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费法律依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0

加班费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首先,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强制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若安排加班,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150%,双休日是200%,法定休假日则是300%。


其次,劳动法对于节假日的休假和加班工资有明确要求。例如,春节、国庆节等法定假日,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休假。对于加班,法律规定了不同的支付标准,包括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日工作无补休以及法定假日工作的工资报酬。


值得注意的是,加班费的发放基数并非一成不变,它取决于企业和职工的协商。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标准是首要参考,如果没有明确约定,职工代表可以与企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来确定,达成的协议需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对于未实行定时工作制的单位,这一规定适用。如果无任何约定,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通常按劳动者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来计算,日工资则是将基数除以每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通常为21.75天(部分企业可能采用21天计算)。


扩展资料

加班费是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继续生产劳动或者工作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劳动者加班,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额外的劳动量,应当得到合理的报酬。对劳动者而言,加班费是一种补偿,因为其付出了过量的劳动;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支付加班费能够有效地抑制用人单位随意地延长工作时间,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12年2月,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表示节假日加班费需依法纳税。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