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小城固镇之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5
固镇是浍河下游北岸的一个县级小城。

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从县城两侧一东一南穿过,虽然,它们最终在遥远的北方汇合,但是,在这里却象一把铁钳弯成弧型把固镇小县城厚厚实实的钳住在广袤的淮北平原上。

去固镇看秋,并不是因为它有别于其它地方什么特殊的风景,只是它在我心目中占有永远不可泯去的印痕。

重要的它是我童年、少年生活、求学的地方。十六岁那年,随着父母工作中的一场“浩劫”结束,因父母调去外地而离开它。四十年了,只要一想到它脑海里便有春潮来袭的暖意或是秋风扑面的清爽,一种无法抗拒的情潮冲入心怀。

中秋夜读书,偶读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作者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读到这一段,攸地,让我在这夜晚,独于书房孤灯下,边聆听窗外蛰鸣,边如烟的思绪缕缕散出去了——想到固镇。

我的祖籍在山东栆庄李店,这是一座紧邻微山湖和大运河北岸的一个小山村。自上个世纪的48年秋解放军打淮海战役,身为三野某后勤干部的父亲率领一支汽、马车队和担架队随部队来安徽,转业工作、娶妻生子,安家定居淮北地区后,那个鲁南的小山村就只成了父亲常常念叨的老家和我及兄弟填写身份表格所要表述的籍贯外,已经不是意识上的故乡。事实上,我已经把固镇认同为自已心中的“故乡”。

因此,读了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后更加思念固镇。

一夜无眠,次日晨,决定约一位朋友一起去。很快,我们俩驾车行驶在去固镇的路上。

车子出了城郊,便感受到了浓重的秋意了。特别是车子行驶二十公里后进入固镇境内,直觉感受到秋的浓重中在远处的田野上已勾勒岀一种带有直观诗情般的画面了。

我们有意放缓车速,透过车窗玻璃来悠哉游哉凝望着一片片消逝在视野中的秋色。

穹顶之中,东升的太阳被一块块棉絮状慢慢堆积来的云所形成的厚厚云雾遮住,灿烂的光芒透过云层依然散发出淡色的霞光,看上去,天空的画面则像一位国画大师在一张硕大的宣纸上,渲染撒抹出的一幅重彩、轻描的山水画;这一幅国画变化无穷、奇形异状,一朵朵在苍穹间飘浮的云朵则在不断变换着它的姿态或形状,不一会几朵云凝聚在一起便形成若大的云海,云谲波诡之中产生如万马奔腾之咆啸或江潮拍岸,卷起千堆如雪的浪花之壮美;散开了,便是三三两两,呈现大则状如虎、马、牛之动态,小的则如兔、犬奔跑之势的场景。

车子向前行驶。突然像进入一条金色的邃道,原来公路两侧是一行行笔直高高的大杨树,这个季节,所有杨树的叶子仿佛涂了深黄的颜色,遮天蔽日便构成一层暖意的空间;不过,有不少叶子开始落下来了,在风中没有旋转,叶子就像一叶小舟驶向水面那样很优雅的落下,散散落落在两侧草丛间……

车子所驶过的毎一个村庄都有一条连接公路的乡村水泥路。秋风吹拂过的路面很干净,路是村庄联系外面世界的纽带,村庄被树木包围着,可以看见从村子林中飞出的许多鸟儿,在村子上空盘旋,这种景象会让人想到一幅静物似的油画:静静的村庄,小路弯弯,还有小桥流水……

或许外藐寂静的村庄应该还是热闹的,我以为诚如我现在的心,外表的冷淡中,已有内心的翻腾了。如果不是坐在行驰的车里,我一定会近在咫尺的去观察。

车子快进固镇城的时候要过一座桥。桥是东西走向建在河面上的,水自然是由北向流淌的,不过在远处折了一个大弯,依然东流去。

波光闪烁的水面上有几只在白鹅在碧绿的水草间悠悠地游动着。据说这条不太出名的河年代也是久远的,只是它存在的 历史 没有让人写入史册,不过,小时候,我和伙伴们在河里嬉戏游泳,曾亲眼见过大人从水里摸出生了锈的枪、钢盔等,甚至还有大小不一的瓷片,我也捡摸到几块,最终又一一打水划溅落在水的深处。捡拾的东西,在那个年代是没有人考证的,但是,在我的记忆深处在那时即打上了深深烙印,以为这就是一条悠久的河。

车子终于抵进城区。这一路,虽然,没有体会到郁达夫笔下的那种: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但是,在刚一踏上固镇土地领略到秋的景象那一刻时,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种思乡情归来了。

也许固镇的秋在别人的眼里就是这样的简单,没有复杂的可书写的东西让人惊喜,可是,对于我的直觉感受简单才是伟大,真实、朴实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因此,我除了生命里会依然热爱这块土地外,更会喜爱,热爱固镇的秋天,秋天的万物变幻的颜色不仅是这块土地的色彩,更是不了情。

这块土地在几千年来人类沧桑史上也有过它许多的情缘,过往的岁月中,更是守住了四季中不同时序的情,依如 美食 ,若咀嚼了,难以忘怀!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