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生与死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4

1. 求一个关于生与死话题的中国古代诗词或古文,或一个能突出这个话

庄子是道家思想,道家对生死的观念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而儒家思想对生死的观念则为“杀生而取义”。

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人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古代的真人,不知道喜欢生命,也不知道害怕死亡。出生了他不欣喜,死去他不拒绝。无拘无束地来,无拘无束地走而已。他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也不会追求自己要去的归宿。有事就欣然接受,忘记生死,归于自然。

庄子又说:“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这些真人都是那些容貌显得宁静淡然,心里能忘怀一切的人,喜怒哀乐的性情能够与四时相通,对生活里的任何事情都能够坦然应对。

庄子借助真人,表达了对死亡的一种态度,就是第一部怕死,第二也绝不找死。

而儒家讲仁人志士可以“杀生而取义”,可以舍去自己的生命而维护一个大的道理。

在生命长河中,儒家与道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儒家的姿态是烈士,道家的姿态是高士;儒家的姿态是与时间去争抢,抢出来有限的时光去建立,而道家的态度是在流光中顺应,去把握每分每秒,去乐生。这两种人生观最终的殊途同归是让生命获得价值。但是,人生的价值判断永远都不会相同。

有的人更多地看中历史上的名垂青史,看重社会上的建功立业,让个人生命付出代价,也要去建立一种社会功勋。也有的人更多地看重自己内心的完善、安顿和自己道德上的成全。

如果是前者,他在对于人生的心有不甘就多一点,而后者则淡泊就多一点。其实这就是儒与道在作用于我们内心时候,在我们拥有的相同的光阴中呈现出的不同的态度。

其实,中国人在对待生死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以屈原为代表,一种以司马迁为代表。

屈原生当战国乱世之中,作为楚王的同姓贵族,作为一个士大夫,当楚国被攻破颖都的时候,当秦将白起把颖都屠城的时候,尽管一个人流落在外,尽管他还有许多国家可以去,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宗庙和自己的国家都已经万劫不复了。他生命的最好的终结就是随着这一切一同归去。

屈原之死是一种殉国,也是一种无奈。用郭沫若先生的话说,他是在自己美好的理想和不能实现理想的现实之中被撕碎的。所以,这样一个人,他必须采取这样一种惨烈而决绝的方式来处理生命。

司马迁有一封著名的信,是写给好朋友任安的,叫做《报任安书》,完整地表到了自己对于生死的态度。在信里,司马迁回顾了自己下狱、受刑整个过程。他说自己非常冤枉,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诬陷,满朝文武没有人来救他。这种情况下,他当然可以选择死亡,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可是,他没有。他接受了作为男人最难以容忍的耻辱:腐刑,就是被割去了生殖器。因为他有使命没有完成,就是他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从他的父亲司马谈把这样一个史官的大业托付给他的时候,就告诉他,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死后五百年之于今,没有人能够“绍明世”,“续《春秋》”,来把这样一个时代记录下来,传承历史。所以,司马谈临死之前,把编撰《史记》的重任交给了司马迁。所以,司马迁说,他面对历史托付下来五百年一人的使命,他自己的态度是“小子何敢让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有这么大的事情,那么宁可受辱也绝不轻生,这就是死司马迁的态度。

2. 生与死的对话

生说:“我到来可以使人高兴,比如新生儿的降生。”

死说:“我的到来有时候也可以,比如安详地死去。”

生说:“我的到来也可以使人伤心,比如降生婴儿却无法赡养。”

死说:“我的到来一般都使人伤心,比如亲人的死去。”

生说:“我在全世界的每天很频繁,几乎一天可以降生几万人。”

死说:“我在全世界也很频繁,全世界一天几乎饿死、病死、死于事故者也有上万。”

生说:“我的出现被赋予神话色彩,每个新生儿都是上帝的安琪儿。”

死说:“我的出现也是一样,人的逝世被称为死神领他到天堂或地狱去。”

生说:“我有一次看到一位怀孕的母亲难产,我心一动,让她生下了宝宝,而且母子平安。”

死说:“我有一次看到一位将死的病人,但他实在不应该离开这世界,我于心不忍,没有让他死去。”

生说:“我很辛苦,一直以来都有人希望他家能够人丁兴旺,但你知道,这地球容纳不下他们了。”

死说:“我也很辛苦,老是有人希望他能够永远不死,可你知道,那也是不可能的。”

生说:“我可以在这一瞬间让地球‘人 *** 炸’。”

死说:“我可以在这一刹那让地球寸草不生。”

生说:“但我们不能那样。”

死说:“是的,我们不能。”

生说:“我们为什么不能?”

死说:“我们不能滥用权力。”

生说:“是啊,但人类实在太可恶,是我不得不助纣为虐。”

死说:“那就得看他们什么时候觉醒了……”

3. 一个人的生与死 阅读答案

生与死~~~~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净化过程,都值得去探索,都值得期待。

偶然发现,宇宙中存在另一个相反的我,包括你一样也有另一个相反的,只是没有依据,没有说服力不要紧,任何事物只要你信则有,听我解释。

既然有生,必然有死,同样,既然有死,必然有生,生和死没有谁先谁后,你处于死的阶段,同样在探寻,死的终点会是什么?就像我们现在处于生的阶段,是无法得知死后会是什么样,打个比喻;胎儿生长在母体里面,对于他来说,那么他的世界没有时间,空气,阳光。。我们能理解吗?一朝分娩要离开那个他认为生活了“一辈子”的世界,马上要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不愿意走是不行的,因为时间到了,是不是和人生命结束时一样?那么当胎儿奋力挣扎、极度不愿又丝毫改变不了必须来到这个有阳光空气时间的新世界,那一刹那只能用哭声来表达,渐渐适应了新世界以后,他会这样想,原来这里也还是不错嘛。生命就这样死去生来循环,不生不灭的交替,每一次生命都得到进化,最终去向哪里?还是继续循环,继续进化?也许人类起源,宇宙起源,黑洞不为人知的作用以及黑洞有没有出口等等等等,都和我们生生死死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么生与死的不同之处在于————生:蛋白质加上你一直拥有的并且独有的灵魂,组成一个不可替代的你,————死:蛋白质回归大地再次承载新的生命,各种细菌真菌小虫子,灵魂则聚集在某处(我只能说某处,因为目前为止我还没去过),等待某个特定时候,再次依附在新的身躯,又或许,灵魂以其他生命形式存在,只是没有人一样的承载体就不会有人一样的思维,再或许,灵魂存在于另一个空间维次,等待不知名的神秘力量的安排,也或许是生来死去的循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完全以“等待安排”的生命形式存在某处,毕竟,宇宙太大太神秘,大得超过你最最大胆的想象,神秘得任何假想幻想都具备可能性,甚至我想,宇宙也许就是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巨兽,银河系不过是巨兽身体里一小块组织,太阳地球月亮金星木星水星不过是组成这块组织的细胞,人,就是细胞上数不清的分子,原子,甚至人类科技至今还没有发现的更小的~~~~什么子吧。

4. 求以”生与死“为 话题的作文

屈原投江自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离骚”;海子卧轨而死,呤出了优柔感伤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生”这个字在他们的心中犹如苍穹白云一片,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不过,切不可说他们是“轻生”,无视上帝赋予他们的宝贵生命,那是大不公平的。

他们也许是参透了人生的某一内涵,某一意义,或许是看破了人生的某一本质吧!用这种或那种方式结束了生命,去过他们想要的那种生活。那些饱含哲理的诗句,便是最好的见证! 其实,生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相反,死也许会让人获得幸福,获得解脱。因此,当一个人悄悄离去时,我们不能也没有资格去批判他们,这也许是他们最正确的选择! 也许,又有人要产生疑问了。

照那样说,人生岂不是只有死才是最伟大吗?不,当然不是!其实,人世间又有几人是看破人生的呢?大多数人还是觉得生着好。他们其中一些脚踏实地地活着,用双手创造生命,创造快乐,在这个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们与屈原,海子是同等的,即使,不在同一个空间。 但是,遗憾的是有些人装着看破红尘的样子,打着“今日有酒今日醉”的旗号,到处寻欢作乐,虚度光阴,那简直是 *** 。

只有躯壳,没有思想,没有精神,与行尸走肉有何区别呢?他们对待生命也是平淡,对死也是无所畏惧,可那不是英勇!我敢说,他们活着比死还要难受!纵观历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提人生的“短暂”与“漫长”了! 其实,人生中的“短暂”与“漫长”并不是对所有人而言的。

简单地说,他们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诚然,有些人的生活丰富而多彩,于是他们感慨人生短暂。

但有些人的生活单调而死气沉沉,他们便 *** 着漫漫人生路。对前者而言,人生就是一天;而对后者而言人生犹如百世!不过,真正的人们又何必在乎这些呢?人生多彩,我们度过了;人生苦闷,我们经历了。

蓦然回首时,谁能说那不是一种享受呢? 生,是一种人生;死,亦是一种人生。人生无阻,便无所谓人生的! 我自己都没抄,给你了!!!!!!!! 永远延续……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确实每一个人都有一死。从尘土来,最终将归与尘土。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就好比一次旅游一样。

可当真正死亡来临时又有谁能坦然面对呢? 生与死的选择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对项羽的写照。

当阵阵秋风从项羽吹过,这位曾经雄霸一方的霸主就这样死了,仅仅是因为他无颜见江东父老。可他曾想过,他这一死是解脱了一了百了,但那江东的父老可怎么办? 拥有雄心壮志的他可曾听说过“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许他想过可他放不下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了死。

他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失败。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由他嘴中说出来。

“无颜见江东父老”他无颜见的是自己的失败。过高的要求自己使他走向了那万劫不复的深渊。

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 为人走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甫志高就是一个从狗洞中爬出的人。

他为了自己能苟延残喘几载,他选择了从狗洞中爬出来生存。他可曾想过他的几栽是他拿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自古中国有句话“士可杀,不可辱”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失去了他的尊严失去了,他的信仰,失去了他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生他选择了别人的死,以别人的死来换取他的生。

还不知悔改的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笑的理由。

他将被万人所唾弃,被后人所憎恨。 冤屈之屈原兮,如今汝之安否 汩罗江江面上有你的诗歌,黔中郡的山中有你的身影,陵阳的大地上有你叹息。

你的一生是那么的悲屈,一生为江山社稷操劳换来的却是满腔的悲屈。无力回天的你怀着满腔的悲屈跳下了汩罗江中。

也许你的死是对你对楚国的一种解脱。楚国的人们记住了你的好,忘却你的不得志,如今的端午节就是因你而来的。

如果当初你不悲愤的投江而去如今的人们可能不你是谁。如今的你在得知也许会含笑九泉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当我读文天祥的这句诗时,我才明白什么才是生与死的选择——生要无愧于心,死要无愧于地。

这才是正真的生死之道。死要死的其所,生要生的无愧心。

命运的强者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为受到一点小挫折而心灰意冷、迷失方向,甚至用结束生命的方法来向命运抗战,而谢坤山一个身体残缺的人,并没有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放弃人生。他从开始用嘴含笔写字,到用嘴含笔画画,一步一步凭着他超人的毅力完成人生中的每一步。

在最初几年里,他所有辛勤的劳作与 *** 的投入换来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时他没有灰心气馁,而且是以更高的热情与加倍的努力,常人所没有的毅力继续作画。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艰辛付出后,他终于迎来成功的硕果。成为了一名画家。

他用笔来彩绘人生,赞美生命。 自信,是谢坤山成功的因素之一,谢坤山的一句话:“别人看我,只看我缺少了什么,我看我自己,却是看我还有什么?”“剩下一只眼,是有不便,但由于心境上有了这番的开阔,因此我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憧憬着一片光明。”

仅剩的左眼饱受“视网膜剥离”的威胁,一次又一次的手术失败,他没有放弃,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