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语文(十) ——文字背后见人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王崧舟

      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词,承载诗人的人生态度、思想与格局。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该如何融入语文学习中?

一、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肺流离。是威望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扬鞭的《兵法》,是受之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共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袁卫星

      学习表达的情意理趣。

      二、王冕《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读这首诗为了什么?学做人的角度来重新解读,会发现许多从未发现的诗的内涵。

      2.这首诗写了三种梅花:家中梅花 画中的梅花 心中的梅花

      3.“清气”对应的事精神,是人。

      三、怎么学古典诗词?

      当唤醒字词背后的人格心灵。

      1.举例于谦《石灰吟》

      句句写石灰,可句句却又不是写石灰,他要吟诵的人,独特的人格

      2.题画诗,也是吟物诗郑板桥《竹石》

      画的、吟的都是竹石,但从做人的高度,可从三个不同层次解读:

    (1)见竹石竹:竹子有四个特点,群居不倚;虚中而多节;可折而不可曲;凌寒暑而不逾其色,本诗写的是第三种特点 。

    (2)移情于竹:竹子脱离了自然属性,而进入了人的形象

    (3)人与竹化:竹子的背后是鲜活人格的闪现。咬定、立根

      3.郑板桥把竹格活出来了,其风骨到底是什么呢?

      《藏头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化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