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年阅读书目(分类整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如果没有阅读,过往的时光该如何记住呢?2021年读了一些书,做了很多思考。阅读不能带来改变,但是思考和行动可以。

Part 1  儿童文学篇(4部)

《山居岁月》

陌生人给山姆取名梭罗,儿童版的《瓦尔登湖》就诞生了。

作者说:哪怕能在书中逃离现实片刻,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有些地方身虽不能至,但是心灵可以抵达。

《逆行天使》

虽然作者的文笔很轻松,但我还是边哭边笑读完的。

去年的疫情历历在目,如今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可是要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当所有人,都有了同样一个目标,所有的争吵矛盾都变得微不足道。

每个人都在疫情中坚守起自己的职责。因为我们深知:我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我的中国;我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我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我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夏洛的网》

《海鸥乔纳森》

我们无法像海鸥一样翱翔蓝天,但我们的思想可以;我们无法像花婆婆那样住在海边,但我们的精神可以;我们无法穿越时空,但书中却给我们呈现了非常丰富的世界。我们无法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可是通过阅读,就可以读到别人的经历。

Part 2 文学名著篇(8部)

新年第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

买于2016年,那个时候亚马逊还在卖实体书,现在亚马逊只有电子书。

现实是六便士,理想是月亮。生活永远不是只有当下的选择,所有的挣扎也不过是给自己留下一个退路。

《月亮与六便士》书摘

《局外人》

当时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职业幸福和心灵自由都很重要。

《德米安 仿徨少年时》

因为一本书认识了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他在割裂的两个世界中完成了自我救赎。

他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

这句话可以用来解决任何时候的迷茫。读书真的很神奇,与其说是我发现了这本书,还不如说是它主动找到了我。只为了让我去发现自我。

《少年维特的烦恼》

粗粗一看,维特是为情自杀。但是仔细一读,却表现出一个时代的烦恼、憧憬和苦闷。

每个国家在遭遇社会变革之际,人们内心都会彷徨不安。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如此。我们的生活一旦发生变化,我们也会感到无所适从。

所以,阅读这类书,还能增加我们面对未知世界的勇气。

《飘》

这是看第二遍了,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一部作品,仅此一部,就奠定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横栏全书,是一部老南方种植园文明的没落史,一代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而纵观全书,则似一部令人悲恸的心理剧,以戏剧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与内心的冲突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看《飘》,就犹如走进原始森林,越深越美。

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个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女孩,讲述了她从十六岁到二十八岁的三段婚姻。从她的经历可以看到,一个人能在任何情况下活下去,依靠的只有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以前读《飘》真的很讨厌斯佳丽,觉得她虚荣自私又做作。现在却觉得她很真实,总是为自己而活。但绝不是任性而为,她知道伤了妈妈的心,也会内疚难过。小说中的瑞特,更是特立独行的代表。这两个人太般配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

如果你不懂爱情,一定要读这本书。

费尔明娜和弗洛伦蒂诺越过了时间,跨过了不幸的婚姻生活,直抵爱情的核心,是什么呢——只要你需要我,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来到你身边,陪你一生一世。

《江南》

第一部:人面桃花

我想题目应该来自崔护的《题都护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一部哀而不伤,写出了时代变革时每个阶层人物的命运和内心。

第二部《山河入梦》

总是会想到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其实这一部讲的是新中国后,人民公社时期县城干部们或迎合或妥协或反抗的做法。

第三部《春尽江南》

故事的尾声,写到了20世纪。里面尽是熟悉的场面和人物,仿佛写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女主人公陶家玉因为癌症住院才醒悟:自以为融入了这个社会。每天提醒自己不要掉队,一步都不落下。直到有一天,医院的化验单温柔地通知你出局。所有的人都会掉队。不是吗。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巧合的是,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正躺在病床上打点滴。当我读完,点滴刚好打完。不得不相信,似乎命运早已安排好每个人还去向何方。

虽然《江南》三部曲,看似是一个系列的书,但是三部又各有各自想表达的主题和内容,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可以全部看完,也可以选择其一读读。

《子夜》

这本书的主旨: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佩服茅盾先生如此独到的见解。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大行其道之时,虽然已经露出不少弊端,但是能看透中国命运的人,还只是少数。

由此可见,吴荪甫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发展的悲剧。在不同的时代的每个人,都应该顺应时代的正确走向,这样才不至于称为悲剧人物。

Part 3  社科历史类(4部)

《如果这是宋史》

辽宋风云 变革时代 南渡北望 官宦王朝

蔡京出场:阳光的人在逆境中变得耀眼,阴沉的人在逆境里皈依了黑暗。

良臣和圣贤都身败名裂的时代,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你会如何选?

宋朝三百载,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三人:王安石、岳飞、文天祥。从没想过,再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会泪流满面。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文天祥的绝笔书,他唯求至死无愧。宋朝随着他的死而永远成为历史,而他的一片丹心却不会随风而逝。相反,英雄的气节会因历史的沉淀得以升华。

我想,这也是读史的原因之一。不但可以知兴替,还可以感受英雄的喜悲哀乐。

《万古江河》 许倬云著

用了两个多月时间,终于读完了许倬云先生的著作《万古江河》。

这本书写的是中国文化成长发展的故事,以及对于这一过程的解释。

谈到文化发展,我们可能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除此之外,还有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等等,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这个技术是怎么传出去的呢?只能说纯属是意外。唐玄宗时,大将高仙芝在怛罗斯(今位于哈萨克斯坦)战役败于阿拉伯军,唐军的造纸工匠被俘,将中国造纸技术传入阿拉伯,自此撒马尔罕纸闻名欧亚,取代了羊皮及埃及莎草片。自此,造纸技术逐步传入欧洲各地。

许倬云先生说自己写的历史,朝代更迭、帝王将相只是历史舞台上的小插曲,更多关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很佩服许老的这种历史观,也从书中看到了他具有世界格局的视野。

例如讲到安史之乱,我们的切入点通常是语文课上学过的杜甫的诗歌,所以我们关注到的是战争带给百姓的痛苦,也会怨恨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但是在《万古江河》中,作者如是说:回溯过去,安史之乱的根本性质,其实不是强藩反叛中央,毋宁与北魏六镇之乱相似,乃是胡化地区对汉人中央政府的反扑。 许老的视野已将超越了“中国”,他用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历史。在他身上,我已经看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文化的特点,不是以其优秀的文明去启发与同化四邻。中国文化真正值得引以为荣处,乃在于有容纳之量与消化之功。《万古江河》一书弥补了以往自我中心观念造成的缺陷,加入了文化圈的内外关系。今日的世界已经融为一体,所以万古的江河,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吴钩著

这本书讨论了宋代的现代性,读完对宋代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宋代不仅仅只有宋词,还有宋代人追求精致的生活。 夏季要有消暑的冰镇饮料,冬季要吃新鲜美味的蔬菜。一日三餐要吃得精细有营养,各种烹饪方式轮番上阵。这样的宋代,出现苏轼那样的吃货也不足为奇。

其次,宋代不仅仅只有文学艺术,还有敢爱敢恨的士大夫。 在宋代做官,没有一点骂皇帝的本事是当不了大官的。(私以为苏轼是不是没有骂过皇帝?)宋代的士大夫都是一群有脾性的人。如果两位官员闹了矛盾,皇帝都是劝不动的。这和我们印象中的“重文轻武”的宋代不一样。我们以为重文轻武就是弱国,实则不然,文官集团更能体现理性化的国家制度。

接着,宋代不仅仅只有孙羊正店,还有全民皆商的盛况。 传统的阶级“士农工商”,在宋代根本不存在。如果你没有本钱做生意,还可以赊账拿货,卖了之后再付货款。

最后,宋代会审案子的不仅仅有包拯、寇准、宋慈,还有许多具有“情法均衡”思想的大法官。 难怪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变量: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

这本书是莲姐推荐我看的。很早就买了,但一直搁置在一旁。一口气读完,书中围绕着去年的疫情讲了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改变。

书中的两个观点,让我感觉眼前一亮。

1.历史学意义上的20世纪是在2008年结束的。21世纪真正的起点是2020年。

2.未来我们该拥有什么能力可以生存下去——马赛克式并存的能力。保留原有的核心价值观+坦然接受挫折,勇于做新的尝试。

我们曾经幻想过无数次的未来,它真的已经到来了。做好准备,迎接充满未知的明天。

Part 4  人物传记类(4部)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在六一这天刚好读完坡仙的传记。

常常有人拿苏轼和李白做比较,因为都有仙气。叶嘉莹先生的评价很到位:李白是“仙而人者”,所以不为世间容纳;东坡则是“人而仙者”,所以他和我们一样有做人的烦恼和痛苦,不过他有几分飘忽的仙气。

所以我们会觉得苏轼就像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

这本书对比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记录更加详细。林版是由英语翻译过来的,读起来始终觉得不太流畅。这本书白话中夹杂着文言,会让人更加注意书中的细节。

如果想要读读苏轼的诗文,这本书也非常适合。

我觉得苏东坡留给我们的财富,除了那些优秀的诗文,还有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无论何种境地,他都能应对自如。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陶渊明传论》李长之

以前只是羡慕陶渊明可以寄情山水,隐居田园。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无奈。人终究是社会性的,如果不是对现实失望至极,又怎么会归隐呢?现在重读《桃花源记》,不仅仅是向往桃花源,还读出了陶渊明的无奈。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是他能够推己及人,时刻为时代车轮底下的人们着想,即使他只能够想一想,无法做到。这样已经足够了。

《杜甫传》 冯至

据说冯至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时,邓稼先还选过冯先生讲杜甫这门课。我们都知道杜甫号称“诗圣”,他的诗号称“诗史”。

从《望岳》到《登高》,从山东到蜀地,中间三十多年,杜甫经历了疾病缠身、仕途不顺、小儿饿死,八年战乱、居无定所、颠沛流离……他一度只能靠卖药材养活一家老小,还曾经因为战乱只能飘在江上,最终也病逝于船中。

但即使是处于这样的境地,他想到竟是自己是官员后代,已然免除了赋税兵役,竟也会穷困潦倒至此。那些普通百姓们,岂不是生活得更痛苦?他为这些人哀歌,同时也为时代哀歌。他的这些歌,统治者当然是充耳不闻。以至于他后来对朝廷也失望了。不再把希望寄托于这些贪图享乐的统治阶层。这个时候,他思想中的光辉尤其灿烂!

《陆游传》朱东润著

这个版本读起来不太顺畅,主要是对南宋皇帝的年号不熟悉,所以一边读一边查年号代表多少年。

陆游八十五年的人生,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其中只有孝宗有主战态度,可奈何“孝”字当先,太上皇高宗还在,他的意志也终于消磨了。

陆游一生始终不渝的爱国之志,只能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直到最后,他都坚定不移,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Part 5  专业理论类(3部)

《教师阅读地图》魏智渊著

作为老师该读什么书?根本书籍。

什么是根本书籍?是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怎么读?这本书介绍了一种读书方式:知性阅读。

人的一生有限,要挑选好书去读,而不是什么书都读。读书不是看一遍就过,还要结合自身不算去思考。

读书也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建构知识,形成智慧。

我发现,往往越是去追问,越是会看到问题的本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回归”,接纳自己,回归本真。

《普鲁斯特与乌贼: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

如果你没时间阅读,那么这本书可以让你有些安慰。很多天赋异禀的人,都有阅读障碍。

如果你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这本书把阅读者分为不同阶段,你一定能有所进步。

阅读的核心是超越文本,读者真正的成长在于读完书之后。

今天和孩子读了几本卡梅拉,实在是太喜欢了。在路边就开始和朋友分享,指着书上眉飞色舞地讲述。这个时候,他的大脑神经元应该挺忙的。

《阅读的力量》

一部《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西方认识东方的大门。

一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打开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大门。

现在有了网络,真的很少孩子会静下心来看一本好书。

《阅读的力量》一书阐述了自由自主阅读比直接教学更能提升孩子的语文成绩。

作者甚至说:没有自主阅读,我怀疑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培养好的语言能力。

这本书的重要观点是:当孩子因乐趣而阅读,当他们上了书本的当时,便不自主地、不费力地学会所有大家关心的语言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2021年文史类书籍占比最多,而专业理论书籍读得相对较少。2022年要多读专业类书籍,确保自己不要“偏食”,偏食也会营养不良。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