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如题所述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食用农产品的质量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并且对人身体有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监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及消费者对质量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未减少,反而时常成为新闻焦点,影响范围越来越大,甚至引发公众恐慌。在此,我愿分享一些看法,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
首先,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在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中,任何“零风险”事情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如此。食品原料来源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中存在现代技术可以检测或检测不出的元素成分,只是含量多少的问题。农产品大多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品,它们本身也是有生命的机体,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人们在选择农产品时,通常会选择外观、色泽、口感等俱佳的产品,而这一矛盾的解决依赖于农产品的专用药——农药,就像人用药、兽药一样;依赖适量的食品添加剂,以保证农产品生长的相对“健康”,就像人类,不可能不生病、不可能不吃药,就是所谓的绝对“健康”。
其次,安全与食品摄入量和频次负相关,与摄入主体身体状况正相关。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医生巴拉塞尔萨斯就说过,万物皆有毒,关键在于剂量。因此,农产品的安全与否与消费者摄入的数量和频次负相关。同一种食品高频次大量摄入,与低频次微量摄入相比,前者给人体造成的危害无疑要大得多,甚至是致命的。众所周知,酒甚至是水,过量引用,不仅会伤身体,甚至可能造成中毒身亡。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消费者自身身体素质的不同,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显性或隐性疾病,或处于不同的环境等因素,摄入同一种食品,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牛奶、虾蟹等,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产生过敏性反应,造成上吐下泻,误认为是食物中毒,进而误测其质量问题。
第三,食品是否安全与其生产过程及其存在状况相关。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曾指出,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而非监管出来的。食品的安全与否与其生产过程紧密相连。生产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如直接种植加工、储藏运输、保鲜销售以及后加工等,其中直接种植管理最为重要,因为涉及初级农产品是否喷施农药、是否违法使用添加剂等。更重要的是,这些农药和添加剂产品本身是否合格、安全。如果这些农药含有违禁成分、大量使用、违法添加,结果可想而知。
第四,食品是否安全与社会舆论氛围、人群心理及科学知识水平相关。有些食品添加剂本身没有问题,也可以用于除农产品以外的食品生产加工中,但是一旦发现用于农产品中,就会有人怀疑整个农产品都不安全。例如,柠檬黄是一种安全的食品、药品着色剂,但在人们的心中,仍然认为是个食品安全问题。再如,有媒体炒作说中国运动员每天饮用的水中含有“一氧化二氢”成分,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现象都可能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第五,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能力有限。例如,今年8月10日发生的“张裕毒酒门”事件,就是由于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不健全所导致。当然,根本原因还是生产者的不良经营行为,在没有被监管的“盲区”更加肆无忌惮。目前,我国农产品检测监管体系尚不清晰,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和提高检测技术。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来认识和解决。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这些问题,逐一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