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们的创业史(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

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

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光有想法,从来都不会有行动。

但是马云一有想法,却是马上行动。

当时是1992年,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青年教师,28岁,工作4年,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

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

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当时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就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就连几个合作伙伴的信心都发生了动摇。

但是马云没有想过放弃,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等小商品,跟许许多多的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

整整三年,翻译社通过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

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相提并论,但是海博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经历中也划下了重重的一笔

中国黄页

“中国黄页”的业务是把国内单位的资料放到互联网上去,让老外能找到他。

但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互联网,谁也看不到摸不着,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范畴。

创业团队在收到客户资料后翻译成英文,然后快递给美国合作方做成网页——要为看不到的东西心甘情愿付钱,换成哪个老板都不会信啊。

因此,马云团队不但要证明客户资料已经上网,还首先得证明世界上有互联网这种东西。

马云不懂技术,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说,他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还在大排档跟人神侃瞎吹。

老板不相信,除了打印网页之外,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美国人上网查证。

1995年上海终于开通互联网,“中国黄页”团队还提供额外服务——长途电话到上海再接入互联网,花3个半小时才看互联网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马云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

而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则一律被称为“骗子”。这也是“马云是骗子一说”最初的来源。

创办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

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

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

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走”的精神,很少打车。

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马云的成功绝非单单因为他比我们早创业10年!

马云的创业成功绝非偶然,那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那是信心与实干的结果,那是领袖与团队无间结合。

马云给我们的意义更在于马云说过“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中国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马云一样敢思、敢想、敢说、敢做、敢为天下先,那你也可能实现自己的阿里巴巴帝国。

(二)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创业历程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 ,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 汽车 玻璃制造商。他是不行贿的企业家,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5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

“我很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个主人公。”曹德旺曾这样形容自己。他是国内的“玻璃大王”和“慈善大王”,9岁才上学,到14岁就被迫辍学。

回顾曹德旺的创业历程,为了谋生,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经年累月一日两餐食不果腹,在歧视者的白眼下艰难谋生,尝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早年的这些苦难,让曹德旺过早地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暖,也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

他坚信,靠勤劳的双手能改变命运,他要让全家人“把日子过得好一点”。

“我 的父亲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因时局动荡,父母亲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清。离开上海时,父亲带全家坐油轮,财产全部放在另一条运输船 上。等人到家之后,全部家当却没有回来,只得到一句答复,说是那条船沉了!兵荒马乱的年月中,一家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睁睁地看着家中顿时变得一贫如洗。”

在他的记忆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两餐,两餐里也只是些汤汤水水,难以顶饥耐寒。那时他们就常常觉得饿,做母亲的变不出吃的,但却总是柔声鼓励着孩子们:“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

“饭可少吃,衣可简穿,书还是要读。”受过教育的父母想尽办法要让他们读点书。

9岁时他走进了学堂,念到14岁,因为家境太艰难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

但是当时,一有空他就爱捡起哥哥的旧课本,边放牛边津津有味地读上几页。

1976 年,曹德旺开始在福清市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他的工作是为这家乡镇企业推销人称“大陆货”的水表玻璃。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985年,将主业迅速转向 汽车 玻璃,彻底改变了中国 汽车 玻璃市场100%依赖进口的 历史 。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1993年,福耀玻璃登陆国内A股。是中国第一家引入独立董事的公司。是中国股市唯一一家现金分红是募集资金高达7倍的上市公司。

2001 年——2005年,曹德旺带领福耀团队艰苦奋战,历时数年,花费一亿多元,相继打赢了加拿大、美国两个反倾销案,震惊世界。福耀玻璃也成为中国第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赢得胜利的中国企业。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获得了有着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华人企业家获此殊荣,授予历年来全球最成功及最富创新精神的杰出企业家。

“作为企业家,在准备创大业时一定要记住,做小事情靠技巧,大事靠眼光和人格魅力。”在这二十多年的企业家生涯中,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最大的经验就是做事如同做人,不论做人做事,还是做产品,都要始终“以诚为本”。

作为一名商界领袖的同时,曹德旺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 社会 。他以不行贿自居,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亦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5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