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思考和表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1、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掌握底层规律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书架上名人推荐的书籍,朋友圈里刷不完的消息,收藏夹里读不完的文件,还有天花乱坠的新闻资讯,于是,很多人都迷失在了信息的洪流中,满身疲惫却并无进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纷繁复杂,我们需要练就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为,道不远人,越是底层规律越是朴素简约。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无论是造特斯拉汽车,还是造火箭,总能创造奇迹,在谈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时,他称自己总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来思考问题,不受他人主观经验的束缚,因此,他才总能够突破常规,取得举世震惊的成就。对于思考、表达能力的训练,最高效的方法就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透过万物找到那个三,然后再找到二、找到一,最后找到并掌握终极的“道”,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底层规律。

2、化繁为简:怎样概括多组思想?

在金字塔结构中,从下往上,是一个由多变少、化繁为简的过程,从纵向的逻辑关系来看,上一层思想是对下一层思想的提炼、概括,提炼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我们实际思考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解,提高思考能力其实就是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也就是我们这一部分要探讨的问题,怎样概括多组思想?

首先你需要了解思想的两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 行动性语句 ,即告诉受众做什么事,比如说,明天我要结婚了,这就是简单的行动性语句。第二种是 描述性语句 ,即告诉受众关于某些事的情况,比如,我那天的婚礼非常浪漫,我简直幸福得要死。这是在描述婚礼的状况,因此是描述性语句。概括行动性思想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有了明确的结果,就会有确定的指向,就会避免出现缺乏思想的句子。概括描述性思想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无论是哪一种语句,一定要严格遵循一个原则,即言之有物。作者在此反复叮嘱,所用的总结句一定要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

在概括行动性思想的时候,你要在将各行动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接着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内。最后,直接根据这些行动概括行动的结果或目标。其实,这就像语文课上训练的找句子主干的能力,主谓宾定状补,这是完整的句子结构,找主干就是删除定语、状语和补语,找出主谓宾,这就像园丁给大树修理两边的斜枝一样,修理完后,剩下的就是笔直树立的树干。举个例子,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唐伯虎在一个时辰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市场上李大妈的店里买了一只风姿绰约的鸡腿,概括一下这个长句子,就是,唐伯虎买了一只鸡腿。

如果是描述性思想,通常会用“原因”、“问题”或“结论”之类的单一名词表示,而将此类思想分类的基础是这些思想之间的某种共性。比如,让你说这个公司存在3个问题时,实际上,你是从该公司所有可能的问题中分出了一部分,这种简单的分类只是思维过程的开始,是第一步,大部分人的思维都是停留在第一步。第二步是通过找出这些思想的共同点来证明这些思想却是属于同一类,因而才有理由将其与其他思想区分开。最后,你还需要再进一步,第三步、明确说明这些思想之间共同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即要提出一个新的思想。至此,我们才完成了整个思维过程。

3、 逻辑顺序:怎样构建逻辑结构?

在金字塔塔结构里,所有列入同一层次中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通过这个底层规律,我们可以有效地判断某一思想是否属于这一层次,同时可以通过对逻辑顺序的检验,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其实这有点像我们玩过得堆积木游戏,某一块积木都跟周围的积木有相互依托的关系,任何一块积木都不是随便放的,我们会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积木的具体位置。那么,具体都有哪些逻辑顺序呢?主要有以下三种: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最容易理解且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逻辑顺序。在这种逻辑顺序中,你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以此表达,即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等,根据我们之前讲到的大脑记忆规律,三步最恰当,最多不能超过七步。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才使用这种逻辑顺序呢?当你想要实现一种结果时,这个结果就是金字塔结构中的上一层思想,实现这一结果需要你采取多种行动,这一系列行动就构成了一个过程,用数学术语来表述,即共同产生某结果的原因的集合。我们从时间的维度将这个集合拆分成一个又一个步骤,这就是时间顺序。举个例子,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呢?三步,第一步,打开冰箱;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冰箱;第三步,关上冰箱。

结构顺序: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这个事物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过程,但是,这个事物必须被合理地划分入不同的部分。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从哲学层面来讲,这是在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没有恰当的组织,1+1的结果将会小于2;有了恰当的组织安排,1+1将远远大于2。这就如同下象棋,每个人的兵力起初都是一样的,但是,随着逐步推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排兵布阵,在高手眼中,每一个棋子都是在为全局目标合作,通过棋子之间的合作来实现杀将的目的。但全局性的目标往往是宏大的,不是一两步就能实现的,因此,要以结果为导向进行部分的拆解,举个按揭买房的例子,一般人买房时手里都没有太多积蓄,一下子拿出五六十万是比较困难的,于是就贷款按揭,将任务拆解,首付和贷款是第一次拆解,将贷款再拆分为20年来还,这是第二次拆解,就这样,一个看似不可完成的整体性问题就这样拆接着完成了。

那么,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你该如何把整体拆解为不同的部分呢?这里有一个拆分的原则,叫 MECE原则 ,即,第一、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无重叠。第二、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无遗漏。用数学的集合概念来讲,就是各个部分是独立的小集合,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交集。要划分的整体是一个大集合,所有的小集合加在一起必然要等于大集合。比如,高中时经常会学习某一个事件的影响,影响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积极性影响,一部分是消极影响,两种影响便符合MECE法则。如果分析班里面学生的成绩,分为60分以上和60分一下两种情况可以吗?不可以,这样的分法虽然满足相互独立无重叠的要求,但是,没有满足第二个要求,即完全穷尽无遗漏,因为,没有包含60分,可以这样分,60分及60分以上为一部分,60分一下为一部分,这就符合MECE法则。

程度顺序: 所谓程度顺序,也就是重要性顺序,你将一组具有某种共同点的思想聚集在一起,然后将其排序,比如,3个问题,4个原因,5个因素等等,具体如何排序呢?根据各个思想具有共同点的高低排序,比如,你对张三说,你身上有三个缺点,这个“缺点”就是三个因素的共同点,可以根据缺点的大小来排序,如果从逻辑性考虑,应该先大后小,先说最大的缺点,然后依次减弱;但,如果你为受众的情绪考虑,突出表达的戏剧性,也可以先小后大,逐渐升级,对情绪会有冲击力,影视剧经常会用这种手法,从而起到情绪升华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比如,很多人都比较害怕临场发言,一开口就语无伦次,说了半天,对方不知所云。主要原因还是没有逻辑性,也就是讲的内容没有特定的逻辑顺序。一旦遇到临场发言,第一步要先确定主题内容,第二步确定逻辑顺序,选定了基本的逻辑顺序,就好比搭好了一个逻辑架子,你只用在相应的架子放上相应的内容就行了。比如你要谈这次公司开展新项目的设想,如果用第一个时间顺序,你就可以从项目准备、项目开展、项目收尾三个阶段来讲。如果用第二个结构顺序,你可以从不同部门来讲,人事部怎么做,营销部怎么做,市场部怎么做。如果用第三个程度顺序,那就从轻重来讲,根据这个项目相关的厉害关系,从重到轻来讲。只要你严格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思想,就会有条不紊地表达,听众将更加容易接受,你自己也会知道下一步的具体方向,从而更加淡定。

4、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概括思想的方法,以及三种逻辑顺序,通过概括,我们会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精准、高效,正如作者反复叮嘱的那样,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我们要言之有物。同时,我还要根据表达内容的特点,合理组织逻辑顺序,让表达过程更自然,让受众更好地接受信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