内赋的心身定势,它决定其载体知觉,注意某组确定的对象,体验这种对象知觉所产生的特殊的情绪兴奋,并且以一种特定的态势对其作出行动,或者至少是体验到作出行动的冲动。”在麦独孤所编制的本能量表中,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能包括:相争、驱逐、好斗、刀奇、求偶、求食、贪得、喷嚏和笑等。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一种内在的“驱动”所决定的,这种驱力是基于机体的神秘的本能。由于先天的本能,人才能感知环境,产生适当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 社会 生活则是每一个人厌恶、好斗、合群和其他本能的自然产物。我国心理学家高觉敷指麦独孤的本能概念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侧重本能的目的性,使它有别于机械性的反射;第二是强调本能的先天倾向性,认为这个倾向性有强大的推动力,使反射成为本能倾向的工具。

  在本能理论领域里,S•弗洛伊德同样占居一席之地。他关于本能的基本观点是与麦独孤一致的,即强调人类行为的重要推动力是本能驱力。但在本能学说的具体内容上与麦独孤有所不同,弗洛伊德并不企求对本能作出界定,只是提出了一些范畴。弗洛伊德在其早其理论里,把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两种,并以其临床心理学经验对性本能进行了研究。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使他想到人的个性中的某种侵略本能或自我毁灭本能。1920年,弗洛伊德对他以前的本能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双本能理论,即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同属于生的本能。死的本能指向毁灭。弗洛伊德认为,本能能量是在有机体内部发生的,但是,它能联结于外在的对象。生的本能是如此,死的本能也是如此。不过,死的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破坏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的时候,成为破球、损害、征服的动力。当外界有所破坏的时候,它没有必要来毁伤自我。但是,当向外侵犯受到挫折时,往往退回到自我内部,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它的范围很广泛,不限于杀人和自杀,也包括自我谴责、自我惩罚、对手之间的嫉妒和对权威的反抗。弗洛伊德的双本能理论很少赢得人们的共鸣。不用说像斯金纳这样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此表示异议,就连被称之为当今精神分析权威人士的R•法恩也认为:“死亡本能的理论是如此荒唐,以致它要不是来自弗洛伊德,早已湮没无闻了”。

我觉得本能就是字面意思,本来就能,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努力,不需要思考,生命存在,它就存在。

万物的本能是上帝给的,是不用学的

“本能”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词的意义?

本能,是天赋的,与生俱有的、不需要学的,愿本固有的动作,对于个体和种族生存有重要意义。

如果从心理学和哲学角度来理解的话。“本能”既生存意志和欲望,爱欲——性欲,赖以生存的根本(本能)。

世界和生命里最富有悲剧性格的是爱。

爱是幻想的产物,也是醒悟的根源。爱是悲剧的慰解;它是对抗死亡的唯一药剂,因为它是死亡的兄弟。

不管什么时候,一提到爱,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性爱的概念——男女之间的爱,这种爱的最后目的在于种族的绵延。

生存意志的核心———性欲

性的关系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极重要的任务。它是人类一切行为或举动之不可见的中心点,戴着各色各样的面罩,到处出现。

当人们尽一切手段想要限制它,隐藏它、或者认为它是人生的副产物,甚至当做毫不足取的邪道时,它便冷冷地嘲笑他们的徒劳无功。

因为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同时两性交合也是人类“欲望中的欲望”,并且,惟有借此才得以与其他现象结合使人类绵延永续。

本能就是人类最初时的意识。



动物行为学的创始人之一,可以说是这一行的长者,康拉德·劳伦兹( Konrad Lorenz )的一些观点。

1、没有“捕食行为”,“生殖行为”,只有一系列行为促成了“捕食”或者“生殖”的效果。“捕食行为”和“燃素”一样,是貌似科学,但实际什么都没有解释的万金油。

2、本能行为是进化得来的,可以达成特定效果的,有利于动物的繁殖和生存的。就像器官一样。看到一个行为,可以猜测它的用途,就像眼睛用来看,腿用来走一样。你从动作之中能看到物种与基因的演化史,就像从腿中看到鱼鳍的演化史一样。

3、本能像是个大议会,或者多个船长的船,动物随时被许多种本能的行为支配着,有时一种行为会压住其他行为,让动物能够做事。其实我觉得最合适的比喻是一台装了360浏览器的电脑,各种琐碎的软件随时会出来运行。

4、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长期压抑一种行为,会使它的条件阈值降低,变得更容易发生。比如没有猎物可抓的猫会扑抓激光点。

5、从一些本来是实用的行为里,会演变出向其他动物传递信息的方法,失去其原本功能,这个过程称为仪式化。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动物会用颜色、声音等强化感官刺激,或者反复重复动作,称为信号。例如斗鱼和丽鱼色彩鲜明的鳍,就像战场上的旗帜一样。

6、所以很多动物的社交动作看起来都像是另有所求。狗表达停战和谦卑的仪式化动作是舔嘴,这是从小狗乞食的行为演化来的,母冠鸭对抗附近领地里的同类时,会扭歪脖子,头和身体成一个锐角,这来自于它“又想对着自己的丈夫又想对着敌人(所以把脑袋偏过来)”的动作(后一条的准确性存疑)。


希望大家积极讨论、评价我的回答。

人的本能,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不需教导和训练的、天赋的、在人类进化路上所留下的一些行为和能力。 这里的人,指的是自然人;本能,是人人都具有的。例如,人体的膝跳反射。人类具有 社会 属性,人们生存发展都免不了受到本能行为的支配,人类天生具有性、英雄、竞争、控制、贪婪、从众、攻击、懒惰、欺骗、模仿等本能。

据相关研究显示,人类仍是受本能驱使的动物,我们的日常行为99%以上其实仍受到本能的支配……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知道吃奶,人天生的知道躲避种种伤害、女性择偶会优先选择有地位和实力的男性等等。

关于本能,上世纪初心理学家麦独孤曾在他的《 社会 心理学导论》一书中,率先提出一套以遗传本能和相应的情绪以及后天所形成的情操为基础的人类 社会 行为学说。他认为本能是一切 社会 行为的基础。人类的每种本能都有相应的情绪伴随,例如,逃走本能对应恐惧情绪;好奇本能对应惊讶情绪等等。

在加拿大,有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孩子骑马去森林里宿营,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只有六岁。他们刚进入森林时还是非常兴奋的,因为优美的环境让他们感觉异常的开心。

可正当他们在“享受”大自然的时候,一头身体强壮的美洲狮正在慢慢地靠近他们。当母亲第一眼看到美洲狮时以为是一只森林狼就没有太在意,可是那只美洲狮却飞奔着朝她最小的儿子扑去。美洲狮用自己的头把她的小儿子从马上撞了下来,就在美洲狮要咬住她儿子的头的时候,那位母亲大叫了一声便向美洲狮冲去。她用超乎寻常的力量把那只狮子摔倒在地。然后让其他两个孩子把最小的孩子带离了森林。她留下来继续与狮子“战斗”。

等到孩子们带着父亲去救母亲时,他们看到母亲虽然身负重伤,但仍在“硬撑着”。直到当她发现救她的人以后才失去战斗力……从这位母亲与狮子“战斗”开始,到孩子们带着父亲赶来,她居然坚持了两个多小时!这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当一位母亲保护孩子的本能被激发之后,所焕发出的能量的确是很难想象的。

此外,麦独孤还列举出人类的12种本能,如:觅食、母爱、逃避、好奇、合群、争斗、性驱力、创造、服从、获取、支配、排斥等。他认为这些本能以及它们的组合构成了所有人类行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