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防汛形势极度紧张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03

1954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霪雨成灾,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气温像冬天,6月穿棉袄,堤面泥深路滑。

截至6月27日,武汉关水位达到26、47米,堤防吃紧。

1954年,长江汛期较早,洪水涨势很猛,上游及附近地区连续暴雨,武汉处在长江中游,诸水汇集,市区地势低洼,在洪水威胁还不严重的时候,市区内的部分地区就已经积水成灾。

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堤防长达136、39公里,大部分的堤防是按1931年水位的防御标准修筑的,部分地区没有堤防设备。

1954年开年不久,防汛斗争形势就严峻地摆在了江汉全区人民面前,全区乃至全市150万人民的生命安全,责无旁贷地重重的落在了区委、全区各级党组织的肩上。

江汉区地处长江汉水汇流之冲,既得水利而兴,又因水而患。

清道光之前,平均20年一次洪水成灾。自同治4年,即1865年,汉口有水文记录至1954年的90年间,武汉关水位达到27米以上的有12次,平均每5年一次。1931年汉口全部被淹两次。汉江则是自1822年以来,沿江流域有数十年溃口决堤的历史,解放前基本是3年两溃,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据水文资料记载,长江流域汉口武汉关以上集水面积为148万平方公里,占中下游大通以上集水面积的87、3%,担负着占长江流域集水面积80%的洪水宣泄任务。

汛期,宜昌至武汉关洪水传递时间为69小时,汉江新城到汉口洪水传递时间为18至24小时。全区堤段受两江来水夹击,水量大,传递时间短,来势猛,形势严峻。

武汉段长江上游的洪水流量大,加之下游顶托,洪水流泄不畅。

近百年来,武汉人民遭到两次特大的洪水袭击,上次在1931年。

在1931年夏天到秋天,武汉三镇都被淹没在水里。8月初,冲破了中山公园对面铁路单孔的长江洪水,直向汉口市内汹涌奔来。

当时,毫无准备的市民只好有楼的上楼,没有楼的上屋顶,房矮的爬上树木。一时间,儿哭娘嚎,全市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那时候,单洞门水深3米多,中山大道和江汉关的水也有1米左右,市区变成了一座水城。

划子和门板、木盆代替了车辆,楼房的窗口成了上下船只的码头,街道上时有死尸漂过。

在洪水进市的三、四天中,共捞起的浮尸便有1000多具。

1954年这次的洪水,武汉人民早就做好了防汛的准备。

1954年1至3月,长江水位偏低。3月底武汉关水位为14米,4月份骤涨7米。

由于北方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与南方势力较强的太平洋海洋暖湿气团相持不下,长期停滞于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一带,频频交替,形成锋面,东西徘徊,渐次扩展,以致形成雨季早、雨区广、雨量大,而且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5月份起,洞庭、鄱阳湖区大雨,6、7月份暴雨集中,降雨量都超过600毫米,比正常年份雨量多2至4倍。

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清江流域,雨水、山洪汇聚,汉江亦相继出现洪峰。

武汉地区5至7月,有三分之二为雨天,总降雨量1394、2毫米,为历史上同期之最大降雨量。

1至6月份降雨超过武汉历年全年雨量。

7月,长江流域雨量,估计径流量5500亿立方米,超过长江口出水量两倍多。

武汉上承长江汉水干、支流来水汇注,下受皖、赣河湖高水位顶阻,1954年汛期遭受相当于黄、淮、海3河总流量10倍的洪水威胁,以每秒7万多立方米流量拥来,水位迅猛抬高。

7月18日超过1931年28、28米的历史最高水位;

8月18日15时,武汉关水位达到29、73米,汉江舵落口水位达到29、89米,两江水位均为近百年所未有。

直到10月3日7时,长江武汉关水位方落至警戒水位以下,高水位整整历时100天。

1954年武汉市区堤防包括汉口、武昌、汉阳三镇的沿江、沿河干堤及张公堤、小张公堤等,总长度136、39公里。

其中汉口58、58公里、武昌49、08公里、汉阳城区28、73公里。堤顶高程高的在29米左右,最低的仅26、22米,重要干堤是按1931年水位28、28米为防洪标准设防的。

汉口北侧之张公堤解放后经逐年修复、加培,高程达29、5米,面宽10米,堤外坡在28、28米高程以下有砌片石护坡,堤身比较厚实。唯建堤之初对堤基处理较差,散浸、管漏等隐患甚多,高水位情况下,易发生险情。

禁口以上,西南折抵舵落口,沿汉水下至邹家街之小张公堤,原为长丰南、北垸民堤,解放后迭经培修,堤顶宽5、6米,高程29、28米,抗洪能力仍低于张公堤。

汉口沿河邹家街至硚口段,长2、57公里,是1935年大水后,在沿河各厂自筑围堤基础上并连成堤,堤基甚差。

硚口以下至汉水入江口一带,虽在日伪时期修筑过4、88公里的块石防水墙,但基础无防渗处理,工程质量又差,是当时汉口堤防最薄弱环节。

武昌以武金堤、城区沿江驳岸防水墙及武青堤连成沿江堤防干线。沿线受到北岸大小军山和龟山急流冲刷以及汉江洪流冲击,堤岸崩塌严重。

汉阳沿江的拦江堤、鹦鹉堤为始建于明、清之旧堤,年久失修。

1954年武汉市汛情非同寻常。一是汛情来得早,6月下旬,洪水便超过了武汉警戒水位。二是汛情来得猛,仅11天就直逼危险水位;三是汛情持续时间长。

汉口地势低洼,市委驻地解放公园一带海拔只有22米,即使地势较高的中山大道江汉区委驻地也只有26米。

洪水高出地面3米多,人民群众全都生活在覆盆之下的险境,无论江汉区辖段哪处堤防决口,居高临下,流量每秒7万多立方米的长江洪水就会猛扑下来,成千上万的人就将被洪水吞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