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_浅谈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1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074-01  《统计初步》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中第一章内容。这一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据随处可见,感知和识别数据,认识各种来源的数据,学会用度量来反映一组数据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反映数据的特征,能够借助于图表和公式回答有关数据特征的问题。因此,本章所涉及的问题大都是实际问题,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要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必需学会收集数据,进行整理,最主要的就是对其进行分析。然而,受传统教材的影响,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对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并没有理论问题重视,学生也是知道数学主要是算,岂不知算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现生活中。于是表现出认为内容简单,不太重要,这样就给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主观上造成了一定障碍。通过这一模块的教学我们就会发现新课程对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特别注重,这就需在平时教学中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加大培养力度,下面就自己对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看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1、平时教学中注意转化学生思想上的偏见。使其明确数据分析能力的构成。数据分析能力由数据的认识能力,数据的收集能力,数据的整理能力,数据的表达能力,数据的探索能力等几个方面构成。各种构成之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也与其他数学能力有紧密的联系。
  2、实际教学中尝试从不同方面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品质,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动手实践和探究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1)加强感知理解,思考比较优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都是描述数据集合的集中趋势的度量,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事实上,改变一个数据的值,往往不能从根本上影响中位数,而增加或减少一两个极端数值点,对于平均数的影响是非常敏感的。反之,中位数对于这种变化的敏感性就差了。
  (2)贴迈现实生活,增加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其他资源中收集数据,并作为对自己收集的数据的补充,并指导学生决定什么数据适合需要,考虑哪些数据信息具有局限性,可能影响对数据的解释。
  (3)实验收集数据,加强动手能力。教师可在每节上课前给学生布置课外收集数据的任务,让其实验收集数据,可以以小组进行,要求每个成员加强协作,人人动手。
  (4)探索蕴涵规律,加强数据发现。利用对数据列出的散点图和线性回归方法,可以测定和检验某个总体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对这种关系的探索,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教师应诱发学生以数据为基础回答问题的愿望,在整个过程中进行观察、推理和猜想,提高观察与猜测能力。
  (5)联系多种情境,抓住一个原理。教师要鼓励学生描绘许多数据,从图中寻找关系,分析变量之间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以及不明显的关系。从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充分领悟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原理。
  (6)沟通已有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简单问题情境中认识和运用概率思想。例如,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一个盒子内有形状相同的100张纸片,分别是从1到100的数字,若你从中随机抽出一张,这张纸上写有数字5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不是5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要求学生利用概率的概念探讨。这样,学生通过分析会明确频率分布直方图是事件概率估计的根据。
  总之,为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应该让学生感受与数据相关的问题情况,了解数据的实际意义,经历数据的产生,整理、分析、表述过程,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做出预测的过程,对预测进行检验的过程,纠正偏差,做出调整的过程。这样通过实践尝试、理性思考、辩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就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