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寄窗的个人生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胡寄窗教授一生都努力推动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工作,他分别于1941年和1946年创办了《经济学报》和《经济论评》杂志,为经济理论的研究和交流开辟了专业领域。1980年,由胡老积极倡导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在上海成立,胡老当选为会长。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学会规模不断扩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支较为强大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队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胡老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学术理念和拓荒精神,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开展和完善默默奉献。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中国经济思想史》树立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新标的。它是第一部探讨中国几千年经济思想演变的思想通史,填补了对秦王朝至鸦片战争前夕两千年经济思想研究的空白。他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l850到1919》为基础扩充并延展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也填补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空白。
在研究方法上,胡老还非常注重对理论前沿的把握,他不时向国内介绍西方经济学界的最新成果,为国内学术界了解和研究国外的经济理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20世纪40年代,胡老即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广泛向国内介绍了包括凯恩斯理论、货币数量说等西方经济理论的前沿成就。
胡寄窗教授是中国当代博学多才、中外兼通、古今兼擅的卓越经济学家,他在学术精神上强调立德、立言、立行,对学术的追求永无止境。胡老曾说,“我一生治学,无论在理论上或方法上,从来不迷信任何框框,思想深处经常有个攀高峰的强烈意愿”。20世纪80年代后期,胡老将研究重点从中国经济思想史转向西方经济学说,为了能够对西方经济学说有更为准确和深入的认识,本可告慰私衷、颐享天年的胡老以80岁的高龄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和德语,阅读德文资料,这种精神令他的每一位学生都为之感动。
胡寄窗教授将对学术的追求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是把教学看得比生命还要重。即使接近耄耋之年,还继续举办全国教师进修研讨班,坚持每周三天半的教学课程,并耐心细致地指导后学之辈,从未缺过一次课。他在晚年经常为本科生举行专题学术报告,对大学生在思想上、学业上进行指导。由于胡寄窗教授为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89年),并首批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胡老先后为国家培育出几十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