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过《孔乙己》、《狂人日记》等文学著作的鲁迅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文字不以优美动人见长,反而每句话都像是锋利的刀刃,刺向当时世间的丑恶,他的文章中,隐藏着深刻的批判,也藏着对中国人深埋心中亟待唤醒的“灵魂”。
而独特的旅日求学经历,也让鲁迅在日本人心中拥有着不一般的地位,因为在中日两国人民心中深受喜爱,他本人以及他的后人,都成为了中日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
虽然鲁迅是一个文豪,可惜他的儿子却没能继承他的天分,在文学方面的资质十分平庸,他的长孙更是如此。不但沦落到卖爆米花为生,更是直言被爷爷鲁迅拖累。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家有趣的鲁迅后人吧。
鲁迅原名姓周,他给自己唯一的孩子起名周海婴。 据说周海婴出生的时候遭遇难产,母亲许广平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好在最后出现奇迹,许广平母子平安,鲁迅也顺利成为父亲。 虽然鲁迅不是善于表达父爱的人,但他对于孩子的教育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作法。
鲁迅参考了自己从前的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决心做一个新时代的父亲,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敢说,敢骂,敢笑”的人。 可惜在周海婴童年时,鲁迅的身体状况就一直恶化,在周海婴8岁的时候,鲁迅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幼年丧父对于周海婴来说,必然是残忍的,但鲁迅对于他的教育,却没有让他因为失去父亲的庇佑,而陷入诚惶诚恐的境地。 但身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身上的压力还是很大,据他说,平时的学习丝毫不敢懈怠,想要偷懒的时候也怕别人用鲁迅后人的眼光评论自己。
可遗憾的是,尽管周海婴尽了很大努力,但他在文学方面的资质却很平庸,无奈之下,周海婴只好把精力投入到更感兴趣的无线电行业。 1948年,周海婴成功进入北京大学无线电专业学习,后来又多次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
周海婴曾说,因为父亲的教育,让他成为了一个崇尚个人奋斗的人。 对他来说,人生的意义就是不依靠父亲的光环,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 社会 有用的人。 周海婴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也同样影响到了他的长子,也就是鲁迅的长孙——周令飞。
毫无疑问,周令飞从出生起就已经注定,发生在他父亲身上的事情同样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但毕竟周海婴的教育方法不比鲁迅,周令飞的心理素质也比不上他的父亲,因此,周围人的目光和给予他的压力,让周令飞的整个童年都生活在压抑之中。
为了逃避这种难以承受的压力,周令飞偷偷来到部队申请参军,虽然他的年龄不够参军资格,但他却凭着自己的机智达到目的。 但是周令飞不知道的是,在审查的时候,他的身份早已经暴露,年龄不够的问题也是看在鲁迅后人面子上的特殊照顾。
在日本学习打工的过程中,周令飞结识一位台湾女生张纯华,两人相识相知,不久后就坠入爱河, 后两人结婚后,周令飞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去妻子的故乡,做一名上门女婿。
去到当地的周令飞,彻底走出了鲁迅后人的光环,这种生活是自由的,他也不止一次的和妻子朋友说起: “作为鲁迅的孙子,前半生都受到了爷爷的拖累,现在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了”。
在异乡的生活虽然自由,可是身无所长的周令飞为了养家,还是吃了不少苦。 甚至为了赚钱去夜市卖爆米花,生活的艰苦条件没有让他后悔,反而甘之如饴。
鲁迅的后人们,没有一个人从事文学和医学方面的工作,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他们为国家做出贡献,无论在哪个方面,只要是为人民的事业奋斗,就无愧于鲁迅后人的身份。
受到家人的影响和中国 社会 发展的鼓舞,周令飞决定留在内地,弘扬鲁迅先生事迹,推广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用鲁迅精神鼓舞青少年。 现在的周令飞已经成为了鲁迅文化基金会的重要成员,他今后还将继续为宣传鲁迅精神做贡献。
天才不是遗传的,也不会有两个天才是一模一样的,无论顶着什么样的光环,活出自己的风采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