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 奇迹,是命运与天才的邂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大多数人,以如此相似的模式度过自己的一生。除了形式上的些许差别外,似乎只是上一辈生活的简单复制,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的惊喜和意外,有的只是绵延的焦虑和无望的麻木。就像是时钟里齿轮,每天重复着无意义的生活,害怕随时会被替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平凡的人只是扬起的微尘,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什么。但有一些人,却被命运置于一个关键的瞬间,一个决定个人生死、民族存亡、甚至整个人类命运的瞬间。

《人类群星闪耀时》回顾了作者心目中的14个关键历史瞬间,「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书名的德语原文是《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Sternstunden直译是一个人某方面发展的高潮时刻或具有转折性时刻,带有幸福且具有宿命的色彩,茨威格将它扩宽到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关键性时刻。那一刻,历史的选择与个人的意志强烈碰撞,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是人类历史长河上熠熠生辉的星辰。

斯蒂芬·茨威格,被称为「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他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那个极致的繁荣被瞬间摧毁的时代里,茨威格将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视为时代赋予他的责任。人性之美在他的笔下绽放,给那个荒芜而残酷的世界增添了些许色彩。

命运渴望强者和暴君。因为命运无以抗拒地热爱着这些和它相像的不可琢磨的生灵。——《人类群星闪耀时》

1451年2月5日,二十一岁的穆罕默德二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上王位,执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未成年的亲弟溺死在浴缸里。这位年轻残暴的君王,野心勃勃地发誓要将拜占庭据为己有。更可怕的是,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攻占拜占庭最大的阻碍之一,是牢不可破的「奥西多西城墙」。工程师精密的计算结果是,当时存在的最强力的武器,也无法摧毁它。穆罕默德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发明巨型火炮,「不惜任何代价」吸引了当时世界上最有才能的铸炮高手,经过三个月无休止的工作,巨型火炮研制成功。

一个难题的解决,往往意味着下一个难题的到来。巨型火炮的运输花费了全体民众和整个军队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巨炮轰开了不可破的城墙,默罕默德的船队还是无法正面驶入盲肠型的金角湾。但是,天才总能在适当的时候以创造性的临场发挥取代刻板的军事理论。谁说船一定要在水上移动?为什么不能把舰从山岭搬过去呢?攻占拜占庭的最后一个阻碍,终是没能拦下这位天才的脚步。

天才似乎都有某种相似的特质,他们都是梦想家,并且懂得如何以意志和能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有时「伟大的事业也会降临到小人物身上,但仅仅是短暂的一瞬间」,若他们抓住了这一瞬间,也可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由于自身资质的局限性,并不能改变自身命运的最终悲剧性结局。

发现黄金的苏特尔,却无力保护,所有人渴望的黄金成了舒尔特的一生的诅咒,他的残生一直在华盛顿法院大厦附近晃悠乞讨,为了食物,也为了公正。格鲁希那一秒钟的迟疑和错误的判断,葬送了拿破仑的霸业,他拥有的一切市民的美好品质——谦虚、谨慎、顺从、勤勉、深思熟虑,在决定命运的那一瞬间,变成了迂腐与平庸。

「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只愿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的天才高高举起,送进英雄的殿堂。」

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在富于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的使命。——《人类群星闪耀时》

那些天赋异禀的人,似乎都身负使命。作为天才,他们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不是为了自己而苟活于世,而是要为人类历史画下浓墨重彩的撼世一笔。

负债潜逃的小人物巴尔沃亚,在听说黄金国的那一瞬间,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是成为第一个穿过巴拿马海峡的人。穆罕默德二世,自视为古典时代罗马帝国及其基督徒继承者接班人,自幼便渴望比肩亚历山大大帝。西塞罗坚定地践行民主理想,现实的争取失败后,继续坚持将民主的理想,以文字和思想的力量传承下去,在为理想拼尽全力后,选择尊严地死去,丝毫不留恋尘世。

但,也许是使命感,让他们成为天才。天才,不仅仅是天赋,而是需要要自己争取回来的,是一种要努力发现它,然后承担它的一种责任。

「所有这些劳累,所有这些艰难,所有这些痛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致力于征服南极的斯科特在日记里写道「为了梦想,除此之外一无所求」。

52岁的亨德尔中分偏瘫,不能走路、不能写字、甚至不能敲他最心爱的琴键,他的音乐生涯面临终结。但亨德尔不认输,他要活着,他要创作,他要挑战死亡!亨德尔坚持每天在热水中泡上足足九小时,经过几个月,他奇迹般地以惊人的意志和信念,他恢复了,他可以重新投入音乐了。但是,在创作了部清唱剧之后,他的灵感枯竭了。失去创造力的创作者,才是真正的病入膏肓。他的灵魂已熄灭,思想已瘫痪,没有人能够拯救,只能向上帝寻求安慰。创作出不朽的清唱剧《弥赛亚》。

当个人的天分,以一种纯粹的高度履行义务的形式体现出来时,奇迹出现了。

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

铺设横跨大西洋的电缆,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前会有人提出如此疯狂的计划。1854年,英国还没有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还没有开始洋务运动。当时,学者们疯狂反对这一计划,即使最优秀的工程师也只敢寄期望于未来。然而,对电力一窍不通的年轻商人菲尔德,却以不可思议的信念和狂热,倾尽身价,投入这项事业。

菲尔德,用了12年的时间,期间经历了4次失败,6年的沉寂,从被人们认为是沽名钓誉骗子到万人追捧的英雄,将美洲和欧洲两片世界联系到了一起,完成了一次商业领域的通讯革命。

这一奇迹的实现,靠的不仅仅是菲尔德一个人的狂热,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狂热。

如此疯狂的计划,菲尔德在英国投放的三十五万英镑原始股,却在几天内被认购一空。「那是伟大的工程师史蒂芬森和布鲁内尔生活的年代,英国人对所有技术和机械均抱有史无前例的乐观态度。哪怕是为一项怪诞的项目筹措巨额资金,也会有人乐意为此倾家荡产。」

要想成就奇迹,永远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是:对这一奇迹深信不疑的人。

相对于历史的长河,个体是微不足道的,放大到整个人类历史中,个体拍打出的浪花微乎其微。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个体,只剩下冰冷的数字,甚至无声无息地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茨威格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感兴趣的是人,永远是人。他并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叙述一个个冷冰冰的历史事件上。《人类群星闪耀时》讲述了十四位被命运选择的人和他们波澜壮阔的内心,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历尽磨难却没能成功。但他们面对困难的巨大勇气,超越了个人的得失,为理想献身而在所不惜的精神却长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