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思想品德的相关活动或典型事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7

记录思想品德的相关活动或典型事例_“案例分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分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想品德课知识技能,形成能 力,发展智力。我们在教学中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 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我们称为 “案例分析”教学法。它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 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进程中,不失为一种有益 的尝试。一、案例分析教学法的主要教学价值 1、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 认识基础。

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 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 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 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 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 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 用。

2、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 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 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 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 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 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 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3、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 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 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4、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 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 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 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也正是由 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精力集中, 因此也容易强化学生的记忆,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课堂举例“案例分析教学”的主要途径 1、用恰当、确切的典型事例讲解。课堂举例要对准教 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 生活经历等出发,选用学生容易观察、便于想像的例子或亲 身经历的事情,可以是有直接针对性的一个理论概念具体对 应物,或是具有类似价值的客观事物,也可以是反例。不论 哪种例子,都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能典型地反映 出问题的要害和事物的规律。举例要尊重客观事实,具备科 学依据,并且原理正确,说服力就强了,容易启迪学生的思 维,利于理解问题。

2、课堂举例要适时,把握好时机。有些例子可放在课 前讲,以导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 望;有些例子可放在课中讲,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 例子可放在新授内容讲完后讲,以说明前面的理论或说明前 面理论的根据。最常用的时机是在学生感知新知识,对新教 材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在教师对新教材进行讲解时运用,这 时运用例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其他 时机有:新概念、新知识引入时;学习内容可能产生负迁移 时;学习内容复杂难懂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带有普遍性的 问题时。

3、举例要讲究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感受 生动事例的同时,接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 学无疑要注意这一要求。在表述例子时,不仅用词造句要准 确,合乎语法规则,前后贯通,逻辑性强,把握好语调,语 速及情感,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所举事例要浅显、贴切、自 然、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这样才易于促进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才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多举正面的例子。举正面的例子,可以弘扬正气, 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避免学生从反面例子中吸取 有害成分。课本中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不能用那些尚在讨论 的、不完善的、不确切的事例来阐述,否则,就可能曲解原 理或概念等的本义。特别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更不 宜用来说明或解释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师所举事例,无论是 大的还是小的,也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远古的还是 近代的, 都要确有其人其事, 并且不能过分夸大或过分贬抑。

如果信口雌黄,胡编乱造,或言过其实,不仅会影响学生对 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教 师产生不信任或鄙夷心理。同时应多举具有时代感、新鲜感 的事例,可以使学生倍感亲切。相反,如果总是重复学生已 经十分熟悉的例子,不仅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 还会干扰教学进程。

举例是讲授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但由于讲授的目的在 于通过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而使学生掌握教 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认知发展的 进程具有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 般、由现象到本质的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特征,因此举例又 是讲授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由于教材内容都具有简 约、概括的特征,因此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没有举例学生 就不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内容实现发展的不可缺少 的手段。一个生动形象、自然贴切、风趣高雅、恰如其分的 典型事例,并非随手可得,它来自教师对教材的深钻细研, 对生活的熟悉,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为 此,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分析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 的同时,要正确选择好教学辅助事例,并灵活运用,巧妙置 疑,使理论变形象,使抽象变具体,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 通,把教材内容与所选事例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理,以理 明人,以情感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具有深度和力度,真正使 教学达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效果。

记录思想品德的相关活动或典型事例_我的初中思品教学故事

我的初中思品教学故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我一直进行一项活动——课前时事报 告。时事报告由学生自己选材,自己组织,最后由教师点评。这样有 效地把课堂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扩大了 他们的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了 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一种意识。当我开始上课之前,按照惯例,轮流 到的同学都要在同伴的掌声里主动走到讲台, 开始自己 3 分钟的报告。

但,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教室里显得挺安静。大家在等待会有人走出 来。我环视了一下整个班级。看到一位同学在匆忙地借报纸。没有了 掌声,他站起来,读了自己随便找的一则消息。很显然,报告中最重 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他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一部分。读完后, 我说这位同学没准备好,一定有自己的原因。我们希望听到的是他的 完整的一个报告。明天的机会还是他,我们大家也要支持他。掌声响 了起来。机会再次垂青的时候,他珍惜了。第二天,根据当时的中、 美、俄、日、朝、韩“六方会谈”,他做了关于朝鲜问题的系统的报告。

报告持续了 10 分钟,10 分钟里掌声不断。报告结束后,我做点评: 这位同学很用心,在这个问题上研究的很深入,可能在某些方面是老 师也不能及的——并不夸张地说——我挺佩服他。所以我说只要用心 就能做好事情。我建议,让我们再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掌声又 一次长久地响了起来。以后,这位同学一直都很用心,许多事情都认 真去做。我看到了他的不断进步——这是一个老师的真正快乐。给学 生更多的机会,就是给自己快乐的机会。期待是一种最能触动学生心 灵的深沉而挚爱的情感,它对学生能产生奇特的,巨大的鞭策力和感 召力。所以选择教育的时机很重要,教室要辩证地看问题,学生犯错 误的时候,他自己也能意识到。这时候,他自己原本就心虚,教师恰 在这个时候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恰当地给学生机会,他就 会萌生做好的决心。 我的教育故事之如何当好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规定了思品课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 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主要有思想 性、人文性、实践性(略)合性几个特点。实行新课改后,学科更趋综合 化。思品教师虽不能成为“全球通”,但至少也要成为“小灵通”。新课程 对思品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 思品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都有一个知识更新的过程。但其它学科 的教科书基本上是稳定的,即使有些变化,也只是知识的调整而已, 学科教师只要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够比较好的应对 课程改革。而思品课就不一样了,除了知识的调整,体系的变更,更 重要的是所教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的调整而不断变化。他们是这样形容的:思品教材 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说好不变了,文件又来了。思品教材, 就其学科性质而言,不变是不可能的,变是绝对的,只是变化的幅度 大小而已,与时俱进是由它的本质决定的。由此,思品课教师,哪怕 是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师,就其所教的内容来说,他(她)还是一个 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面临着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的过程,永 远是一个小学生。

二、紧跟时代,密切关注时事 思品学科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 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为了能很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思 品教师必须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国际接轨。平时要多 留意国际、国内新闻,经常收看新闻联播,密切关切各类报刊杂志, 吃透政策, 把握时事最新动态, 做到“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思 品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思品教师必须对时事政治做到了如指掌,否则有 可能在同事和学生面前闹笑话、出洋相。在平时,我们经常会碰到博 古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在遇到政策方面的事情或时事方面的问题时, 首先想到的是去问思品教师,此时,如果思品教师能脱口而出,轻松 地回答出他人提出的疑问,他们会觉得理所当然,毕竟是思品教师, 这些知识应该懂得;而一旦思品教师在这一方面一贫如洗,头脑一片 空白,不三、走进心灵,做好思想工作 思品学科是德育工程的主渠道,思品教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 义、国情教育、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良好心理素质教育等多重 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其分内工作。而要很好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尤其是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要求思品教师必 须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有更高、更深、更系统的心理动态,掌 握心理辅导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只有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摸透学生 心理,才能搭准学生心理脉搏,教育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将心 理学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锁,使学生 主动接受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思品教师必须走进学 生的心灵,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平时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和心 理学,这样教育时才能症下药,教育学生才能入情、入理,德育才能 深入人心,产生实效。

四、精通历史,博古才能通今 俗话说:“政史不分家”,思品教师除了要精通思品教材上的内容 外,还要对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造诣。我们都知道,在思品 教学时,许多理论知识源于历史知识,是对历史知识的概话和总结, 中间会涉及许多历史事件,在教学时只有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 事件,才能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掌握道理。如果思品教师不懂历史, 不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教师在教学时自己就很难把握和吃透教 材,更不要说讲清内容,如此教学学生只知所云,别人会觉得你不称 职,认为你没水平,孤陋寡闻。长此以往。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故事——感悟思想品德新课程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思想品德、接触思想品德、 学习思想品德,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创设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不 仅可以密切思想品德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思想品德问题 因为许多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设计教 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思想品德问题。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就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会 学生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思想品德问题 思想品德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 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

现行思想品德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了生活实际,甚至 手中的一张纸,我们的生活用品都成了学生自己的研究学习对象,这 样的学习易被接受。

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思想品德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 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 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比如,学校侵害、家庭侵害、社会侵害等等,还有遇到骗子、 遇到暴力抢劫,等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 感受体会了解思想品德问题。

三、参与生活实践,认识思想品德问题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 与升华。

任何束缚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 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 的价值。

例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老师、朋友等等的角 色,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从而学会换位思考。

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思想品德原理积极展开思 维,不仅使学生树立孝敬父母、真心交往、珍惜朋友等等的思想品德 的意识;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去亲自体 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就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四、运用思想品德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 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现象, 解决与思想品德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 新教材努力从思想品德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 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 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思想品德的关系,逐步培养学 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

所以,思想品德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思想品德问 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思想品德知识和 思想品德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思想品德 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思想品德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

记录思想品德的相关活动或典型事例_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小故事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小故事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 教师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 式,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但在讨论课上, 有的教师“干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出现冷场的情况。其实 能否展开讨论与课堂设问有密切的关系,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对提问要精心设计。最好能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然后拿贴 近他们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并展开讨论。

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面临的最大诱惑是什么?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中普遍存 在对网络等的痴迷,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上写上“成熟”、 “吸烟”和“发展”三个词语,然后问“这三者之间有联系吗? 有什么联系?”请你们畅所欲言。大家会讨论起来,有人会说: “吸烟代表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会被别人所认可”。有人会说: “一些名人、作家都是一边吸烟一边工作,只有吸烟他们才会有 更好的作品出现,吸烟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有人会说:“别人 都抽烟,自己不抽烟,不成熟”有人会说:“吸烟是一种享受, 能提精神??” 听到大家的看法不一,可以出示一个调查表让学生进行深 思: 一份流行病调查表明,如果不对中国吸烟人口进行控制,5 000 万儿童将死于因吸烟导致的各种疾病,这个数字是加拿大人 口的 2 倍,瑞典人口的 6 倍!而近日进行的“全球青少年与烟草 调查”中,中国问卷项目组结果显示,24%的中学生已尝试过第一 口烟,其中 6%的学生吸烟经历始于 7 岁。

看完这个调查表后, 你是否还认为吸烟是成熟的标志?吸烟 是否是良好的文明形象?你认为塑造良好文明形象应怎样做?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进行总结:“青少年吸烟问题,不仅关系 到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而且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素质的长远 大计。塑造文明形象,拒绝第一支烟!” 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新 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若能重视课堂设问的艺术性,善加指点,一定会有诗意的教 学境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