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日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1. 间的文言文意思

间、闲 jiàn

〈名〉

(1) (会意。古写作“闲”,“间”是后起字。金文,从门,从月。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 jiàn) 本义:门缝)

(2) 同本义。泛指缝隙;空隙 [gap;space beeen]

闲,隙也。从门,中见月。会意。——《说文》

有闲中也。又,闲不及旁也。——《墨子经》

其闲不能以寸。——《孟子》

从门闲而窥其夫。—《史记·管晏传》

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间。

得间奔真州。—— 宋· 文天祥《后序》

(3) 又如:间出(乘隙私出,微行);间缺(空隙);间蹊(小道);间径(小道;僻路)

(4) 隔阂;嫌隙 [estrangement]

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国语·越语下》

(5) 间谍 [spy]。如:间使(密使);间骑(骑兵侦察员);间者(探子);间事(用间谍之事);间人(内奸)

词性变化

--------------------------------------------------------------------------------

◎ 间

间 jiàn

〈动〉

(1) 挑拔,使人不和 [sow discord]

谗人间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离间(挑拔使之不和睦);间构(离间构陷,挑拔中伤);间疏(离间);间贰(离间);间书(用以挑拔是非的信)

(3) 拔去多余的植株、去掉[林中]多余的树(使其他的苗或树能更好地生长) [thin out]。如:间玉米苗

(4) 隔开间隔 [keep apart;at a distance from]

枫松相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病间月。——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间行(拉开距离行进);间阔(久别;远离);间岁(隔一年);间世(隔代)

(6) 夹杂;参杂 [be intermingled;be mixed up with]

中间力拉。——《虞初新志·秋声诗序》

(7) 又如:间色(杂);间错(间杂);间编(编次杂乱);间厕(夹杂);间诂(夹注)

(8) 非难;毁谤 [blame;reproach;slander]。如:间然(非议);间废(不以为然而废弃);间言(非议);间非(责怪);间谤(毁谤)

(9) 参与[participate]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10) 更迭;交替 [do sth.alternately]

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杜甫《别蔡十四著作》

(11) 又如:间歌(古时吹笙和唱歌相交替的一种礼制);间出(隔世而出);间生(隔世而生)

◎ 间

间 jiàn

〈副〉

(1) 间或,断断续续 [sometimes]

时时而间进。——《战国策·齐策》

间道经其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间以诗记所遭。——宋· 文天祥《后序》

间则蹑屐。——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秘密,暗中(隔开众人,使自己隐而不现) [in secret]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侯生乃屏人间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另见 jiān

2. 间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jiàn

1.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拔去,除去:~苗。

5.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jiān

1.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或介于两桩事物当中及其相互关系:中~。~距。~奏。天地之~。

2.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5.一会儿,顷刻:瞬~。

扩展资料

相关成语

1、间不容发

【拼音】: jiān bù róng fà

【解释】: 间:中间。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举例造句】: 这事间不容发,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

【故事】: 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准备谋反,他的谋士枚乘认为不可为,就写《上书谏吴王》说:马刚受惊吓就打鼓吓它,线将断又吊重物,这两者危险程度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请大王深思。刘濞没有理睬。枚乘只好改投奔别人了。

2、人间天上

【拼音】: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解释】: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举例造句】: 真乃是人间天上全珠。 元·汤式《端正好·咏荆南佳丽》

3、反间之计

【拼音】: fǎn jiàn zhī jì

【解释】: 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举例造句】:你真笨中了他的反间之计。

3. 古文中“日中”指几点

日中在古代指的是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这段时间。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这时候太阳最猛烈。

春分和秋分的合称。我国古人很早就知道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并且用它们来确定四季的划分。因为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昼夜的长短相等,所以又叫做“日中”。

有的先秦古籍则把“日中”专指春分,如《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就是以二十八宿中的鸟、火、虚、昴四宿作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黄昏时的中星,把春分叫做日中、秋分叫做宵中、夏至叫做日永(昼长)、冬至叫做日短。还有的先秦古籍把一天的太阳正中时叫做日中。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4. 间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jiàn 1.空隙:~隙。

当~儿。亲密无~。

2.隔开,不连接:~隔。~断。

~接。~日。

~歇。黑白相~。

3.挑拨使人不和:离~。~谍。

反~计。 4.拔去,除去:~苗。

5.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jiān 1.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或介于两桩事物当中及其相互关系:中~。~距。

~奏。天地之~。

2.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

~量。 4.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5.一会儿,顷刻:瞬~。 扩展资料相关成语 1、间不容发 【拼音】: jiān bù róng fà 【解释】: 间:中间。

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举例造句】: 这事间不容发,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 【故事】: 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准备谋反,他的谋士枚乘认为不可为,就写《上书谏吴王》说:马刚受惊吓就打鼓吓它,线将断又吊重物,这两者危险程度相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请大王深思。

刘濞没有理睬。枚乘只好改投奔别人了。

2、人间天上 【拼音】: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解释】: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

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举例造句】: 真乃是人间天上全珠。

元·汤式《端正好·咏荆南佳丽》 3、反间之计 【拼音】: fǎn jiàn zhī jì 【解释】: 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

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举例造句】:你真笨中了他的反间之计。

5. 文言文中的“间”是什么意思

读一声时

(1)名词,中间,期间 《论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聊斋志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2)副词,一会儿,顷刻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3)副词 近来。 《汉书》“帝间颜色瘦黑”

(4)量词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

读四声时

(1)名词,空隙缝隙 《史记》“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2)动词 隔开间断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3)名词 隔阂 疏远 《左传》“君臣多间”

(4)动词 离间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馋人间之”

(5)副词 秘密的悄悄的《史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6)动词 参与 夹杂 《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7)名词 机会 文天祥《指南录》“得间奔真州”

(8)副词 间道,从小路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6. 日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你说的是不是这一首古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法梗瘁妓诓幻搭潍但璃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赏析 赏析 据傅藻《东坡纪年录》,此文作于元丰元年(1078),时苏轼任徐州知州。

文章旨在说明求知不可像眇者猜日,脱离实际,自以为是。而应像南方弄潮儿日与水居那样,从学习和实践中求得真知。

文章譬喻生动,说理深入浅出。 这篇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是有苏轼亲身体验在内的。

对于探求真理和钻研学问的艰苦历程,苏轼自己是过来人,所以谈起来格外亲切有味。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方面的道理。

首先,做学问如果不通过自己刻苦钻研,亲身实践,只是靠打听别人,随便相信别人,就一定不会深入,不仅失于片面,而且还容易犯错误。如果只凭主观瞎猜,危害性就更大。

其次,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专靠外力是无济于事的。探求真理,钻研学问的内因,就是靠自己学习,不能只捡别人的现成果实。

还有第三点,所谓学习,不能只空谈理论,而是得自己下真功夫,下苦功夫,要有真才实学,要受过实际锻炼。尽管苏轼说,有一天"道"会不用你去求而主动地来找你,实际上他却正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你要不下苦功夫,”道”是不会来找你的。

这些道理,在今天看来,还是正确的,对我们是有用的,值得借鉴的。

7. 描写日出的古文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宋·张 耒《和周邦彦》)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宋·舜民《村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宋·孔平仲《禾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宋·秦 观《满庭芳》)

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 (宋·刘子翚《胡厚仙山居》)

小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清·查慎行《池河驿》)

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 (清·端木国瑚《沙湾放船》)

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清·林则徐《即目》)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杨慎《临江仙》)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宋·王禹偁《村行》)

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宋·晁补之《鹧鸪天》)

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柳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