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冷门部门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8

题主您好,经过上一轮机构改革后,取消、合并了部分冷门部门,各局下属事业单位中冷门部门很多,我就不赘述了。我简单介绍下目前县级区直部门和市属以上驻地单位中的“冷门”部门。

一、区直部门 二、市属以上驻地单位

机关单位其实无所谓冷热之说,在各自领域和行业都重要,只不过很多部门与老百姓联系不密切,作用不大,地位不突出,因此显得比较“清水”不重要而已。按照系统区分,大致有以下单位:

一、党群口的冷门单位

机关单位的冷门单位主要集中在党群口。

1、史志办。负责地方党史资料征集、编写、研究工作,收集地方重大事件编辑整理入册,作为地方 历史 资料留存。

2、供销社。计划经济时代产物,过去在保障城乡居民物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这项职能已经被市场替代,供销社的存在更多的意义是以备战时之需,实现原有资产的保值,工作轻松惬意。

3、社科联。领导、服务 社会 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和交流,办好相关学术刊物。一年完成几个课题,开几次会,出几期期刊完事。

4、科协。主要职责是开展科普工作,组织大型科普活动和青少年 科技 教育活动。不熟悉体制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机构。

5、档案局。机构改革后档案局已经不存在,行政职能多数并入县委办,其余全部划归档案馆。主要提供档案管理和查询服务。多数人一辈子可能都用不到这个单位。

6、残联。负责残疾人事业管理和服务。一年没几件大事。

7、侨联。负责侨务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为归侨、侨眷提供服务,联系侨胞,增加感情,工作最为轻松自由。

类似的机构还有文联、红十字会、妇联等。

二、政府口的冷门单位

政府单位因为都是行政执法机构,与老百姓联系比较密切,冷门部门相对减少,但也有几个明显代表。

1、民宗局。负责少数民族和宗教事务管理,听着牌子大,内容多,其实没什么事。

2、气象局。每天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气象预报,业务单一的不能再单一。

3、人防办。管好人防工程和各类防空洞,事情不多,权力不小。

三、其他比较清闲的单位

除了上述单位,县里其他比较清闲的单位比如人大、政协,工作不多,相对党委政府机构比较轻松,不过人大政协算不上冷门部门,毕竟在四大班子序列。

除了人大政协,其他比较清闲冷门的单位主要集中在机关单位的二层事业机构,比如民政局下属的救助站、农业农村局下属的农技站、林业园林局下属的公园、住建局下属的房改办、文体旅局下属的 体育 馆等,都是冷门单位。

结合我工作中沟通的实际情况回答楼主的问题。

1.供销社。每年公务员考试中,都能看到有供销社招考参公岗位,初任培训时候也一起参加。个人直观感受就是现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几乎很少很少提到供销社,甚至我都一度认为这个部门已经倒闭了。

2.地震局。这个部门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冷门衙门。地震监测预测工作,放在全国来看,各地似乎发生地震的频率并不高。因此,这个部门平时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另外,地震不能被准确预测也是情有可原,所以说地震局一般不会涉及到被追责问责,真正是个适合养老的部门。据说不少领导安排亲属都是放到这些单位去,不会误事,人轻松,待遇也有了。

3.工商联。上周刚跟领导去工商联开会,主题是营商环境。其实营商环境一直是我们单位在牵头,不知道工商联从哪里搞了另外一套问卷和评价排名,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调研座谈,期间我和领导沟通,都不知道工商联具体负责干些什么工作,领导甚至不知道这个单位全称是什么。也许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作为我们这个机关单位,都不清楚工商联到底做些什么工作,可见这个单位有多么冷门。

4.档案局。大家自己回忆一下,一年到头咱们到档案局办事的频率高不高?相信不需要多说了。

以上,是我个人能想到的,欢迎大家讨论增补,你能想到哪些冷门部门呢?

根据我县机构改革后留下的县直单位看,主要有下列冷门单位:

气象局

县气象局属县政府直属单位,单位不大,也就六七个人的样子。事情不多,每天通过118系统发点气象信息,其他业务好象没有。

县妇联

县妇联的工作相对单纯,今年好象就是“三八”妇女节发了个倡议书。如果遇上换届年就召开个换届大会,平时业务也不是很多。

团县委

主要管理全县团员档案,每年“五四”青年节组织全县青年联谊会,今年因“新冠”病毒防控,估计会取消。平时也没开展什么工作,是个清闲的单位。

县档案局

正科级行政单位,主要管理全县人事档案,但是真正去查档案的人少之又少。

县委党校

主要进行党的理论研究,举办全县优秀青年干部党员培训班。近年来,培训班举办的期数越来越少,一年也就一两期。

县史志办

每个月月底收集各单位上报的重大事情,然后选重要的、有留存意义的事情存放电脑供十年后写县志用。

直属工委

主要负责县直单位党员流动开具介绍信,每年“七一”节前收缴一次党费,十二月底前收缴一次党费。

县重大项目办

主要负责收集全县重大项目进度,送呈县主要领导以供决策参考。

县工商联

名字取得大,实际上没做什么工作。既没开过联谊会,也没举办过联谊活动,更不用说“外引内联”了。

民宗局

少数民族和宗教管理局,看起来有两项业务,实际上什么都没做。

县人大和县政协也是比较清闲的,但不能说冷门,毕竟是县四家班子当中的两家,与县委、县政府相比,工作轻松得多。

另外,还有县直单位内设级别较高的办公室也是比较清闲的,如:交通局内设机构“交战办”,县住建局内设机构“防空办”,县林业局内设机构“能源办”,县农业局内设机构“水果办”等等。

冷部门主要集中在人民团体中,但县委和政府部门中也有,主要是非经济部分。

县级部门主要分县委工作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政府工作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中省驻县单位等。

县委序列: 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农工部、编办、机关工委、党校、档案局、老干局、考评办等。

政府序列: 发改、教体、交通、交警、民政、公安、国土、农村农业、林业、统计、人社、扶贫、接待办、信访局、供销社等。

人民团体: 总工会、团县委、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文联等。

中省单位: 地税、国税、邮政、烟草、电信、供电、人行等。

1、老干局:

属县委序列,主要职责就是服务全县的离退休人员老干部,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人少事情也不多,干的都是好事情,但没有什么实权,在县上基本说不上话,只有逢年过节各种慰问,县上领导才会喊你一起去给老干部送温暖,平时只要老干部们把退休金拿着,吃好穿好问候多点,基本没事干。

2、农工部:

别看都带给农字,和农业农村都有关系,但农工部的职责比农业农村局少多了,不仅人少,事情也单纯,虽说是指导农业农村工作,但最主要的是研究政策,开展调研,为县委决策提供依据,每年组织几次调研,写几篇调研文章,一年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3、统战部:

有人说这是冷部门,但它是县委常委单位,在这里工作,油水不多但晋升快。

4、信访局:

扯皮的地方,每天接待不完的来访群众,解释不完的政策,说不完的话,不过能锻炼人,尤其是打太极的功夫。

5、妇联:

虽然管全县一半人口,但工作人员也就五六个人,经费按人头拨付,上面来人接待都成问题。

6、残联:

不要小看这个单位,因为残联有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职责,无论国企私企,还是国家部门,都得缴纳,所以单位不缺钱花,人少待遇好,干的也都是为残疾人谋福利的好事业!

7、供销社:

这个要分区域,有的县供销社已经垮台了,没有抓手开展工作了,但又地方供销社还有资产,如在各镇的办公用房,原来都是最好的地段、最好的条件,现在基本上都盘活了,有出租的、也有自己经营搞农产品收购、农资零售、做电商的,慢慢的日子也好过了。

8、工商联:

这其实也是好单位,人不多但服务对象是县上企业,入会的也都是有头有脸的商人,单位从领导到普通干部,走到哪儿都有人接待,人五人六的!

人社局工作人员为你解答。暂且将冷门部门界定为事少、人少、权小、压力小、存在感较弱的部门。依据我的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单位:

1.红十字会。三四个人就能玩转的单位,没有党支部,也不参加各类考核。

2.妇联。主要从事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目前,中国女性的地位还是较高的。这个部门以后有被撤并的可能。

3.档案局。主要是档案整理及查询工作。聘用制人员较多。

4.党校。有寒暑假,且所从事的工作较为单一,工作压力较小。

5.工商联。主要对接当地工商界工作。

6.党史办(史志办)。主要从事当地党史及县情史志的编撰工作。可能一年就忙那么几次。

7.科协。从事科普工作,人少,事少。 科技 工作主要由 科技 局承担。

其他的诸如城市工业局、供销社这些单位的存在的主要职能是解决 历史 改革的遗留问题。

同时,人大、政协及人大办、政协办也是相对较为轻松的部门,这些部门是县内科级干部到龄后的主要去处。

事业单位中根据前述定义符合冷门条件的较少,因为事业单位的成立是县级编委自己就能决定的事,能成立相应的事业单位说明本身就要承担一定的职能,要做相关的事项。不像党政机关的设置,要和上级保持一致。但实际上到地方后,有的地区可以不设置相应的机构。

团委,工会,残联,妇委会

工商联是,无职无权无责任,好吃好喝好朋友

地震局

超低概率事件,不发生则已,发生了就不是小事,事情越大越好处理,处理的人也就越多。

气象局

别小瞧气象局 房地产的防雷盖章 还有地区危化企业的防雷接地检测报告 还有工厂的检测报告 一年一个工厂起码就要一万多块上交给气象局。

都是好部门,没有工作压力不用承担责任工资待遇又不低。

那么多部门就像我们开车一样,一个帮忙挂挡,一个帮忙踩离合,一个抓方向盘,其实很多部门完全都可以统一一个部门干的,所以国家公务单位成为了很多人的梦想。

当然了,很多公务单位则是非常繁忙的,警局,城管,交警,火警,都是非常繁忙的,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闲的时候。

金宝认为,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所以不能只看别人享福,不看别人受罪。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着眼于自己眼前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题主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妥的。“冷门”足以表现出题主思想的偏见,可见题主的思维意识还停留在权力的大小之上,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如果题主不改变自已这种错误的认知,早晚都会出问题的!

我们常说的“冷门”就是指没有什么公权力的部门,它们平常与老百姓联系较少,甚至都很少听说过,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清水衙”!这是一种“权力思维”下的划分,它与我们现在倡导的“服务思维”相背道而驰。

因此只能说在县级部门中不为普通老百姓所熟悉的有哪一些?

1、县级机关单位不为普通人熟悉的部门。

①、侨联、文联,妇联。相对来说这些部门工作服务对象较窄,与普通老百姓几乎没啥联系,很少被人知晓,即使知道也是仅仅听说这个名字,其职责内容都是一片空白。

②、史志办、科协、档案局。这些部门也由于其工作职责的限制,一般人都不会有啥接触,自然也就很少有人了解它们。

而残联、红十字会,由于精准脱贫攻坚行动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影响(郭美美),让普通老百姓有了不少的了解。

2、县级政府单位不为人所了解的部门。

①、民宗局。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机构,政府工作部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全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拟定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宣传教育工作。

②、人防办。负责人防工程的修建,维护,人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战时负责重要军民用设施,党政机关,重要工厂的搬迁撤离工作并组织人民群众进行疏散,掩蔽,组织人员进行水电设施抢修,并进行防化防疫的工作。

其实不管是县级哪个部门,都是在为人民群众和 社会 服务,只是它们所做的工作内容不同而已。这种“冷热”部门的说法,其实只是过去老百姓“小农意识”的表现,现在应该与时俱进,才能跟上 社会 的需要。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机构改革之后,县直部门的数量大幅减少,所谓的“冷门部门”已经屈指可数。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点,县里面的机关事业单位并不一定都属于县委县政府管理,不少都是上级部门垂直管理,比如税务局、生态环境局等。

所以,县一级的垂管部门中,比较冷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 气象局

观测自动化后,县级气象局的存在感越来越薄弱。

二、 地震局

县级地震局职能非常虚,主要是地震发生后协助救灾、数据上报等。

三、 邮政管理局

县级邮管局没啥审批职能,还管不了县级邮政公司。

第二,县委直属的冷门机关事业部门有以下几个:

一、 档案馆

档案系统的改革趋势是档案局、档案馆分离,档案局的职能并入县委办公室,县委办对外加挂“县档案局”的牌子;县档案馆作为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履行档案管理、档案利用职能,属于冷门中的冷门。

二、 机关工作委员会

主要负责县直部门的基层党建工作,体制外的人可能没听过这个单位。

第三,县政府直属的冷门单位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 科技 局

县级 科技 局如果没有和其他单位合并,其职能就很虚。

二、 信访局

这属于群众很熟悉,但没人愿意去的部门。

三、 供销社

供销社目前主要靠固定资产出租而发展,自身职能比较少了。

第四,县委管理的冷门党群机关很多。

在县一级,除了工会、团委、妇联比较热门外,其他群团机关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例如 科协 ,除了每年9月的全国科普日忙一些,基本比较闲。

另外,民主党派、县工商联等也比较闲。

县级冷门就是所谓的“清水衙门”:

县史志办、县供销总社、县科协、县残联、县侨联、县计生委、县食品公司、县粮食局、县人防办、县气象局、县妇联、县工商联、县民宗局、县直属工委、县地震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