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人生无路可走了,那就读书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上周,去看望一个朋友。

聊起这几年的经历,朋友说,有一个阶段她特别焦虑,总担心万一哪天学生都不认可她了,怎么办?

朋友是一名语文教师。原来在北京某重点小学任教,后来创办了自己的教育公司。

我问:“那你是怎么调整的?”

她说:“我就告诉自己,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就在家里读书。”

当然,朋友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因为教学口碑好,慕名而来的家长、孩子越来越多。现在,她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每天忙得团团转,根本没时间焦虑。

从朋友家回来后,我反复回味这句话:“如果真没事可干了,我就读书。”

说的多好啊!

要不人家是语文老师呢?无意中的一句话,就给所有迷茫、焦虑的人,指出了一条突围之路——读书。

1000年前,大文豪苏东坡就说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起起伏伏,是人生常态。

每个人的一生,都避免不了要遭遇至暗时刻:生活没有希望,未来没有出路。

这个时候,怎么办?

无它,唯有读书!

著名编剧、作家六六就是这么做的。

有那么一段时间,她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那时候,她还不是编剧,还没开始写作,每天都特别焦虑、迷茫。

后来,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要不停地读书,读不同领域的书。其实一开始,她也没想好读完要干什么,就想着多读总没坏处。

就这样,坚持读了三年后,她的机会来了。有人向她约稿,请她写剧本。

于是,她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创作了多部备受好评的经典小说、电视剧,如《双面胶》、《蜗居》、《王贵与安娜》、《心术》、《少年派》等。

和当下的很多爽剧写手相比,六六的创作量并不算特别高,平均每两三年才出一部作品。但每一部的评价都不俗。

这样的口碑和成绩,可以说都是读书打下的底子。

跟六六有同样经历的,还有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

卢梭出身贫寒,母亲早逝,父亲逃亡国外。20多岁了,他还在四处流浪,彷徨无助。

有一天,迷茫的卢梭,读到伏尔泰的作品。那一瞬间,他灰暗的世界好像打开了一扇窗,他终于找到人生的方向——成为伏尔泰一样的伟大作家。

于是,他躲到乡下开始疯狂读书,读伏尔泰、读柏拉图,读洛克、读笛卡尔、读莱布尼茨,阅读范围涵盖文学、自然科学,神学、药学、化学等各个领域。

就这样,专心致志阅读几年后,卢梭终于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也有了面对未来的力量。

再次出发的卢梭,不仅成了伟大的作家,还成了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著作,影响着几代人。

正如六六所说,读书能给人带来好运气。

如果你正在经历至暗时刻,不知道路在何方,那就读书吧。

也许,读着读着,路就来了。

如果你经常上网,一定刷到过类似文章:“时代抛弃你,连一声再见都不会留下!”、“小心,你正在被同龄人抛弃!”

之前,我一直觉得这些文章就是贩卖焦虑的“毒鸡汤”。

可现在看来,鸡汤虽毒,也有几分道理。

这个时代,更新迭代的确很快,一个不小心,真的可能被拉下。

比如,职场中的“35岁危机”:很多企业,不爱招35岁以上的员工。

那么,被招聘企业“嫌弃”的35+,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用一个金句来回答——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喊出这个金句的人叫剽悍一只猫。这句话,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剽悍一只猫,原来是某三小城的英语培训教师。2015年,因为某些原因他“失业”了。

那年他28岁,离35岁不远,也不近。

但他决定重新开始,他带着仅有的积蓄10万块钱,和16个编织袋的书,到了大城市上海。

再次出发,他选择的方向是自媒体,做成长社群。

帮别人成长,首先得自己学会成长。

于是,他开始疯狂读书、学习,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和书睡觉的,床的一半是书,一半是他。

为了更好的辅导学生,他5年时间看了将近3000本书。

现在的剽悍一只猫早已成为自媒体圈的牛人,知识付费领域的IP,年收入超千万。

他曾经写文揭秘自己成功的10个秘籍,其中第一条就是读书。

是啊,让自己变得更好,还有什么方法,比多读书更简单,更直接,效率更高呢?

《经济学杂志》进行过一项读书与收入关系的调查。

也就是说,年轻时候读书多,以后的收入会高于社会均值。

注意,这里有一个词:“自愿阅读”。

什么意思呢?就是除了上学必修课本和读物之外的书籍。

所以,你看,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真不是瞎编乱造的。

这些年,有个物理概念特别火——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被认为是宇宙的终极演化规律,它专业的定义:

听起来很晦涩,是不是?

其实,通俗来说就是:人生所有美好的事儿,都不会自然发生。都是需要付出努力和辛苦(做功)才能得到。

当你不努力,不做功,一切顺其自然的时候,所有的事情就会越来越糟糕,直至消亡。

比如,你想变瘦,你就得自律,得控制饮食、得坚持运动。

比如,你想考高分,你就得点灯熬夜,得看题背书。

宇宙规律决定了,美好的事儿不会自动发生,自动发生的事都不会美好,比如长胖、变丑。

但是读书不一样,只要你愿意读,读得书多了,美好的事会自然而然发生。

就像董卿说的:“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读一本两本,可能还看不出差别。读得书多了,把知识吃进肚子,融化进骨血,思维、见识、格局,自然而然就会提升起来。

所以,各行各业的牛人们,都是爱读书的人。

据说,巴菲特醒着的时候有一半时间都在看书。

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更是手不释卷的读书人。

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说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还有伟大领袖毛爷爷,他的最高学历只是中师,没念过大学,没留过洋。

可他却比很多读过名校,留过洋的人更有洞见。

为什么?

因为他一生酷爱读书。

青年时期的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他在那里博览群书,通过大量阅读中、西方的历史、哲学、艺术、法律书籍,不仅积淀了卓越的见识和深刻的思想,更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未来。

前两天,看万维钢的专栏课。

有读者在评论区提问:为什么每次都是一个观点被别人提出后,才发现知道了和不知道时不一样?为什么自己没有总结观点和洞见的本事呢?

万维钢回答: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多读书 。

真是一语中的。

如果你觉得无路可走了,多读书。如果你想变得更好,多读书。如果你想变得睿智,多读书。

读书,应该是这世上为数不多的,稳赚不赔的投资。

虽然读书,能让美好自然而然发生。但自然而然也有快和慢。

要想读书的效率更高,让美好早点发生。还得用高效的读书方法。

给大家推荐4个方法。

1.一定要读第二遍

人的脑力是有限的,一次能理解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所以,一本好书,一定要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遍,你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美学大师朱光潜也说过: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2.一定要做读书笔记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有助于我们理解,也便于日后回顾查找。

不过,记笔记不是复制粘贴,而是要记录自己的思考、总结。

3.一定输出自己的思考

读书就像吃饭,不是胡吃海塞装进肚子就完事儿了,还得消化吸收。根据读到的内容,输出自己的思考,就是消化吸收最好的方法。

怎么输出?写一篇文章,录一段视频,讲给别人听,都可以。

4.读书的体量一定要大

我们都知道,量变引起质变,要想从书中获取裂变的能量,阅读量一定要大,要多读,读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书。

有数量,才能谈质量。

最后,再说回开头的那位朋友。

记得,第一次去她家时,我特别震撼。客厅没有电视、沙发,满满的两大排书架上都是书,中间放着两个大书桌。

这哪是家啊,分明就是图书馆么。

每逢晚上、周末,一家人围桌而坐,各自读书学习,那画面真是书香四溢、岁月静好啊。

朋友说,尽管她现在特别忙,忙得没时间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但她仍然每天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她的事业,她的生活,要比大多数人精彩,做什么事儿也比较顺利?

或许,这正是阅读带给她的能量。

爱读书的人,过得一定不会太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