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万山有哪些历史典故?

湖北襄阳万山有哪些历史典故?

第1个回答  2016-04-30
自然天成的名山秀水,自然是仙境。 自然仙境,自然是神的故乡,孕育出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万山因而是一座神话名山,最著名的有以下三则:

“神女弄珠”
“神女弄珠”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而又最为迷人的浪漫情爱故事。据《南都赋》注引《韩诗内传》载:春秋时,多情的郑大夫“郑交甫将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神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他不知二女是汉江女神,便上前挑逗说:“愿请子之佩。”二女含笑不语,解下佩珠相赠。郑交甫喜不自禁,以为得到了定情信物,接过宝珠,藏于怀中。行约数十步,回望二女,杳无踪迹,伸手探怀,已失佩珠,方悟遇到了汉水女神,不禁怅然。又据明万历《府志》载:“万山之西有曲隈,为解佩渚,乃郑交甫遇神女处。”
汉江二女神何许人也?其最早见诸于《诗经?汉广》诗中:“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一句,后被汉朝刘向收入《列仙传》。据《帝王世纪》载,周昭王伐楚,返济汉,楚人献胶胶之船,船之中流胶解而溺昭王,他的两位侍女延娟、延娱“夹拥王身,同溺于水”,化为神女。之所以为神,是因为二女无辜而死,深得荆楚人民的同情,“嗟二姬之殉死,三良之贞节,精诚一至,视殒若生”,及至“数十年间,人于汉江之上,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于水际”。对此二女,“汉江之人,立祀于江湄”,“暮春上已之日,禊集祀间“(见晋?王嘉《拾遗记》)。据载,延娟、延娱是东瓯(今浙江温州一带)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其与周昭王溺汉水而亡的时间,据最新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当在公元前977年,流传至今,已近3000年(2983年)了。
由于“神女弄珠”与“汉江女神”的神话故事等发生在万山,且涉及到人神之爱,因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为著名的浪漫风景,引来历代文人学士游览踏访,留连歌咏,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成为中国文化乃至华夏文化史上最为瑰丽的一页。就手边积累的诗词而言,仅唐代就有李百药、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陆龟蒙等30多位诗人,或亲临游览歌咏,或互趋唱和,尽展了他们的才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刘表之子刘琮降曹,曹操不战而得襄阳,军威大振,意气风发,在汉水之滨大宴群僚,庆祝胜利,随军南下的建安才子杨修,徐干、阮瑀、陈琳、应玚,以及刚刚归顺曹操的王粲共六人,都以汉江女神为题材,写下了同题作品《神女赋》。其王粲在万山卜居十五年,对郑交甫遇汉江女神的故事较其他才子体会更深,把握更精,因此对汉水女神的描写可谓更加传神,达到极致。《诗》曰:“体纤弱而才足,肤柔曼以丰盈。发似玄鉴,鬓类刻成。戴金羽之首饰,珥昭夜之珠珰。袭罗绮之曳衣,黼缛绣之华裳。错缤纷以杂 ,佩熠 焜而煌”。先从体、肤、发、鬓方面刻画神女的风彩,生动地描摹了神女的鲜明生动形象。

王莽追刘秀
王莽追刘秀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尽人皆知,自古以来,民间传说此故事就发生在万山。
相传西汉末期,天下大乱,豪强割据,当时最大的两个军阀——王莽与刘秀争天下,其间,刘秀在今陕西一带兵败王莽,顺汉江落荒东逃,意欲回故乡枣阳休养生息,再图兴兵。王莽则拥兵紧追,意欲将刘秀赶尽诛绝,独霸天下。一日,王莽追兵至襄阳以西诸山时,正是午夜时分,兵马劳顿,便命部下宿于千山,待天亮后再行追赶。刘秀亦兵困马疲,见王莽兵马歇息,加之已到家门口,心也放下许多,便小憩万山。为了阻止王莽继续追赶,刘秀便心生一计,一面命万山土地神施放大雾,将万山、千山和汉江沿岸置于大雾之中;一面摇身一变为一清早上山砍柴的樵夫,故意在离王莽不远处弯腰砍樵。此时,天已放亮,王莽见远处有一樵夫,便命军士将樵夫抓来问道:“此山为何地?”樵夫答曰:“这座山叫千山。”王莽用手指着东边万山方向又问:“前边的山叫什么山?”樵夫答道:“前边的山叫万山。”并煞有介事地说:“啊!大王莫不是追前天晚上从这里经过的那伙兵马吧!他们现在可能就住在万山。”王莽闻之,举目向万山方向看去,只见万山方向大雾弥漫,万山若隐若现,十分遥远,又听樵夫如是说,心想:我追了这么多天才到千山,刘秀却在万山,这千山到万山还有多远啊,看来是追不上了。于是放弃了再追赶刘秀的念头,使刘秀躲过了一劫,从而成就了光武帝刘秀的霸业,于公元25年建立了东汉政权。
此故事将一代皇帝美化为神仙,褒扬了他的帝王之气和王者智慧,同时也使万山成为华夏帝王兴盛史上的圣山。

“三义石”
在万山主峰巍然屹立着三块巨古,民间传说为“三义石”,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个结义兄弟的化身。
东汉后期,曹操篡权,在许都(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公元199——220年在位)仅是“守位而已”。自诩为“帝室之胄”,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之后,胸怀“匡扶汉室”鸿鹄大志的刘备接受徐庶“宜枉驾顾之”的建议,于汉献帝建安12年(公元207年冬)亲率结义兄弟关羽、张飞二人,去拜访隐居隆中的诸葛亮。万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从襄阳西去隆中的必经之地。其时,刘备、关羽、张飞曾“三顾茅庐”(诸葛亮在隆中的故居),前两次均未见到诸葛亮 ,怅然而归。转来时本应从万山以南的柳子关回襄阳,但刘备思贤若渴,一步一回首地思念诸葛亮,行至柳子关前,竟不愿过关,急切忘情地跳下坐骑,带着关羽、张飞登上万山主峰,希望奇迹出现,能够在万山山顶的高处看到诸葛亮的身影。到达山顶后,关羽、张飞坐于山顶歇息,刘备则立于山顶,面向隆中方向,虔诚地远远向西眺望隆中山。由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两次均分别在各自的同一位置或立或坐,其身影便幻化为三块巨石,其中一块为站姿,头身分明,酷似人形,面向隆中方向而立,显然是刘备的轮廓;两块为坐姿,无疑是关羽、张飞歇息的身躯。这就是民间传说的著名的“三义石”。
民间还传说,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两次在万山山顶向西眺望隆中山和诸葛亮,以致于幻化为三块巨石的诚心,冥冥之中感动了诸葛亮,于是才有了第三次真正见到了诸葛亮,才有了“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隆中对》。如今,形象逼真,威武凝重的“三义石”已在万山之巅虔诚地屹立了1780多年,它不仅是刘、关、张三人对诸葛亮求贤若渴,一片诚心的见证,而且是上苍安排由东汉一统到“三国鼎立”的最初源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