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之中,英国这个曾经的世界霸主,角色有何变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6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这个老牌帝国控制着百倍于自身的领土。英国的殖民地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身影。小到南太平洋的岛国,大西洋洲的澳洲,与美国相邻的国土面积相当大的加拿大,全部隶属于英国。

美国独立之前也是英国人发现了新大陆,移民到那里。可以说,全世界任何角落都有英国的影子,或者说在英国影子下存在。 但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这个曾经被呼唤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也有日落夕阳的时候。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侵蚀

如果说在维多利亚时期使英帝国达到了世界国家的顶点,那么一战的爆发则是大英帝国走向夕阳的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可谓是隔岸观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随后,英国人对此也是普遍热情有余而认识不足,更没有意识到它将影响到英国殖民体系的牢固性。

没曾想到的是,德国迅速占领的半片欧洲,英国意识到了战争的严重性,迅速开辟战场与德军作战,为了英国主权的保障,英国不仅恳求美国的支持,还要依赖其帝国内各殖民地的支援。一战期间,英国国家财政经济全面实行军事化制度。

由于运输困难造成的原料缺乏,英国出口减少,国家工业慢慢的走向败落,再也不能东山再起,失去了老牌帝国的称号。

2、英国失去对殖民地的掌控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帝国殖民地的民族 情感 得到了触发,帝国内部政权动荡起来。 因此,一方面英国越来越依赖美国等其他欧洲强国的支持,来维系帝国国内的经济体系,在殖民地那一头殖民地开始寻求更多的自治权利并争取主权的独立以脱离英国的控制。

战时,为了有效地获得自治领和殖民地的支援,英国于1917年成立帝国战时内阁,其成员是英国战争指导委员会委员、各部的代表及各自治领总理。这样,自治领的地位显著提高,为改变和调整帝国的内部关系奠定了基础。

当英国宣布对德宣战后,英国各殖民地随着英国的进入也投入到对德的战争中。 随着战争的停滞不前,这些殖民地内部民族独立意识加强。这些英属殖民地像其他主权国家独自决定自己的各项军事部署和行动,不跟从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也要求有自己的位置。

在巴黎和会上一些决议问题上是以独立主权的形式单独进行签字表决。比如国际联盟成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及印度成为其成员国。

1931年的帝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在法律层面上描述了帝国内部殖民地从属之间的关系。通俗的说,英国失去了对殖民地的这种控制。这些殖民国家表现出更加决绝的民族独立意识,反英斗争拉开大幕,英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冲击。

如果说印度在甘地领导下的绝食行为则是要求独立的一个反抗行为,爱尔兰的独立征兆了大英帝国解体的大幕。

1、英属殖民地对英国的态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属殖民地表明了它们对英国的忠诚,参战则是在行动上明确了他们的主权国家地位。而德国对此偏差,它过高地估计了英联邦离心力量的作用,认为英属自治领会保持中立,事实是只有爱尔兰保持中立。

英国所有其他自治领在一周内都向德国宣战,并把它们的资源用来为英国的军事服务,如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拿大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战争,给英国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和服务人员。二战期间英帝国内部的合作要比一战时少得多。

在美国参战之前,自治领希望详细了解英国的战略以及供需计划,各自治领派其总理到伦敦与战时内阁会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最积极主动。

二战对人类来说是一次灾难,而 对于英属亚洲殖民地来说,自治或独立的契机是最主要的。英属亚洲其他殖民地基本承担了本国的战场,盟军只为他们提供给养和武器。 战争教育了他们,使他们滋生了民族主义 情感 ,开始意识到自治或独立的必要。

2 、英属殖民地脱离英国的掌控

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胜利加剧了英属殖民地的独立意识,结局是全面开始要求独立,脱离英国的管控。 二战期间,英美出于自身利益,宣传和教化英属殖民地一起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抗德国。这些殖民地人民奔赴战场,思想意识逐渐提高,意识到了一个民族统治压榨另一个民族的非法行为。

结果导致的是两次世界大战带给英帝国的不是辉煌和中立,而是给自己培养了掘墓者。在世界大战的非洲战场上,黑人士兵与盟军一同作战,通过长期与白人其他种族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都是平等的,没有肤色这种种族等级分化。战争让这些人意识到这么多年一直遭受英国的奴役,站起来反抗斗争是自然而然的一种意识,脱离英帝国的掌控是本能。

战时英国对各殖民地的控制力已经慢慢的放手,殖民地的工业和农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殖民地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更加剧了各殖民地的脱离英帝国的想法。德、意两国加之支持的态度大肆为殖民地进行全球宣传,更加促使英属殖民地的决心和动作。

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极力拉拢英属各殖民地,利用殖民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对其独立要求表示物质上和国际地位上的某种支持,以瓦解英国国力,夺走英帝国的霸主地位。

1、 两次世界大战消耗国力

英国在二战中虽然始终维持着胜利者形象,但是由于二战的严重消耗和一战留下的疾患,损失惨重,国家经济实力急剧下滑。

战争期间,英国的战时军费靠自己快要支撑不下去,军费支出已经占到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其余的完全靠英属殖民地和美国的援助,依赖的状态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削弱了英国对其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反英斗争迅速做出军事反应的能力,无奈中只好逐渐放松了对各殖民地的控制,逐渐失去了对他们的掌控。

此外,英国作为盟国"银行家"的身份,以及英镑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都要求英国为其盟国的战争支出融资。战争爆发后不久,主要参战对抗德国的5个国家中有3个国家需要外国借款。

这种贷款不仅无法获得收益,反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是因为,战争期间英国对外国和其殖民地的借款,实际上是借入国家将这个或者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转化为债券,这些债券享有对借入国家因未来的生产力和服务而所得利润的留置权。

不幸的是,英国在战争期间的对外借款大部分借给了在战争中很难恢复的国家,所以英国借出的这些贷款连本带利一起损失了。

2、国际地位江河日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联合国宪章》宗旨中明确规定,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合法平等权和拥有自己国家民族决策权原则这一条。

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方式已经没有了向心力,加剧了全球一体化时代落后的步伐。加之现在英国的国力大幅亏空,还要依靠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对殖民地的独立无可奈何,也因对战争中的盟友美、苏等国欠债的太多,只能忍气吞声作罢。

欧战结束后不久,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获胜重新执政。工党政府上台后,通过对行政的改组以及名称的改变,证明在英帝国国内所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变革。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英国这个昔日帝国的雄风已荡然无存。

如果说一战使欧洲中心地位仅存于表面的话,二战则一劳永逸地使英国退出了在世界政治中的霸主地位。二战的爆发则给了英帝国最沉重的一击,英国失去了老牌帝国。

雅尔塔体系确定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已经把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抛开在外。如果不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再三坚持,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地也会失去。

大英帝国经过两次大战的冲击再也不能找回昔日的霸主地位。它因战争而成为日不落大帝国,同样也是因战争不得不退出老牌帝国这个舞台,真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参考文献:

《大英帝国的瓦解》

《帝国斜阳》

《艾登回忆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