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怎样判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8

儿童多动症怎样判断?

九种表现可判断儿童多动症
1.需要安静的场合,他却难以安静,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注意力难以集中,极易转移。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话多,好插话或喧闹,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6.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或纪律。  
 7.情绪不稳,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情绪反应。
8.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的。  
 9.动作较笨拙,精细运动技能差。

怎样辨别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简称,儿童多动综合征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本书主要介绍了儿童多动症基本知识、发病原因、多动症患儿的特殊表现、确诊儿童多动症的方法、误诊为儿童多动症的情况、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方法、儿童多动症的预防、护理及康复措施等内容。

怎样治疗儿童多动症

【治疗措施】 本症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 1.认知行为治疗: 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侵略行为有效。 2.药物治疗: 中枢神经兴奋药--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等可选择使用。另一类有效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以小剂开始,逐渐增量达有效剂量后改为维持治疗。药物治疗 治疗此病的药物可分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剂等,但一般以中枢神经兴奋剂哌醋甲酯或右旋苯丙胺为常用药品。今分别介绍如下。①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即利地林(Ritalin),目前是常用药物。其每次剂量为5~10mg,每日2次,于早、午服用。傍晚不用,避免引起失眠。多数患儿每日剂量为20mg以内。由于精神振奋剂可影响身体发育,故主张患儿在学习期间服用,周末及假日停服。6岁以下一般不用。此药有不易产生耐药怀的特点。②右旋苯丙胺(Dextroamphetamine,Dexedrine):也是常用药物,剂量为每次2.5~5mg,每日2次,早、午服用。多数患儿每日用量在10mg以内。应注意观察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副作用为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也庆在星期日及假日停服,以减少其抑制生长的副作用。3岁以下一般不用。长期应用此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哌醋甲酯明显,但它的作用较易估计,认为是其优点,而且它还有些抗癫痫作用,认为是其优点,而且它还有些抗癫痫作用,对同时有惊厥的患者更为适合。③另一种精神振奋剂苯异妥英(Pemoline,Cylert):对多动症认为有明显效果,其药物作用时间长,早晨上学之前服1次即可。副作用少,较右旋苯丙胺和哌醋甲酯更少引起厌食和失眠。6岁以下儿童最好不用。开始剂量为10mg,如疗效不满意可增加20~40mg。此药显效较慢,假若亦应停止观察。曾有肝脏迟发性过敏反应的报告,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④咖啡因:对儿童的多动症也有效,每次服用100~150mg,每日2次,但疗效不如哌醋与右旋苯丙胺。⑤丙米嗪(Imipramine,Tofranil):属于抗抑郁性药物,对本症也有较好疗效。剂量从10mg,常用剂量为每日25~50mg,视儿童年龄、体重而定。此药赶走的白细胞减少常为暂时性,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在开始服药4周后,应检查白细胞计数1次,以后每半月验血1次。此外,还可致食欲减退、尿潴留或过敏反应。12岁以下小儿不宜应用。⑥抗精神药物:如氯丙嗪、甲硫达嗪(Thioridazine),适用于有破坏性行为的患儿。⑦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扑痫酮,适用于伴发惊厥的患者。忌用巴比妥类的镇静剂,因有时反可使症状加重。

通过面板电位和诱发电位的研究,均发现多动症儿童一般对 *** 表现为觉醒水平的不足,以前的研究也发现觉醒水平不足与反社会行为和品行障碍有关,因为觉醒不足,奖惩行为在一般心理水平不能起作用,多动症儿童难以吸取以前教训,其行为问题也难以矫正。
在多动症儿童康复理疗实践中,通过启力-行为训练仪的情绪舒缓功能,可以很好的提高多动症儿童一般对 *** 表现为觉醒水平,目前,各大医院采用的通过药物给孩子补充含钙、锌等。结合行为训练仪改善孩子的脑电波图谱,达到孩子多动症矫正的目的有很好的案例。

怎样预防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注意障碍为ADHD最主要的表现之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频繁地改变注意物件。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家长描述为做做玩玩,粗心大意;对家长的指令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预防小儿多动症,首先,家长要对这种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心理上有一个长期的准备。要了解患儿不是故意的,同时向孩子说明真相,使之对多动症也有一定的了解,并提醒孩子不可将多动症作为任性顽皮的借口。
另外,注重和学校的配合。应及时把病情告诉老师,请求校方配合治疗,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培养患儿注意力集中,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环境,正确引导。如手工的训练、画图画、角色扮演、自我表扬等方法,改善和矫正多动症患儿行为问题。
其次注意稳定患儿的情绪,耐心指导患儿做好每件事。如遇有急躁情绪时要给予正确指导,不要激怒患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其做完一件事,并给予奖励。安排躯体训练专案如安排健美操、游泳、棋类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耐性,(控制冲动和改善行为)增强自身控制能力,培养患儿社会适应能力让多动症患儿多与具有同情心的儿童接触,体验正常儿童的情感体验,提高社会交往技能,纠正其不良行为。
对学习困难的患儿采取特殊训练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职业咨询和训练,使其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老师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能将孩子的多动视为家长管教无方。
应加强对患儿的辅导和督促,注意减轻其学业负担。老师可以对他们实行“好朋友”策略,让“好朋友”随时帮助他,这样会有助于患儿减轻病情。老师和家长不要轻易责备或打骂他们,发现优点应及时表扬.

如何诊断儿童多动症

(1)活动过多,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2)异乎寻常的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
(3)情绪不稳,多冲动行为,做事不考虑后果,任性而行。
(4)行为不良,爱发脾气,横行霸道,不服管教。
(5)学习困难,成绩差。

儿童多动症如何治疗——如何治疗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精神健康问题之一,常常导致儿童学习困难 ,缺少自尊、自信,人际关系不良,情绪问题等,因此早期诊断、早期系统和规范的治疗至关重要。研究认为多动症是由于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应该根据每位儿童的实际情况采用个体化的综合的治疗措施。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药物在改善多动症儿童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和冲动、提高学习成绩、改善人际关系方面有肯定的疗效,是治疗多动症的重要环节。药物治疗的好处在于通过控制症状,使心理治疗和教育训练得以实施。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兴奋剂类如哌甲酯,通过提高突触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的利用率而发生作用,起效较快,能在短期内改善症状,疗效较短,约75%的患儿效果较好。另一类是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托莫西汀,该药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多动症的非兴奋剂药物,疗效与哌甲酯相当,起效较温和,其疗效持久、无药物依赖性、尤其适合于有共患病如抽动、对立违抗、情绪问题等患者。 2、心理行为治疗:主要是针对多动症的心理缺陷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及情绪反应方式,习得良好行为,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儿童解决问题、自我管理的能力,树立其自信心。此外,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也是行为治疗中的常用方法,经过临床研究证实,这些方法对某些儿童提高脑功能有效,如果有效则效果将持续较长时间。这些训练应选择有适应症的儿童,并且规范进行。 3、父母培训:家长是治疗儿童多动症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循序渐进的步骤交给父母管理儿童行为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家长对多动症的认识,包括认识到多动症治疗的意义以及治疗过程,使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和配合治疗。 4、学校干预:教师在多动症儿童的治疗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应给患儿多一份关心和帮助,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有了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使孩子增强信心,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多动症是一种复杂的、引起多种问题的障碍,任何单一的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药物虽然效果肯定但并不能在短期内治愈多动症并解决所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尽量长期规律使用并且需要心理行为治疗以及家长与老师的配合才能得到最佳疗效。对于典型的多动症儿童,综合治疗的效果大于任何单独药物治疗或单独的心理行为治疗。

郑州儿童多动症

如果确诊为多动症,就赶紧带孩子治治吧,一般多动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下会有所收敛,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就能静下心来。但多动症的孩子则是不分场合环境的多动,即使在安静的环境里也—样毫无顾忌地上跳下窜,看电视也要扭来扭去。

儿童多动症饮食

还是要去医院做个检查好些,饮食起不到好大的作用的。

诊断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名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力缺陷障碍、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轻微脑功能失调功能失调、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多动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其症状以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为特征,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患儿智力一般都正常或接近正常。

第2个回答  2024-06-13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判断:

1、活动过多: 表现为坐立不安、手脚乱动、小动作过多,不得安静,不听大人指挥等。
2、注意力障碍:通常表现为不能够认真听、认真看,很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
3、情绪异常:主要表现在烦躁、焦虑、抑郁和恐惧等相关的症状表现。
4、冲动行为:常表现为缺乏耐受能力,常在思考之前说话或行动,自我克制能力弱,容易与人争吵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